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姜姓网 > 姜氏新闻 姜氏新闻

337年后再续亲情 川湘姜氏后人在德阳相聚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姜姓展区

翻看姜氏家谱。

湖南溆浦姜氏后人祭拜。

  四川文明网德阳讯(周鸿)15日上午,一段相隔千里断了337年的亲情重新续上,让川湘两地的姜氏家族后人喜笑颜开。“我们是带着姜家村5000多人的嘱托来找他们。”今年73岁的姜志成和8名姜氏族人14日从千里之外的湖南怀化赶到了四川德阳。虽然这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双方却显得特别的亲切,就如久别重逢。

  相隔337年 湖南姜氏寻亲四川姜氏

  “我们从溆浦的老家来看您了。”15日上午,9名远道而来的客人在德阳市旌阳区新中镇龙居村山丘上的一块墓碑面前虔诚的焚香祭拜。据了解,这9人都来自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黄茅园镇的姜氏家族。陪他们一起祭拜的是当地的姜氏族人。

  墓碑尽管有些风化,但是仍能看清上面的文字。笔者看到,该墓碑立于清朝嘉庆19年,墓主为姜光华,上面还列了有他子女、儿媳、曾孙、玄孙等近50人的名字,看起来家族人口颇多。在墓碑的后面还隐约记载了姜光华的事迹。

  墓碑记载,姜光华生于湖广辰州府溆浦县龙潭镇,康熙18年入蜀,也就是公元1679年。随后与王氏生儿育女,并留在了四川。

  “到现在我们在四川已经经历了13代人了。”今年74岁的姜壁庭曾在新中镇龙居村居住,如今已经搬到了德阳城里。“如今我们是六世同堂,最大的有101岁,最小的才出生不久,总共有300多人。”

  而来自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黄茅园镇的9名姜氏族人的“光”字辈的祖先正是姜光华的兄弟。“我们比对了他们的家谱和我们的家谱,都对的上。”姜志成说。

  15日上午,这9名远道而来的姜氏族人与四川德阳旌阳区新中镇龙居村的姜氏族人相见,300多年的亲情终于重新续上。

  湖广填四川 湖南姜氏两兄弟入蜀

  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四川因战乱导致人口锐减,曾一度只有数万人。随后,清朝开始实行移民政策,这就是历史上称的“湖广填四川”。姜光华就是这一时期入蜀的湖广人。

  “与姜光华一起来的还有姜光健。”姜壁庭介绍,姜光华在现在的龙居村安家立业,而姜光健就在不远的白鹤村安家。

  如今,新中镇龙居村姜氏族人手上还留着一本家谱,由90岁高龄的姜壁钊老人保管着。笔者看到,泛黄的纸上留着深深的水迹的印子。“这是光绪年间的誊抄本。”姜壁钊说,当初一共有四本,但现在只留下了这本。

  这本家谱成为姜家人的宝贝,上面记载了姜氏的起源。姜光华这一支的第一辈是“广”字辈,而他和姜光健则是第九代。入蜀之后,两家人繁衍生息,一直到现在。

  “我们曾经也想去湖南找,但是因为交通信息等方面的不便,所以一直未能成行。”姜光华的后人姜华说,令人意外的是,今年4月,终于联系到了湖南的姜氏后人。

  入川的姜光华溆浦姜氏:欢迎亲人回家看看

  “我们现在说吃饭,还在说‘qia’饭。”“对、对、对……就是‘qia’饭。”

  两地姜氏后人相互寒暄着,聊着家乡话和两地的风土人情,气氛热烈而温馨。虽然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但因为是血脉相连让他们毫无生疏感。

  时隔300余年,两家相隔千里,他们又是如何联系起来的?今年4月3日,旌阳区孝泉镇举行姜氏祭祖大典,姜壁庭和姜华俩父子也参加了这次大典。

  “祭祖大典的时候我们带了家谱过来,有人照相之后就发到了网上。”姜华说,没多久湖南溆浦县黄茅园镇的姜氏后人就联系到了我们。

  姜志成说,从网上看到族谱之后,发现他们的族谱和我们的族谱能够对应,而且交流之后发现两家人都是在溆浦县龙潭这个地方。而龙潭已经并入到了黄茅园镇。

  “我们带着姜家村5000多名姜氏后人的嘱托来和他们见面,也是圆了大家的梦想,这是亲人离别300余年后的团聚。”姜志成表示,溆浦的姜家后人欢迎他们回家看看。同时,姜志成也表示,将会重新修订他们这一支的姜氏族谱,让后人有根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