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范文正公第二子忠宣房沈阳支派
文正公讳仲淹字希文,为宋参知政事,生尚书仆射忠宣公讳纯仁,公生五子,第五子正国公为宋枢密院督料理官。靖康皇帝遭金兀术之乱驾崩,扈元祐孟太后迁江西,遂移籍临川县。又传三世至良儻公仕为宋迪公郎復徙居饶州府乐平县吏,以后失传字号,六传至廉七公。廉七公讳岳字景申,弟四,二弟廉十一名宗字景太,三弟聳三名海字景海,四弟廉十五名紬字景洪,五弟聳四名巨字景忠。娶蚌溪汪護郷之女,公于洪武十一年戊午,蒙本府通判赵敬以通经儒士保举赴京奉试以求贤论禹鼎颂,授云梦县县丞,在任继娶徐氏,后降北平隆庆仓大使,洪武二十一年戊辰为事钦依编发辽东沈阳中衞后所充军,建文元年,钦放回里,自编定省堂,留子孝文、丙文居沈阳,遂为沈阳支。生女二,长适东关程,幼适东关王,公葬史家坞,燕子盘梁形,汪氏合葬,西山卯向,徐氏葬胡家坞,双鹅喷水形东向。生子五,匡三名凤、匡八名省又名癸、匡十四名佩汪出,匡十七名孝文、匡十九名丙文徐出,以次子匡八出继胞弟廉十一为后。
孝文公生五子,分四房,俊为长房祖,傑为二房祖,倫无嗣,信为四房祖,儀为五房租。也称盛京支派、奉天五房。
岳公、孝文公定居沈阳系六百年前,下传八世距今三百四十多年前,文正公第十九世二房人文肃公讳文程(1597-1666)重定忠宣房江西沈阳支(新)二十字辈为:承时宜(弘、宏)建树,正(贞)一懋先传,垂世思光大,惟(爲)基在本源(20-39世)。文正公亲定(老)二十字辈为:仲纯正直公、良士宗文伯、叔子希昌彦、友善可弥安(1-20世),第七世-第二十世失去字号未使用。康熙年间由文肃公第六子承祚公寭编为小宗谱,嫡派亲支罔不備载。咸丰年间虽又重行续谱,亦不甚完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最后一次修谱,时逢战乱,缺失颇多故不能全,距今近七十年,其间又遭遇文革之浩劫,家谱所剩无几。
据仅存家谱,“承”字辈之前记载较详细,又是新二十字之首,承上启下,故续谱应以此后为重点。谱书记载“承”字辈一百位,长房二十四位,二房四十九位,四房十二位,五房十五位。其中一直记录到“先”“传”“垂”字辈的有二房:承嗣,承恪,承恂,承得,承儀,。四房:三傑,三益,三省。五房:承国、承恩。主要集中生活在海城一带。五房的范承恩及其后代至“传”字辈的坟在海城东四台子的范老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均由其后人看护,每年用坟产所得举办坟会后被野蛮损毁,墓碑先被生产队砌猪圈后被深埋。
岳公、孝文公定居沈阳六百年来,以沈阳为中心,向外迁徙,现已遍布海内外,杰出人物辈出,代表当数文肃公范文程,历仕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四帝,为建立清朝统一大业,立下丰功伟绩,其雄才大略被誉为汉之张良,明之刘基。死后赐葬怀柔红螺山。生六子皆分房,长子承廕都统房,次子承谟少保房,三子承勲司马房,四子承斌勲爵房,五子承烈司农房,六子承祚兼山房。清史稿四代九人有传。
如今范氏沈阳支后人居住在世界各地,因家谱遗失损毁而不能知根在哪里,祖宗是何人者甚众,实是天大撼事。虽然经过初步考证,支谱雏形初具,但缺失资料十之有九。望范氏后人能将手中之家谱及所知情况不吝赐教,以便尽快尽可能将支谱完善,彌补缺失,修正错误,追补拾遗。将家族文化延续永传,欢迎有志有识之士增援,不论何支何派放开己见,不分彼此资源共享,携手并肩共同完成这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