当前位置:家谱馆 > 倪姓网 > 倪氏新闻 倪氏新闻

倪奶奶爱心助学40年不停步 资助十多名贫困孩子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倪姓展区

   今年66岁的倪士翠,在盐都工作35年,其中28年一直从事于关爱妇女儿童弱势群体的工作。2003年退休后,她退休不退责,担任起盐都区关工委党群口关工组组长,依旧一直关心帮助贫困孩子。40年来,她不仅自己资助了十多名贫困孩子,还牵头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扶持贫困户200多户,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正常上学、开始美好的生活。现在,她希望更多的企业和爱心人士加入其中,让关爱成为一种力量。

 

  11月25日下午,家住亭湖区县前路社区的小华(化名)和妈妈一起来到倪士翠的办公室,“奶奶,谢谢!”小华用不完整的话语、颤抖的声音,诚挚地对倪士翠表示感谢。“我告诉儿子明天是感恩节,感恩节是要感谢好心人、向好心人说谢谢的。儿子他第一个就想到了您,我就把他带过来了。”小华的妈妈含着眼泪说。

 

  今年21岁的小华,出生时被查出患有脑瘤,手术开刀后患上癫痫、生活自理能力差。母亲贴身陪伴,父亲只能就近打工,家庭因此而相当贫困。同住一小区的倪士翠了解情况后,把他家列入关工委帮助名单,逢年过节都要送上红包、大礼包和学习用品等。“不仅仅如此,她一直想着我们,经常将自家饭菜端到我家,给孩子加强营养。”小华母亲说着不禁潸然泪下。

 

  “倪奶奶,过年我和爱人、女儿回来看望您。”采访中,倪士翠又接到了她所资助的第一个孩子陈琳的感恩电话。“1997年,先因为工作原因认识了小陈琳,后来越了解就越放不下,为她的生活揪心。”时隔18年,倪士翠仍能细数当年助学的情况。陈琳家住龙冈,父亲早早去世,母亲改嫁他人。女孩的成绩比较差,没有信心也看不见希望。于是,倪士翠经常骑着自行车去看望,换季、春节为她添新衣,放假时带她到自己家吃饭,用各种方式关心帮助她。陈琳渐渐有了笑容,成绩也提高了,就这样,一直到女孩初中毕业。

 

  如今,陈琳嫁到江阴,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她说准备回来看看我。我说你不用看我,你多回去看看你母亲。”倪士翠的脸上流露出欣慰的神情。

 

  资助男孩直至读完大学

 

  2003年,倪士翠从工作了多年的岗位退下,担任起盐都区关工委的工作,爱心帮助则一直在延续。

 

  1989年出生的徐龙在龙冈小学就读时,成绩就十分优秀。而其父亲残疾,母亲常年患病,全家只能靠父亲每月微薄的残疾人补贴勉强维持生计。倪士翠了解后,每学期拿出500元来资助。

 

  2003年徐龙小学毕业,其父母欲让他辍学在家干活。倪士翠知道后,极力劝说,承诺愿承担起孩子所有的上学费用,直至其大学毕业。徐龙因此得以继续上学。孩子很努力,中考时考入盐城中学,高考时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徐龙上学所需的所有费用都由倪士翠来帮助凑齐。个人力量有限,她就让自己的姐姐、哥哥也都一起出钱、出力来资助这个孩子。

 

  大学毕业,徐龙被学校推荐就读本校研究生,自己提出不再需要帮助时,倪士翠这才停止资助。“孩子每学期都会来看我,每次都会带着奖状来。外出读书后,他常会寄些信件来,我都会和办公室里的人一起看。”倪士翠笑眯眯地说,那是她最开心的时刻。

 

  去年徐龙研究生毕业,在上海工作,成为一名高级白领。今年五一节结婚,婚礼特意邀请倪士翠做主婚人,倪士翠为此忙前忙后,“就好像是我自己的孩子在办婚事一样。”

 

  倪士翠所在的县前路社区,有着多位特困家庭的学生。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她都了如指掌:父母工作如何,孩子在哪念书,成绩怎么样,需要什么帮助……每年她都会牵头好心人给孩子们资助:儿童节置办书包文具,平时组织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过年为他们添置新衣。有时资助的学生毕业,她还会为了孩子们的就业四处奔走。

 

  组织“亲友团”献爱心

 

  倪士翠的家里有一块年代久远的匾额,“我们家老祖宗就好助人为乐,匾额就是收到的盐邑县的奖励,上面写着‘一乡善士’。”倪士翠说自己的母亲在家乡是个有名的善人,“她常常会将衣物等送给别人。”现而今,倪士翠和她的姊妹们以及哥哥、嫂子将家族的这一做法又延续下来。

 

  老家有个孩子名叫小燕,成绩优异,家中因为孩子多无力供她继续读书,倪士翠和家里人每年提供2000元供其完成大学学业。虽然已经毕业五年,小燕的母亲每年仍会给倪士翠送些土特产表达感激之情。现如今,倪士翠和她的家人又组成了亲友团,资助一些四川和云南的贫困学生。

 

  “我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孩子能像徐龙一样得到帮助后成才。”倪士翠希望着。每逢冬天,倪士翠都要牵头和爱心人士前往乡镇,去看望贫困孩子。每次,她提前将每一个需要资助的学生衣服尺寸统计好,再去为他们购置羽绒服、运动服、羊毛衫等,然后再一件一件分好,写上纸条,给学生们送去。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要把希望留给他们。”只要是力所能及,倪士翠总会尽自己的力量为周围的人解决问题,她告诉盐城晚报记者,希望更多的企业和爱心人士加入其中,让关爱的力量发出更多光芒,让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