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吉姓网 > 吉氏郡望 吉氏郡望

江苏吉氏“堂号”小识

时间:2021-2-03 来源:家谱馆吉姓展区
江苏各支吉氏家谱中多有“堂号”,如丹阳、丹徒吉氏为“有诒堂”,泰州、泰兴吉氏为“敬胜堂”,武进、江阴吉氏为“惇裕堂”,宝应、金湖吉氏为“冯翊堂”,江都、邗江吉氏为“南燕堂”,盐城吉氏为“存仁堂”,如皋吉氏为“四川堂”,兴化吉氏为“天相堂”、“积善堂”等。

对于江苏吉氏“堂号”,我有如下小识:

     1、顾名思义,江苏各支吉氏“堂号”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地名(包括古方国名)命名的,如“南燕、冯翊、四川”等,“南燕堂”就是以古代姞姓方国“南燕”而命名的;另一类则是以敦亲睦族之词语而命名的,如“有诒、敬胜、惇裕、存仁、天相、积善”等。

     2、江苏各支吉氏“堂号”是何时确定的呢?目前只能知晓一部分,大多还不太清楚。

     (1)就丹阳、丹徒吉氏的“有诒堂”而言:只知道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云阳吉氏七修家谱时尚未有此“堂号”,但到了清光绪九年(1883年)八修家谱时,谱书封面上已印有“丹阳有诒堂辑”的字样了;另据族中老人回忆,小时候随长辈去祠堂祭祖时就看到祠堂中挂有“有诒堂”的匾额了。

     (2)就宝应、金湖吉氏的“冯翊堂”而言:在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宝应吉氏首修家谱时尚未有此“堂号”,到了民国十四年(1925年)金湖吉氏续修家谱时,谱书封面上已出现“冯翊山居”的字样了;在2006年金湖吉氏三续修家谱时,则将“冯翊山居”改为“冯翊堂”了。

     3、江苏吉氏为什么会有多种“堂号”呢?

     (1)冯翊是汉唐时期的吉氏郡望。冯翊郡是西汉武帝时所置的一个郡,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其辖境相当于今陕西韩城、黄龙以南,白水、蒲城以东,渭河以北地区。冯翊吉氏的开基祖为吉伯奇。伯奇公是自西周尹吉甫之子,他迁居冯翊后以其父之字“吉”为氏,今冯翊吉氏各支均为西周尹吉甫公之后裔。因此,各地各支吉氏以“冯翊堂”为“堂号”乃是很普遍的。

     (2)从西周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汉唐时的冯翊吉氏也早已迁徙到全国各地。因此,各地各支吉氏并非都以“冯翊堂”为“堂号”。为区别吉氏各支派的源流,江苏吉氏有多种“堂号”也是很正常的。

     4、尽管好多地方的吉氏(包括江苏吉氏)不是以“冯翊堂”为“堂号”的,但其根基仍宗于吉甫、系于冯翊。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看如下记载:

    (1)丹阳、丹徒吉氏“有诒堂”族谱序中说:“吉氏始自尹吉甫之后,以王父字为氏。”“吉氏为尹吉甫后裔,考据典籍,以字称姓由来最古。”

     (2)泰州、泰兴吉氏“敬胜堂”族谱序中说:“粤考吾家之姓,起于周尹吉甫,后之子孙以王父字为氏。”

     (3)宝应、金湖吉氏“冯翊堂”族谱渊源”中说:“吾族本自周宣王时尹吉甫其人,取王父字为氏。”“忆吾族由周而来,自宣王时有尹吉甫焉,匡扶王室,克笃忠贞,功昭简册,载在诗篇。其生子讳伯奇,事亲至孝。一日母死,甫公复娶后母,生子曰伯邽,屡谮伯奇。甫公偏听后母之言,放伯奇于野,不得于亲。号泣自伤,无辜见逐,故作《履霜操》以歌之。”

     (4)武进、江阴吉氏“惇裕堂”族谱序中说:“吉氏系出周宣王卿士尹吉甫,溯所自也;以汉中太守恪公为奕世之祖,明得姓之由也;以南宋与忠公为始祖,近而可据也。”此外,在吉氏“惇裕堂”族谱中还载有“吉氏大宗世系图”,按图索骥,吉甫公为吉氏鼻祖,伯奇公为冯翊吉氏开基祖。

     (5)江都、邗江吉氏“南燕堂”族谱序中说:“今考吉氏发祥,其初乃以国为姓,后复以王父字为姓也者。至周有尹吉甫者,佐命中兴,倚为磐石,后子孙因念世功,复以王父字为姓,此吉氏一族所由起也。”

     基于以上小识,我们将江苏各堂吉氏纳入《中华冯翊吉氏总世系表》决非凭空设想,其依据乃是各支吉氏族谱中的真实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