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義育贅婿最易亂宗,其命名排班不得與我支庶相關,宜另改易以肅家乘。
三:譜牒所以昭功德啟後嗣,凡名位,爵秩、嘉言懿行必詳志之,不獨揚祖烈,亦以昭法守紀也。
四:祖考名號,子孫宜諱譜內,必詳載字、號,以尊祖考,亦以使子孫明了稱謂也。
五:子孫蕃衍命名參差不一,宜細閱譜內,重者改易,不得犯祖宗名諱。
六:墳墓為祖父靈魂所棲,凡塟埋應立石碑記之,不獨壯觀瞻,亦以防漏遺也,譜內必志之。
七:祖公祖妣行述譜內固宜各載於本人之下,又宜刻石竪碑於祠堂,使子孫時時便覽,記識不忘,且能留後,雖一時之支費,但將來之獲益無窮,切勿惜小費也。
前後命名安排班輩字式:
仲秉郝祖,水祥如士,元鴻同治,俊秀公定,振善均透,義起良端,萬遠通光,允廷汝官,興盛保進,孝友維成,仁厚其孚,立序傳家,榮貽芳澤,正敦聖學,風雅列明,克昌宗業,用啟宏圖,承先裕後,天建繡湘,寬廣偉大,祖孫聯歡,嘉嗣繼武,卜世纘修。
譜圖例言按照記載的一支分先後平鋪并敘,幾世系排行悉載於本人名之下,敘完一支再敘一支。譜圖中完善則記錄,闕疑之則不可濫用妄斷,不可遺漏,若有缺略則續修譜者補苴,或罅漏之處,有待訂補。
在世系表中,無嗣取繼或兼祧,使無子變為有子,為人後者義不顧私親,但不可不明所自出,若遇此等事必須載書某人子,出嗣某支,即其子不堙沒源流,以明非異姓亂宗,使其形同完善繼承宗祧矣。在祖考名號,子孫宜諱譜內,必須詳細記載字、號,以尊祖考,是以使子孫明了稱謂的,子孫蕃衍,命名參差不一,可以細閱圖內,如有重名者改易,不得犯祖宗名諱。家乘譜牒是以昭功名啟迪後嗣,凡是名位,爵秩、嘉言懿行必須詳寫以誌之,不獨揚祖烈,以昭法守紀也。祖公祖妣行述,即敘述祖公祖妣世系籍貫、事蹟、壽夭、名位、爵秩和生辰忌日、安厝日時的文章,稱謂行述。譜內固宜載之,使子孫時時便覽,記識不忘,且能留後將來之獲益無窮矣。
前後命名安排字輩式自元迄明三百餘年,北陵疃郝氏子孫都把郝伯全公當做郝氏的開山鼻祖,并尊定其為第一派(世)。從第一代至十一代郝氏宗族沒有固定譜系。明萬曆年間,郝從德由北陵以下輩分派語依次是:
從、仲、秉、郝、祖、水、祥、如、士、元、鴻、同、治、俊。
這一支入柳行村今天已傳十二代。也就是第十二代“同”字派輩,如從第一代“從”字派輩郝從德至第十二代郝同祥的直系傳遞世系依次是:
郝從德——郝仲達——郝秉純——郝顯——郝耀祖——郝江——郝麟祥——郝如式——郝士侹——郝元壽——郝鴻治——郝同祥。郝同祥生於民國十六年丁卯(公元一九二七年)。
據四甲郝氏通譜載:
柳行村郝氏舊規定自始祖郝從德第一代始,依次以:從、仲、秉、郝、祖、水、祥、如、士、元、鴻、同、治、俊為派序,然後周而復始。至民國初時再修通譜時,又規定依照山東省郝氏世系譜牒取派,即從郝伯全第二十二代,即從郝從德第十四代起,按;
俊秀公定,振善均透,義起良端,萬源通光,允廷汝官,興盛保進,孝友維式,仁厚其孚,立序傳家,榮貽芳澤,正敦聖學,鳳雅列明,克昌宗業,用啟宏圖,承先裕後,天建繡相,寬廣偉大,祖孫聯歡,嘉嗣繼武,卜世纘修。
第十七世傳人郝士忠因感到原訂的八十字譜系行將排滿後,便又續訂六十四個——
子期生民,淵源太昊,名懷德遠,輔佑祚周,肇錫忠商,御功欽衍,國仰瑗賢,篇成博章,中山聞語,千秋侯貴,宣敘綱常,東觀垂日,文方運際,增梅金輝,合宗書續,彌炳袞陽。
所以對山東省譜一百四十四字派語重申認可。
此外,蓬萊縣灣子口村郝氏世譜載:郝崑、郝崙之後自道光初時二修家譜時,郝氏宗族擬定了該族的派序名稱,即前後命名安排班輩字序,此後修譜均沿用此派語,灣子口村郝氏派語譜系:
令毓維賢,傳家壽延,廣玄武勛,百世承先。
灣子口村郝氏郝崑、郝崙的子孫,至今日已傳到第十六世也即北陵疃郝氏伯全公的第二十三代“家”字派。
各派各宗的家族,大都有族譜、家譜,但日久年湮,或因天災世亂,有失無修譜,形成寥寥無幾,或災難重重無暇修譜。
時清國泰,蓄志尋根溯源,纂修家譜、族譜,此時修譜之舉,慎終追遠,敬宗收族,所謂國有史,縣有誌,家有譜,譜所明由來,以使數典記祖。
此文摘自二〇〇三年版手鈔本《掖县郝氏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