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江姓网 > 江氏新闻 江氏新闻

筹款千万,重建江氏大宗祠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江姓展区

(原标题:筹款千万,重建江氏大宗祠)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利萍) 近日,记者走访白云区江高镇江村了解到,拥有500多年历史、于1965年被拆除的江氏大宗祠将原址重建。目前,该村村民和各地江氏宗亲已筹集千万元建设经费。据悉,9月8日,该重建工程将举行奠基仪式,工期预计一年半,重建后的宗祠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该祠堂曾遭日军摧毁

江氏大宗祠名为“世德堂”,始建于明代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占地1650平方米,在清代乾隆、同治、光绪期间曾多次重修扩建。据江氏后人、江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江树根介绍,江氏大宗祠是禺北四大名建筑之一,天井处曾竖有乾隆皇帝特赐的圣旨牌坊,“乾隆时期荷兰曾经入侵台湾,我们的祖先江化龙率领士兵抵抗侵略军立下了战功。为了表彰他的战绩,乾隆亲笔题字赐牌坊给江氏大宗祠。”

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作为指挥部和后勤部的江氏大宗祠遭到日军摧毁,“烧毁了近一半,原本3排的建筑最后只剩下一排。后来村民拿修铁路的钢轨对祠堂进行了简单修复。祠堂修好后被庸伯中学作为学校宿舍,到了解放初期6年又用作军区医院。”江树根表示,直至“四清运动”时,宗祠被迫拆除改建成礼堂,此后一直用作乡政府、村委会等办公场所。

重建后将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了传承宗族文化,去年年初,江村村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提议由村民和各地江氏宗亲筹集1500万元,按原有规模在原址重建祠堂。自今年5月启动捐款以来,已收到1130万元经费。7月下旬,工人开始拆除礼堂并挖掘埋藏在地下的原址石材。

“江氏族人来到广州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整个氏族有十万多人,遍布海内外,很多外姓村民也很踊跃捐款。”江树根表示,为了让祠堂恢复往日的恢弘高大,建筑材料大量选取了青砖和柚木,“以前进入祠堂要上多级石阶,重建用的青砖都是从江西运过来的,所有门都采用防蛀、防潮、防变形的柚木。”

据了解,拆除工程现已全部完成,9月8日将举行奠基仪式,随后正式开始重建祠堂。重建后的江氏大宗祠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树根表示,“到时会打造一条历史文化长廊,通过文字、画像等形式将祠堂的历史展示出来给后人学习。挖出来的石材也会放在祠堂里,当历史文物保存起来。”

(原标题:筹款千万,重建江氏大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