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居于辽宁省兴城市高家岭乡靳家村和绥中县小庄乡彭屯与海泉寨村之靳姓后裔,系明代万历末年(1600年)前后从山东省蓬莱县靳各庄迁徙的靳龙恩、靳龙喜、靳龙登、靳龙风四兄弟的后代。因年代久远,史料不据,故对清朝嘉庆年代以前的诸先祖繁衍不详,今从兴城市地名科获得“靳家屯名称来历”得知,“清嘉庆年间,靳士仲由山海关迁此落户建村故名”。才知靳士仲是我等始迁先祖,并立有松树和榆树两座坟茔,后代人丁兴旺,枝繁叶茂,遍布辽西各县及东北各省,人数逾千。
靳家屯依山傍水,人杰地灵。二百多年来靳姓人在此繁衍生息,兴旺发达。但文革中家谱被焚,文字材料俱失,为使子孙立后世而朔宗源,我辈不忍坐视,决意不辞劳苦,搜集先祖信息,以完成家谱成文之志。
即叫家谱,理应涉及到堂号。但以前堂号未立,故现欲确立之,考虑到诸多情况和因素,认为将靳家河畔之靳家屯之靳姓一族称为靳河堂为好,在此堂号下分具体宅号。
靳家屯一直地处六股河东山之麓,张发河之西岸,世代系饮 张发河水而生。该河发源于围屏乡夹山与猪头山之侧,流经围屏和高家岭两乡,从朝阳寺山北麓注入六股河,全长约40华里,此河解放后曾改称宋斗庄河。1990年出版的《兴城县志》“河流”一节中始称该河为“靳家河”。1993年在该河靳家村段上建有长108米,宽8米,6孔双拱石基水泥桥一座,桥头赫然写上“靳家桥”并在该桥上下游两岸河堤上用白色花岗岩砌筑了护堤。从此靳家村、靳家河与靳家桥便融为一体,紧密相关,追朔到先祖靳士仲从山海关迁此落户而将原村名由土门子改为靳家屯,故认为我辈将族号定命为靳河堂较好适宜,恰逢其时。
再说,靳家河注入六股河后,该河又南流约四十里后注入渤海,就在入海口以西约数里处有自清朝后期从靳家屯迁居至此的绥中县小庄乡彭屯、海泉寨村靳士仲之后代,实乃一脉相承,同宗同族。靳家河这条母亲河,把我们兴、绥两地的儿女哺育成人,是如今靳士仲后辈们的发祥地。
据不完全统计得知,仅东北光复以来靳家屯就出现了如下名人:靳宝珍曾任黑龙江省讷河县县长;靳德恒曾被授予辽西省军属模范;其子靳宝海曾任解放军营长,现按正处级待遇;靳军(福臣)曾为武装警察副团职干部,中校警衔,长春中医药大学工会主席(正处级),靳福成两次当选为辽宁省劳动模范。靳健是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后,现为中国科学院苏州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迁居异地靳姓名人暂未统计在内。这些足以证明近百年来的靳河堂正一步一步地走向望族。如将从松树坟和榆树坟繁衍到外地的靳姓后代的名人再收集起来公布,将更加证明靳家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靳 军
二○○九年十二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