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鲍姓网 > 鲍氏新闻 鲍氏新闻

承德鲍氏珠海认祖归宗

时间:2021-1-31 来源:家谱馆鲍姓展区

昨天,专程从河北晕德赶到珠海山场村寻根的鲍久丞、鲍久龙兄弟俩,在鲍氏祖先的墓前久久跪着,赶在蛇年清明节到来之前,代表远在承德的鲍氏族人认祖归宗。

承德鲍氏根在珠海山场

昨天一早,鲍氏兄弟两和记者一行人在珠海民间文史热心人士吴流芳的带领下来到珠海西山寻找山场村鲍氏族人祖先的墓。大伙儿走到西山的山腰,穿过一条羊肠小道,不多时,一座整修得很干净的墓就出现在小道自的尽头。  

记者留意到,这是一座用水泥砌成的墓,面积大约4平方米,朴素庄重。这,就是鲍氏兄弟和远在承德的鲍氏族人苦苦寻找了数十载的“根”。走上前去,大家即看到墓碑上刻着“六世考永寿鲍公偕配黄安人墓”的一行字。墓碑的两旁竖立着一副对联碑,黑色大理石,其上分别以金字书:“牢记礼为孝之本,奠忘道以德而宏。”吴流芳在一旁说,这座墓是山场村鲍氏第二十三世传孙鲍国安重新整修的,这才得以保存下来。  

大哥鲍久丞走到墓碑前缓缓跪下,伸手仔细地为这位寻找了几十年的祖先扫去墓碑前的落叶,弟弟鲍久龙说,他要把这幅对联记录下来,让承德的鲍氏族人都牢记祖先的教诲。

几代人寻根终得圆梦

在祖坟附近整理了一番后,鲍氏兄弟郑重地跪在墓前,烧香和元宝等物。鲍久丞一再忍耐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太不容易了,这些年来,这是我们承德鲍氏几代人共同的匾望。”

这对鲍氏兄弟在河北承德出生,他们寻根之路的缘起,只因多年前的一个清明节扫墓时,鲍久丞注意到祖先的墓碑上刻有“广东香山县山场村”的字样。“我们不是承德人?”鲍久丞于是向长辈追根问底,但无人知晓。兄弟俩无数次翻查族谱,遗隧的是,族谱里并没有交代。

“很多年了,我们兄弟走过很多地方寻访,一次次希望,又一次次的失望,但我们不甘心做无根的飘萍。”弟弟鲍久龙告诉记者,为了寻找自己的根,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家族里的老人们就曾给中山市有关机构写信咨询。而哥哥鲍久丞除了上网查找外,更利用假期时间到中山市寻访,但所得渺渺。  

直到去年,鲍久丞在网上留意到珠海的吴流芳帮助海外华侨鲍启明老人寻根山场村鲍氏的新闻(见本报2011年9月7日07版报道).鲍氏兄弟于是马上联系上吴流芳并说明自己的情况,热心的吴流芳即刻将一本完整的《延禧堂鲍氏族谱》复印本寄给远在承德的鲍久丞。就是通过仔细对比两本族谱,鲍久丞发现,《延禧堂鲍氏族谱》中记载的第十四世祖先鲍祖乔,正是自家族谱上一位叫鲍龙的族人的父亲。而鲍龙,正是从珠海山场闯出去,第一批在河北承德定居的鲍氏族人。  

这证明了鲍氏兄弟这一脉的祖先确实是从珠海山场村迁去承德的!欣喜若狂的鲍久丞说,当确认了自己的根就在珠海山场村的时候,就好几晚睡不着,“感觉一颢心终于有了归属”。昨天,在祖先的墓前,弟弟鲍久龙说,几代人的心结,今天终于得以解开了。

  

▲链接

承德鲍氏祖先曾随藩入京  

据族谱己载,鲍氏第十四世祖先鲍祖乔生有两子,大儿子鲍龙年轻时出外闯荡,和1000余族人从军投奔藩王沈当家,后来随藩入京,定居承德。  

吴流芳说,当时鲍龙在藩王沈当家军下任官职,所以才有意叫族人修族谱,不然鲍龙这一脉就无从寻根了。而且山场村鲍氏族谱并没有对外出的子孙再做记载,由于鲍龙外出闯荡前还没正式取名,所以《延禧堂鲍氏族谱》里只记载了鲍龙的小名“亚三”,后来经过考证,才终于证实,承德族谱的鲍龙和《延禧堂鲍氏族谱》的“亚三”是同一个人。

  

后记:河北承德鲍氏珠海祭祖记

鲍久丞

河北承德鲍氏始迁祖鲍龙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由广东广州府香山县香山场迁永平府迁安县喜峰口外宽城住,卒于雍正八年(1730年)。老祖宗鲍龙,在宽城驿马站任职,相当于现在的邮局、政府招待所,生有三子永昌、永盛、永奇,三孙云鹏、云汉、云霖,七曾孙文敏、文德、文魁、文元、文英、文杰、文学(有碑文为证),原县城所在地有祖屋——后人称为鲍家大院。大院分为前后院,堂屋供奉祖宗画像及牌位,画像为清官服、缨子帽。家谱宗亲借阅未还自此遗失。祖屋有牌匾“渭滨逸叟”于文革时期被红卫兵拆毁。子嗣由鲍龙至今已繁延十五代。

2013年3月23日与弟弟鲍久龙于广东珠海碰头,24日晨与珠海民间文史热心人事吴流芳、《珠海特区报》记者一同前往六世祖永寿公墓地(现珠海只存六世祖墓,其它墓地已毁)。大家来到珠海西山,沿山间小路拾级而上,不久便见一座整洁墓地。碑文“六世祖考永寿鲍公偕配黄安人墓”。左右竖一对联“牢记礼为孝之本,莫忘道以德而宏”。此墓为二十三代传人鲍国安重新修整。我们将墓地清扫一番,点烛、上香、跪拜,寻根的艰难坎坷、认祖归宗的欣慰一起涌上心头,忍不住热泪滂沱。

中午与珠海白石宗亲鲍金桉老人、鲍绍棠、吴老师共进午餐,认真听取二位宗亲教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