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氏郡南阳郡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郝姓展区
南陽郡;戰國秦置郡,治所在宛縣即河南省南陽府縣城,漢時轄三十六個縣,包括今河南省南葉縣、魯山及南陽大部、湖北省棗陽、隨州、應山、鄖縣等地,其後逐漸縮小,隋大業年間及唐天寶、至德時,曾改鄧州為南陽郡。東漢建安十三年分南郡、南陽郡兩郡置襄陽郡,治所在襄陽城,轄境相當湖北省襄樊、襄陽、南漳、宜城、當陽等地,其後縮小。隋開皇廢,大業及唐天寶、至德時又曾改襄州為襄陽郡。郡中的郝姓出自太昊之世佐臣郝省氏族的後裔,郝伯全祖先世居襄陽郡唐白水流域地帶。當地大族宗屬分居湖北省棗陽、安陸、荊州及四川省德陽、綿竹,河北省衡水、棗強等縣地。所以南陽或襄陽郝氏支脈繁多,多出太昊之世郝省氏、郝胥氏、郝骨氏等族之後。此外襄陽唐白水河口下大槐樹莊鐵碓臼就是河北省棗強、山東省益都、掖縣等諸支郝氏的祖居地。
南阳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两汉之际,颖川的河南尹韩骞举族迁居南阳,成为南阳望族,使南阳成为韩姓的第二个郡望。南阳郡辖境在汉代相当于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 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唐初复废,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邓州为南阳郡。
古代郡级行政区
编辑 秦置
秦将白起攻楚占宛,于秦昭襄王35年(即公元前272年)设南阳郡(郡治今天河南南阳)。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仍为南阳郡。当时的面积,除现今南阳市域外,还有河南省的鲁山、叶县、舞阳、栾川的一部分和湖北的随州市、枣阳市一带。
西汉置
西汉时,南阳归荆州部,辖36县,如宛城(今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杜衍(今南阳市西一带)、淯阳(今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一带)、西鄂(今石桥镇西一带)、雉阳(南召县一带)、安众(今卧龙区青华镇杨官寺一带)、新野(今新野县)、棘阳(今新野县高庙一带)、朝阳(今新野县王庄乡一带)、穰(今邓州市东南一带)、涅阳(今邓州市北、镇平南一带)、冠军(今邓州市张村乡一带)、乐城(今邓州王良乡一带)、博望(今方城县博望镇一带)、堵阳(今方城县一带)、平氏(今桐柏境内)、复阳(今桐柏吴城一带)、山都(今邓州构林一带)、郦(今内乡赵店一带)、博山(今淅川县丹江水库区)、析(今西峡县城东一带)、丹水(今淅川荆紫关一带)、湖阳(今唐河湖阳一带)等。
东汉置
东汉时,南阳郡仍属荆州部,南阳郡辖县和西汉大体相同,但去掉了杜衍、乐城、山都等县,合并于邻县。新置南乡、成都、襄乡三县,改博山为顺阳,改舂陵为章陵、陕西的山阳县划归南阳郡。郡治宛,领县37。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时,南阳为魏国所有,隶属荆州。晋,南阳曾为南阳国,辖十四县,都宛。东晋,南北朝仍为南阳郡。
隋唐置
隋开皇三年(583),废南阳郡为邓州。大业三年(607)复置南阳郡,领县八。范围大大缩小。唐初为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邓州为南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郡称州,此后不再设置。
南朝梁时期侨置郡
编辑 南梁时天监十年(511)析武陵郡侨置南阳郡,以安置河南等地南下的流民。治建昌县(今湖南辰溪县西北),属卢州。隋开皇九年(589),废南阳郡置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