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华西城市读本报道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位柳氏宗亲代表去内江祭拜先人,寻访柳家洞摩崖造像、柳氏家族牌坊以及柳氏家族古墓的故事。当天下午,中华柳氏宗亲联谊会会长柳哲来到武侯祠,拜谒柳公绰所书的“三绝碑”。
柳哲是浙江兰溪人,自称是柳下惠后人,柳公绰也是先祖之一。他和四川柳氏后人柳彬一起站在“三绝碑”前,仔细阅读碑刻上的内容,对柳公绰的楷书赞叹不已。柳哲翻开随身携带的柳氏家谱影印本,翻到印有柳公绰头像的那页,在碑刻前合影留念。
根据“三绝碑”外的注释,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刻立,全名《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代名相裴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镌刻。其文章、书法和镌刻极为精湛,被誉为“三绝碑”。据了解,元和二年(807年),成都动乱,唐王朝派相国武元衡出任剑南四川节度使,裴度作为幕僚随行。裴度久欲撰文颂扬诸葛亮,到成都游武侯祠后,便怀着景仰之情写了这通碑文。书丹者柳公绰,为楷书中柳体创始人柳公权之兄,其书法浑厚笃实,既有柳体笔韵,又自具风格。明代四川巡抚荣华在碑阳题跋,称斐文柳书“诚二绝也”,堪与诸葛功德“相与垂于不朽”。
“第一次站在真迹前欣赏祖先的书法,真是字如其人,实物和网上的图片相比,更立体,更有生命力。”柳哲透露,1989年高中毕业后,他在一个老人的家里发现了17本《蜀山柳氏宗谱》,这让他如获至宝。他从家谱中得知,自己是元代文学家柳贯的21代孙,中间一代不缺。从此,他对柳氏家谱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收藏的一本家谱中,开篇就是宋濂为老师柳贯写的序言,从此,他认定自己是河东柳氏后人。这本《柳氏家谱》收录了不少柳氏名人,其中就包括柳公权、柳公绰。
柳哲研究姓氏文化多年,2007年出版了《柳氏名门》。他介绍,一般人可能只知道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其实柳下惠是个教育家,被孟子称为“和圣”。这趟寻亲之路,被他命名为“和圣文化万里行”。除了内江和成都,他还去了西双版纳、昆明、贵阳、重庆等地,和柳氏后人一道祭拜祖宗遗迹,宣传和圣文化。
“你看柳公绰的字,遒劲有力,正如他是个刚正不阿的人,这与我们柳氏家风‘道德传家、诗书立世’不谋而合。”柳哲计划联络全国各地的柳氏后人,修《中华柳氏通谱》,办姓氏文化讲堂,数典不忘祖,向传统文化致敬。华西都市报记者曾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