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鲁姓网 > 鲁氏新闻 鲁氏新闻

传承鲁氏文化 重振鲁氏家风孝感富五公 仁公支系联宗合派

时间:2021-2-21 来源:家谱馆鲁姓展区

孝邑思昊公和富五公两大支系先祖于元末明洪武初分别迁徙孝感南北居住,繁衍生息至今已有六百余年了。其间思昊公(字世才)由孝廉任山东泰安州判,后折居安平庙北龙堰山,卒年八十有余。其第三子鲁赁(字仁)时任山西西河县丞。后于明洪武六年召见转官,上惜其苍颜皓首,赐书俸禄养老  ,告归孝感洪武寺居焉。适逢其时,富五公因避红巾乱亦迁徙孝感。从那时起,两支先祖为了子孙后代繁衍生息,在澴川南北随日而作,开疆拓土,辛劳耕耘,同顶蓝天,共饮澴川水,使土沃粮丰,富庶一方。又教子孙通经习武,让我鲁氏英雄倍出,澴川大地显风流。

几百年弹指一挥尽。今天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由于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改革开发的富民道路,澴川大地更是变了样,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民的物质生活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更是多彩多样。国家提倡发掘民俗文化,倡导民间重视家谱的搜集整理工作,用以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和填补国家人口发展的历史资料。我们孝感全体鲁氏家族这次联宗统序,续修宗谱的盛事,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展开的。

孝感全体鲁氏家族为什么要联宗统序呢?是因为这几百年来,同居在孝感一域的两支系鲁氏族人,虽同鲁姓,却不同宗,派序有异,致两支族人虽同堂却不辨昭穆,虽相遇,却长幼不清,同姓鲁却口难开而情不尽,亲情失之交臂。此情有碍睦族,更有碍家庭内部的沟通。这样家族虽大,确如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我们要尊昭穆,睦全族,就要联宗统序,才能长幼明,纲常顺,全族才有凝聚力,心齐泰山移,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

2011年秋,本届理事会,邀请两支系上届理事会中的事通、荣堂、秀诚、金钱、海明、文忠、述矩、季林等族内贤能人士,同他们协商将孝感全体鲁姓族人联合在一起,以“鲁无二姓,天下鲁氏是一家,凝聚就是力量”为宗旨联宗统序,求同存异,团结全族,共谋发展,重振鲁氏家风,弘扬我祖先德孝传统。

在这次联宗统序全过程中,秀诚、海明、事通等人自始至终亲自指导,把握全局,站在历史的角度,提出原则性的意见,按照《春秋》《史记.周鲁世家》的相关史料统一鲁氏宗脉,上溯鲁氏先祖,追认周之伯禽公为我全体鲁姓家族共同的原祖,这是我们共同的根,共同的源,是我们全孝感鲁氏族人联宗统序的大同。先辈们的博大胸怀和智慧,了却了几代人为之努力的心愿,为我们全体鲁氏家族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

本届联宗统序续修家谱,各支系原谱中的文献资料,不论是否一致或符合历史,一律保留,传承下去,本次续修不必纠结某些难以考证的东西,这些留待我后辈去甄别和考证。

本次统序修谱原则上既各尊其始祖也相互尊其始祖,按照受姓祖仲连公传至各支系迁乡始祖落籍孝邑的共同时代来划定世系,比照繁衍代数联宗统序,这一方案是按照海明、秀诚、事通等几位前任理事的想法和意见来制定和完善的。至于统序以后各支系的老字派,原则上不统前,通过对照知其长幼。统一的新字派用孝感、荆门、天门、钟祥、当阳等县市理事会讨论通过的六十四字,启用新字派的时间经讨论后定在(      年   月    日)出生的新人开始。

慎终追远,克尽孝思,全体鲁氏族人要弘扬先祖懿德,光大鲁氏三异家风,传承鲁氏悠久灿烂的文化,我们任重道远,当尽力前行。全体鲁姓族人当融入全社会,与各兄弟族人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让我们全族人及子孙后代爱家,爱党爱国,为共园祖国百年强国富民之梦而奋斗。

 

                             中华鲁氏(孝感)理事会

                               二〇一四年九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