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庄姓网 > 庄氏郡望 庄氏郡望

泉州庄氏人名录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庄姓展区
泉州庄氏人名录  庄俊元(字克明,号印潭、号四休子)、庄绰(字季裕)、庄际昌(初名梦岳,字景说,号羹若、羹元。籍贯与身世。状元及第。授官后与魏忠贤相抵。卒于邸。评价。)、庄夏(字子礼)、庄承祚( ...

泉州庄氏人名录

  庄俊元(字克明,号印潭、号四休子)、庄绰(字季裕)、庄际昌(初名梦岳,字景说,号羹若、羹元。籍贯与身世。状元及第。授官后与魏忠贤相抵。卒于邸。评价。)、庄夏(字子礼)、庄承祚(字锡长,号松峰)、庄安世(可平,号念德)、庄培因(字本淳)、庄一俊(字君斐,号初仙、石山、八石山人)、庄应祯(字希周,号石坡)、庄笃坎、庄国桢(字君祉,号阳山)、庄有恭(字容可,号滋圃)、庄奇显(字允元,号九微)、庄钦邻(字寅卿,号阳初)、庄用宾(字君采,号方塘。早年。为宦。居乡。抗倭御寇。 附:清·李清馥《青阳庄氏家世学派》。)、庄谦才(字宗美)

庄俊元(1803一1879年)

  字克明,号印潭,又号四休子,清·晋江县(今属鲤城区)人。庄俊元故居在泉州城内西街甲第巷,原有“翰林第”、“进士第”牌匾,文革中被废毁。墓在紫帽山南麓石阜盘山。

  道光十六年(1836年)恩科进士,入翰林,留京学满文,授编修,协助改造满洲文字。事毕,出任甘肃西宁府尹,后兼道尹。

  庄俊元为官清正,于上不合,咸丰三年(1853年),告退返乡。他在泉州当绅士30年,兴举乐章,掌教书院,奖励后进,体恤乡邻,为善颇多,对地方文教事业多有建树。

  庄俊元好书法,擅行草,书法出人于董其昌、赵子昂之间,行书潇洒遒劲,法古辟新,是清代泉州著名书法家,对泉州书坛颇有影响。“光汉体”书法就是泉州甲第巷人氏黄光汉摹学庄俊元一路而创的。

  庄俊元性格外刚毅,内和婉,遇事开诚布公,亲朋同事都敬而惮之。然而,凡向他求字者,他却无不允应,墨迹遍及泉州各大小寺院道观。

  庄氏尤其善于撰写对联,平生撰写楹联颇丰,泉州与台湾的寺庙、市井都可见到他的楹联书法手迹,其楹联书法通达工整,遒劲隽逸,成为一些古建筑富有艺术价值的附属文物。

  晋江市博物馆收藏有一组庄俊元行书《箴言》大中堂,上题:“振衣千仞岗,灌足万里流,大丈夫不可无此气节”;“珠藏川自媚,玉韫山含辉,大丈夫不可无此蕴藉”;“海阔纵鱼跃,天空任鸟飞”;“月到梧桐上,风来杨柳边”。每幅左下侧有落款“俊元”,下各钤两方朱色方印,末幅又加题“及三宗台属”。每幅长145.5厘米、宽785厘米,字径约18厘米×20厘米,用笔沉着洒脱,提按分明。结字、章法大开大阖,疏密相间,参差错落,有如行云流水。整组作品,古拙而不失流畅,苍劲浑厚而又婀娜多姿,诚是庄俊元众多书作中不可多得的一组行书佳作。

  庄俊元书艺高超,人品亦高尚。他曾自撰《墓志铭》称:“四品官,况强仕,我方终,人方始。非见几,非知止,奈胆何,小无比。谓归田,担可弛,磨蝎盘,不我已。一波平,一波起,鸠拙才,鼠穷技,不平鸣,良有以。”

庄綽

  字季裕,北宋·泉州惠安人。 生卒年不详,约卒于南宋绍兴十三年至十九年(1143~1149年)。以《鸡肋编》而名世。

  《鸡肋篇》自署“清源人”(唐、五代时泉州曾为清源郡、清源军)。陆心源说是山西太原人(历史上太原也曾有清源之称)。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人名大词典·历史人物卷》也载其为“南宋·太原清源(今山西清涂)人”。福建省志、泉州府志、惠安县志亦均未见介绍其人其事。直至近世,著名文史考证学者余嘉锡在著《四库提要辩证》时,经多方考证,确定庄綽为泉州惠安人,此说已为学术界所接受。此外,其长子取名“念祖”,字“伯泉”,也有怀念泉州祖家之意。

  庄綽早年随父外迁,居颖川(今河南许昌)。北宋末年,历摄襄阳尉、官顺昌,大观中(1107~1110年)官澧州,宣和四年(1122年)后官原州通判,靖康元年(1126年)为南道都总管同干办公事。建炎元年(1127年)秋,随宋廷南下临安。南渡后,历任建昌军通判、江西安抚制置使司参谋、视事南雄州,最高官职是“朝奉大夫知鄂州、筠州”。

  庄绰喜游历,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其父与黄庭坚、苏轼、米芾诸人游,庄绰学有渊源,多识轶闻旧事,是一个考证学家、民俗学家、天文学家、 医药学家,对针灸尤有研究。著有《本草节要》、《明堂灸经》、《脉法要略》、《杜诗援证》、《筮法新仪》、《庄氏家传》等,皆已散佚;今尚存世的有《膏肓腧穴灸法》二卷和《鸡肋篇庄际昌(1577~1629年)

  庄际昌,初名梦岳,应试时改名际昌,字景说,号羹若,又号羹元,明·万历状元。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詹事庄羮若先生际昌》综述新《郡志》、史文简撰《墓志》、《闽书》、林麟祯《补八闽掇名记》等资料,为作《传》。

  籍贯与身世

  庄际昌,字景说,号羹若。

  曾祖用宾梦张襄惠岳投刺相谒,而际昌生,因名梦岳,以试更今名。九岁善属文,十一而孤。(参见《泉州历史网》http://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用宾、张岳》)

  【庄际昌的先祖庄夏,祖籍永春桃源,后举家迁泉州郡城。其姪孙古山复自郡城迁晋江青阳,青阳之有庄自古山始,传至庄际昌的曾祖庄用宾为十一世。庄际昌于万历五年(1577年)生于青阳。故史载庄际昌为永春人,乡籍晋江青阳,寓居泉州城内。晋江青阳宫下庄氏祠堂对面,曾建有庄际昌状元衙。(参见《泉州历史网》http://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夏》、《泉州民居·青阳庄际昌府第》)

  父庄龙光,万历丙子科(1576年)副榜赠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侍读(清·道光《晋江县志》)。  

  母陈氏(1555-1588年),郡城镇抚巷人,诸生陈完公的女儿,其曾祖父为四川涪州别驾(清·同治壬戌年修《青阳庄氏震远公派下谱牒》)。  

  庄际昌少年时回籍,在永春县岭头庵——丛桂庵(参见《泉州历史网》http://www.qzhnet.com/ 《泉州寺庙·丛桂庵》)读书,后参与永春童子试,为知县陈龙所拔取,并“许以大魁”。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由永春县学推选参加乡试,中举人第九名。故后来以永春籍参加会试。】

  状元及第

  万历己未(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 ),会试、廷试皆第一(会元、状元,是整个明代惟一连中会元、状元的福建人)。泉抡魁天下,自(南)宋己未(庆元五年,1199年)曾枢密从龙(参见《泉州历史网》http://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曾从龙》)而后五百年,始克再睹,邦人士艳传之。  

  廷对制策一字偏傍偶误被勘,遂乞假归。

  【关于“廷对制策一字偏傍偶误被勘”一事,普遍的说法是:庄际昌在廷对制策时,误将“醪”字写为“膠”字,且数目字也有误写,卷面稍有刮补,被忌者指摘,未能授职,遂乞假归。】

  授官后与魏忠贤相抵

  天启元年(1621年),授翰林院修撰、(天启三年,1623年,任)经筵展书、起居注、纂修国史、编葺六曹章奏。  

  【《光宗实录》书成,赐白金和文绮,加俸一级。】

  乙丑(天启五年,1625年),分校礼闱(任会试考官)。

  【考试之日,题目尚未发下,主考令人传呼帘官。庄际昌坚持不可,认为内外防范,此乃防一溃,否则众制尽溃。时宦官魏忠贤操纵朝政,主持考试的官员多为魏忠贤私党,庄际昌据理力争,无所顾忌。】

  寻管理诰敕。时魏珰(魏忠贤)擅权,求为撰祠记,拒不应,珰衔之。  

  视事数日,奉使赵藩,却诸馈遗,无所纳。

  【藩王赠以珍宝,庄际昌辞曰:“王臣公开宠赂,国法如何维护?且贪污成风,我有何面见乡民?!”】

  便道抵家。

  丙寅(天启六年,1626年)秋,当复命,会修《三朝要典》,蹙然曰:“是固欲以国史为刑书者,奈何居词?垣受珰指使哉!”  

  丁卯(天启七年,1627年),天下大比,士论资当衡文,两京亲友劝驾。长安中有促之者,曰:“公速来,可步武三事也。”夷犹不赴。会部推迁秩,为魏 珰所挤,夺职(回乡)。  

  卒于邸

  崇祯初(崇祯元年,1628年),珰(魏忠贤)诛,即家起(右)谕德,道升(春坊 )左庶子。至京( 赐镪楮珍膳 ),召对,升(翰林院)侍读兼记注官。  

  时怀宗励精,宵旰五漏入侍,率二皷(夜二更)方罢。际昌赴召时,途中已得末疾,用是困惫,(崇祯二年,1629年)卒于邸,年五十二。上闻心悼,降旨:“庄际昌起废词臣,效劳卒官,赠詹事,葢示优异”云。

  【庄际昌灵柩运回晋江,葬于青阳山左麓。(参见《泉州历史网》http://www.qzhnet.com/《泉州 山川·青阳山》)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76·杂志下》引《闽书》曰:“庄际昌雅善谈谚,风发泉流,四座厌心。兼通禄命、医药、形家之书,人服其多才。尤旷达,自筑生圹,题曰'羹元真息’。镌诗其傍曰:'百年忙半逝,四大本归虚。’竟年五十二,亦诗谶也。”

  邑人念其德,扬其才,颂其功,于泉州郡城泮宫内府学西侧,建有庄际昌“状元祠”祀之 (参见《泉州历史网》http://www.qzhnet.com/《泉州学校·泉州府文庙·庄际昌状元祠》)。  

  著有《羹若文集》、《霞栖藏稿》等四本文集。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太仆庄方塘先生用宾》:“际昌……所著有《周易解意》一编,黄文简为之序云。”】

  评价

  际昌 胸次坦洞,绝不为矜倨态,而性峭直,好引掖后进;孝友切至,伤其弟重岳孝廉早卒,抚遗孤如己子。终身茹素,午惟一荤而已。为文泚笔立就,初若不经思索,而天动辄随。

  入仕若干年,里居强半。族经倭难,修谱牒,葺祠屋。家居肃饬,自将苍头,戢戢不敢问户外事;独好为德于乡,尝与乡先辈合力筑溜石陡门,浚新溪水道,独捐费二百金,增旧规三之二,四十二乡咸利之。天启(1621—1627年)末海氛不靖,乡人将远窜,为立约编伍,守望相助,濒海以安焉。  

  孙延裕,好古鲠亮,有祖风。

  【庄际昌字劲遒,不喜摹帖。喜游山玩水,曾登武夷,历五岭,游桂林,所到之处,皆有吟咏题刻。】

庄夏(1155~1223年)

  字子礼,南宋·永春桃源里湖阳(今湖洋镇)人,生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是孝宗、光宗、宁宗的三朝元老。

  少时丧父,家贫,随兄庄晦学习。弱冠精通礼经,郡博士张叔椿奇之,勉励他入乡学。淳熙二年(1175年),庄夏入太学就读。

  淳熙八年(1181年),庄夏中进士,出任宁国知县,后调赣州兴国知县。任内重教化,兴庠序,清赋税,剔蠹弊,息争讼,剖疑狱,对赤贫户欠税逃亡则给钱代纳,政声卓著。

  庆元六年(1200年)大旱,宁宗下诏求直言。庄夏上书建议抑制“后宫戚里、内省黄门”,以提高皇上威望。召为太常博士,疏言:近年朝政“分藩持节,诏墨未干而改除,坐席未温而易地,一人而岁三易节,一岁而郡四易守,民力何由而裕?”

  开禧二年(1206年),迁国子博士,首陈边衅不可妄开。

  嘉定(1208—1224年)初,以著作佐郎官衔提举江东常平仓。逢荒年,开仓赈济,饥民多得救活。后任转运判官,入朝为尚书郎,升军器监太府少卿。

  嘉定六年(1213年)出任漳州知州,奏请屯兵大池故寨,增小澳、南岭二寨,制控汀、潮二州。第二年,捐资在柳营江上建大木桥,名“通济桥”(即今江东桥),免除柳营江两岸人民摆渡、覆舟之苦。

  嗣后,庄夏入朝任宗正少卿兼国史编修官,又权直学士院兼太子侍读。当时,河北流民纷纷渡河来京求生。庄夏向宁宗进言,荆楚两淮多抛耕之田,可以计口授地,贷给屋庐牛具。这样“吾乘其始至,可以得其欲;彼幸其不死,可以忘其劳。兵民可合,屯田可成,此万世一时也。”又奏言时下兵多闲散,乞下令诸将帅,令老弱自报,可以子弟侄婿身体强壮者顶替,代其名粮。宁宗采纳他的建议,派他任兵部侍郎。

  其时,史弥远为宰相,朝内官员都不敢言谈边境及宫廷大事,独庄夏直言“西蜀溃卒,宜讨宜招;江淮制阃,宜分宜合;山东忠义,宜刺宜汰”。请诏令“侍从两台谏自为议状,大臣类聚以闻”。忤史弥远之意,言皆不用。

  庄夏即一再上疏引退,朝廷授予宝谟阁待制奉祠,进焕章阁待制。自此,他退归闾里,潜心经学,闭户著书,自号藻斋老人。著有《礼记解》、《国史大事记》、《典故备志》、《遗文》(20卷)。

  嘉定十二年(1219年),封永春县开国男,食邑300户,宁宗赐紫衣金鱼袋。其祖墓在永春湖洋鬼岫山,宁宗为之改名“锦绣山”,遂有桃源庄氏“御墨锦绣”、“锦绣传芳”之誉称。宁宗并赐建府第于泉州城,始自所居永春蓬莱山迁泉州(故址在今泉州市区庄府巷现泉州酒店内),庄府巷即因庄府而得名。

  嘉定十六年(1223年)卒,赠少师。宁宗为他的像题赞曰:“天生美质,学业逍遥。坚冰志操,历仕三朝。忠言逆耳,书史所标。宗祀繁衍,百世不祧。”墓在泉州市区北峰镇招联村,坐北向南,早年破坏严重,仅墓区尚存。

庄承祚

  字锡长,号松峰,清·惠安人,宋·少师庄夏长子庄梦说的裔孙。霞张长房一世祖。《泉州府志》、《惠安县志》有传。  

  庄承祚少聪慧,强记忆,精诗史。康熙三十七年戊寅(1698年)拔贡,翌年己卯科京举;康熙四十四年乙酉(1705年)顺天府“施鸿沦榜”京魁,历官江安、海康、四川遂宁知县正堂,广东雷州知府。清正廉洁,关心民瘼。

  著有《松峰稿》、《粤游纪兴》一卷,《螺阳文献》辑其诗流传后世。

  父庄水璋公好义积德,以子贵,赠文林郎,海康知县;胞弟庄承祉,字汝繁,号复村,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岁贡,官海澄训导;三子庄鸿雯,字伯逵,号槐亭,康熙癸巳(1713年)太学生。父子兄弟出仕,书香门第,誉满乡梓。

庄安世(1574-1644年)

  字可平,号念德,明·泉州晋江青阳人,后迁居洛江区北峰浦西。

  庄安世自幼好武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武举会试第一名,九月中武状元。其年神宗命大理寺卿郑继之主持武举,以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林尧俞、泉州大房人史继偕为武举考官。该科文状元为黄士俊,广东顺德人。

  其时,杨镐指挥的四路明军被后金击败,朝野一片震惊。神宗命庄安世为北方守备,在通州协助徐光启练兵。

  天启元年(1621年),熹宗即位,庄安世壮志难酬,称病解甲归乡。

  崇祯元年(1628年),思宗即位,庄安世被召入京,任武英殿侍讲筵官、兵部主侍卫、锦衣卫侍领。

  几年后,后金兵再次攻入明境,深入腹地,京城森严。朝廷召庄安世带兵入援,但杨嗣昌却主张与后金言和。而养精蓄锐埋伏于商洛山中的李自成农民军也乘机攻入河南,占领洛阳。兵饷日增、民怨沸腾。孔有德、李九成等叛军一路烧杀。崇祯帝内外交困,调集庄安世等人马围剿,但久攻不下。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大顺军兵临北京城下。十九日,崇祯帝自殁于煤山一棵大树上。而庄安世身先士卒,冲向城中,负伤拼搏,阵亡于京郊沙场。

  事后,南明·唐王朱聿键闻庄安世去逝,特赐“一门忠孝”匾以旌其忠贞报国之志,该匾至今仍悬挂于泉州庄氏祠堂大门前。

庄培因

  字本淳,清·晋江人。

  乾隆十九年(1754年)状元,历官侍讲学士。乾隆二十一年典试泉州,得人称盛。

  二十三年来,视学待士有礼,被其容接者,如坐春风。取士尚经术,校阅必躬自甲乙,恒至漏尽,以劳得病。或戒其少休,培因曰;“吾敢以身故负官耶?”父卒讣至,不胜悲哀,疾益剧。归家一恸而卒。

庄一俊

  字君斐,号初仙,又号石山、八石山人。明·晋江青阳人。

  少时读书草庵,为读书草庵的明贤十八士子之一(参见泉州历史网http://www.qzhnet.com/《泉州寺庙·草庵》)。

  嘉靖四年(1525年)举人,嘉靖八年己丑(1529年)进士,官户部主事、吏部验封司员外、浙江参议,诗文书法皆有成就。

  庄一俊文慕韩愈,诗好李、杜,其不挠不羁、斗酒百篇类太白,诗文书法皆有成就。著述《八石山堂诗稿》二十八卷等。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中秋,庄一俊游览清源山弥陀岩和巢云岩等胜迹,题刻“泉窟”、“招饮径”。又为赐恩岩“开闽许氏宗祠”大门撰写楹联:“华族云礽,昭代更题新额;青山恩赐,唐时已得旧名。”

  清·道光《晋江县志·人物志·文苑》载:“庄尝涉清源绝顶,酒剧兴发,睨青衣行酒者发鬓长可笔也,令背而捉发濡墨汁,大书'清源洞’三字。旁署曰'天台学道山人’,作龙攫螭走状,至今悬洞门。一俊文慕韩愈,诗好李、杜,其不挠不羁,斗酒百篇类李白,故人咸呼为谪仙,自号亦曰初仙。尝有诗曰:'一春中酒非关病,半日无诗便觉衰。’寄兴远矣……”

庄应祯

  字希周,号石坡,明·惠安人。嘉靖廿六年(1547年)进士,历任广东布政使,著有《芝园摘稿》。

庄笃坎

  清末泉州府晋江县人。

  《三州府文件修集》第一章第5件载:庄笃坎于“九月初在厦门附近搭轮船,出洋谋生。至十月初,船抵叻港,随众登岸。突遇二三拐匪,迎面而来,伪作探问亲友。坎以人地生疏,不识路径。该匪即乘间询问,假意殷勤作为前导,遂引至鉴光嘛六甲銮兴客栈内,置于幽室。时坎惊甚,欲出不能。越宿,该匪挟赴英署,即以甘言蜜语教授供词,坎漫应之。殆至,英官问坎是否甘愿佣工,坎称不愿,英官立命该客栈主带回。岂知该匪另行幽禁,重加酷打,谓认愿则生,不认愿则死。且又以西洋强水浸虐皮肤,凄惨痛切,殊有不堪言状者。坎以一介庸愚,受其百般煎熬,无奈声称甘愿,遂被押配落船拄日里僻处,卖充苦役。时同舟亦有二十余人同遭斯惨,举目相视,昏无天日。惟有含冤饮恨,坐以待毙而已。”  

  三州府是当时华人对由新加坡、马六甲、槟榔屿组成的英属海峡殖民地的俗称。《三州府文件修集》是英属海峡殖民地公务员司贺尔主编的文献集,1894年在新加坡出版。该书主要为中文文献构成,分3卷,共7章,有数百篇文献。第一章系禀文类,是居住在海峡殖民地,特别是英属新加坡殖民地的普通华人向殖民地当局上的禀帖,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内容是向当局提出某一请求,如开设医院、申请牌照、入籍、财产继承、要求免税费等;向当局反映诱拐华工及妇女案件、械斗事件、赌博行为、财产纠纷、债务纠纷、民事案件、刑事案件等。  

  从庄笃坎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当时新加坡华人中的一些不法之徒,充当苦力贩子的非法勾当。1877年,英国殖民当局为了加强对华侨的统治,设立华民护卫司,负责管理华侨。它的职责之一是对华侨劳工移民的“监督”和“保护”,制止非人的苦力贸易。但从庄笃坎的诉说中可以看出,华民政务司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他们与不法之徒相互勾结,公然纵容苦力贩子为非作歹。

庄国桢

  字君祉,号阳山,明·晋江人。府第在泉州旧馆驿中段原北潘巷,后世即因庄国桢称“侍郎第”。卒后入泉州府乡贤名宦祠,并在东街行春门外为他立“中丞开府”石牌坊一座。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侍郎庄阳山先生国桢》综述旧《郡志》、新《郡志》、黄文简撰《墓志》为作《传》。

  庄国桢,字君祉,晋江人。

  少奇颖,王遵岩 慎中器之,妻以女。  

  举嘉靖四十一年(壬戌,1562年)进士,授会稽(浙江省绍兴)令。出诸生赵日新于冤狱,赞直指;倡行条鞭法。  

  以卓异征拜给事中(户部给事中,转工部),先后疏论大臣如郭宗皋、游震得 、迟凤翔,皆夤缘有奥援者。

  出浙江按察佥事,迁江西参议、广西副使,复改视江西学政,累迁广东按察使,转云南、江西左右布政。

  丁外艰,服除补河南。值两河大祲,白两台请发临德仓,改折漕粮三岁,倣赵阅道荒政,选丞倅分地经理之,民藉以全活甚众。潞邸新开,中贵人莅事,所为裁经费、汰浮冗,无少假借,事以就绪,而民亦不告疲。

  以资望擢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先一年水,次年大旱,复以河南例题请改折;计部初犹难之,再疏得请。

  晋南京刑部右侍郎,旋改户部(北京户部侍郎),以内艰(母丧)归(回乡守制,从此不再出仕)。  

  国桢器度端凝,貌宽和而衷严整,有屹然不可夺者。所至守官尽职,循级而登,不屑借誉养交以营速化。性坦夷,乐道人善;非意之加,恬然不挂胸臆。每谓昔人‘理遣’、‘情恕’两言,终身诵之可也。

  为文喜典重深厚而厌钩棘,为诗喜舂容雅浑而薄纤巧,大都得遵岩之指授为多。岁时伏腊,率宗之子孙敬共祀事。每与人语,好称引国家典制、往哲节概行谊、祖先以来积功累行之迹,旁及今昔人情善败隆汙之变,听者耸然感动。

  居常所过从,不过一二故人厚善者。当路诸公及门,未尝峻拒,利病未尝不以告;里党有负枉不能直者,语次间为直之,然不任受德也

  卒年七十有八。

  【子四:懋当、懋华、懋仪、懋声。懋华,万历已丑(1579年)进士;懋仪,以文荫光禄寺丞;懋声,万历十三年(1585年)举人。】

庄有恭(1713~1767年)

  字可容,号滋圃,清·泉州晋江清源铺佐才里(今丰泽区北峰浦西村)人,后徙居广东番禺。

  少时天资敏捷,一目数行,过便成诵。有一次乡中私塾先生出“独角兽”试以对,许多人对“大花猫”、“大老虎”等,先生均不满意。庄有恭以“比目鱼”对之,先生赞许。日后先生十分器重这位门生,悉心指点,使他学业大进。

  乾隆四年(1739),庄有恭殿试第一(状元)。初授编撰,后入值上书房,任侍经筵官,迁翰林院侍读学士。

  乾隆十六年(1751年),庄有恭出任江苏巡抚。乾隆十九年(1754年),御史杨开鼎奏劾江南污吏,朝廷敕令庄有恭稽查其实。庄有恭严惩污吏,赏罚分明,复奏一清。有些官吏害怕了,纷纷带上财礼向庄有恭求情,都被他一概拒绝。任上,庄有恭主持浙江海塘工程,又疏请大修三江水利。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庄有恭因未经奏闻,擅自批准死罪犯人收赎,被革职发配军台效力。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庄有恭赦罪起用,任浙江巡抚。时宁海塘埧年久失修,海潮冲垮堤埧,民屋倒塌,良田受淹。庄有恭上任后,着手筑建和拓宽塘埧,此后乡民安居乐业,不再苦于水患。因政绩显著,得到乾隆皇帝嘉奖。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庄有恭调任江苏巡抚,又疏通太湖出水处及吴淞江、娄江、东江,减少上游没淹之患。乾隆皇帝故意考问庄有恭:“上下轻重缓急是什么意思?”庄有恭道:“君为上,臣为下,官为轻,社稷重,享乐缓,河务急。”

  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皇帝召庄有恭入京,升授协办大学士兼刑部尚书。次年,因包庇贪赃的下属官员,乾隆皇帝大怒,将庄有恭革职查办,又念其在浙江、江苏任巡抚时治水有功,士民德之,给他赦免。不久起补福建巡抚。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庄有恭病卒于福州,享年55岁。

庄奇显(1587-1622年)

  字允元,号九微,宋·泉州晋江青阳人。祖父庄敏元,当过雷州守。

  庄奇显出身书香门第,少早慧,博览经典,涉猎群书。万历三十四年丙午(1606年),庄奇显十九岁,登“解元郭应响榜”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庄奇显二十六岁,登“周廷儒榜”榜眼进士。在郡中历代鼎甲榜上名列第六,而以年龄论,则是最年轻者。

  庄奇显 初授翰林编修。万历四十二年甲寅(1614年),奉神宗之母慈圣太后遗诏,往河间诸路开读。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年),庄奇显秩满,父母受封,随之丁父忧,归家守制。

  光宗泰昌元年庚申(1620年),庄奇显服阕赴京,补国子监司业之职,专心致志于教学研究和培养门生。

  天启二年壬戌(1622年),庄奇显病卒,年仅三十五岁。

  庄奇显 孝友天植,居恒恂饬;与人交则开胸见胆,心贯金石。临殁之时,闻满洲部努尔哈赤取下沈阳、辽阳,经略袁应泰、巡抚御史张铨、总兵官贺世贤等均战死,辽东失陷,庄奇显犹抚床扼腕,道“不得马革为殉,空毙牖下,不胜恨恨!”同时作一绝命词云:“非求生,求见老母一日;非憾死,憾虚父母此生。求者空求,憾者永憾,不忠不孝,谁结吾局!”同僚和门生读之,皆呜咽。

  著有《通鉴删》、《性理删》、《尚书指南》等种。其《尚书指南》一书,由门人黄矩孕编为《尚书便览》。

庄钦邻(1580-1668年)

  字寅卿,号阳初,明·泉州北门城口普明村人。庄天夔之子。因曾任首辅大学士(宰相),故泉州民间习称其“庄冢宰”。永春湖洋祠有“前少师,后冢宰”的对联,“少师”指北宋时三朝元老庄夏,“冢宰”即庄钦邻。

  万历二十八年庚子(1600年),庄钦邻中“周起元榜”举人。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年)联第,与里人徐缙芳、李梦样、蒋光源、许懈等,同登“张以诚榜”进土。

  初授江西饶州府(上饶)推官(刑厅),才六个月,丁外艰,归家守制。服除,起补衢州推官。所在“击捕豪猾胥吏,按狱虚公持平”,雪图赖之冤,破失律之议,其写成的判决书都成铁案,在他离开时,饶州、衢州都勒碑颂其德,建祠祀其恩。

  分校浙江秋闱,得潘扬春等许多秀土,皆先后登第行取京秩。

  授兵部主事,疏陈军政建设,侃侃不避权贵。曾上《十大可忧疏》,切中军国大计,但都未能引起重视。历吏部四司郎中,凡经他所选进者,皆天镛国器。时称庄钦邻为“山公启事”,意庄钦邻在用人上非常严肃慎重,有如晋·山涛领吏部一样。庄钦邻行事无私,因黜落一有权势而无才干的举子夏嘉遇,考选时落等,归里多年。

  天启五年(1625年),庄钦邻复起用,掌铨部,执掌举官任官事务。时值魏珰(魏忠贤)薰焰,专宠信权,朝廷内外,不知皇上,只知魏珰。庄钦邻“正色立朝无所屈”,魏珰之爪牙崔呈秀、霍维华以“恩幸”之名,给庄钦邻官加二级,庄钦邻不肯徇私破例,不受;又“裁魏珰厮役冒滥门功者七十余人”。首辅顾秉谦、太宰李宗延、科道李恒茂、石三畏等高官请讬书函,庄钦邻—一予以拒绝。值庄钦邻迁太常寺少卿,遭弹劾、诬告而削籍,坦然归家。

  崇祯元年(1628年),魏珰伏诛,朝廷引用直臣,庄钦邻被起用为南京府丞。

  崇祯三年庚午(1630年)南闱,庄钦邻事前对考试进行严密安排,摈绝贿赂,诸弊一肃而清。

  晋通政使司,公务繁重,但“事关民隐,必急白之”。时张献忠、李自成寇起,有山东狂生,叩阍疏事曰:“临清宜筑城,以遏流氛云云”。左通政寝不以闻,及当事失守被逮,抚按赐死;狂生复参论通政使司阻隔,波及右通政葛屺瞻。庄钦邻认真审查案牍,发现事属无限牵延,不足为据,即上书为其昭雪,得以放还。

  迁顺天府(今北京)尹,接着升为户部右侍郎,旋转户部左侍郎。时负责度支者人不敷出,财经赤字,一筹莫展,只好向各地摊派,增二十八万之额兴。这种悖于国家征收办法,加重百姓负担,各省迟迟不执行。庄钦邻从大局出发,协助支度,以个人名义,驰书抚藩,请各地撙节,“以固根本”。

  其时,兵部尚书杨嗣昌夺情守制。少詹事、福建漳浦人黄道周上疏参纠,居然被定为“忤旨”,并被逮下狱。庄钦邻与范景文(累官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二人合疏论救,被处以罚俸。

  后升为南京右都御史掌院事,“严饬诸御史,勿依势作威,旁侵郡国权”。适当其时,廷推吏部尚书,思宗曰:“冢宰非庄某不可。宽直廉明,必能董率百官,无负委任!”庄钦邻三次婉辞,不允,乃趋朝受职。未多久,以母老乞归。丁内艰,终制,不再出任。

  清·康熙七年(1668年)卒,年八十八岁。

  庄钦邻的故居坐落于普明村池仔前,坐东向西,总面积为312.2平方米。大门两侧尚有砖壁雕。庭院里原有两条500多年前的石官椅,现只存一条,长3.03米,高0.49米,宽0.45米。故居北面屋边有一口古井,称为“冢宰井”,井口直径0.3米。

  庄钦邻墓在洛江区河市镇天花山,为糖水灰构筑,基本保留明代原墓葬风貌。墓后有“锦帐插芙蓉”的崖刻,前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施琅墓。

庄用宾(1504—1588年)

  字君采,号方塘,明·晋江青阳人。生于弘治十七年(1504年),卒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故宅在青阳镇晋江市政府驻地西北侧,墓在磁灶镇宅内村南侧。(参见《泉州历史网》http://www.qzhnet.com/《泉州民居·青阳庄用宾故居》、《泉州古墓· 庄用宾墓》)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太仆庄方塘先生用宾》综述《史馆擬笔》、傅锦泉 (傅夏器号锦泉)撰《墓志》、先文正公撰《本传》等资料,为作《传  早年

  庄用宾,字君采,号方塘,晋江人。  

  生而卓犖聪颖,邑先达陈紫峰 琛(参见《泉州历史网》http://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陈琛》)闻其名,召试,庭草交翠论,嗟异久之。  

  【庄用宾弱冠时,与其弟庄用晦(字君显,号肖塘)读书于草庵精舍(参见《泉州历史网》http://www.qzhnet.com/《泉州寺庙·草庵》),嘉靖七年(1528 年)双双中举。】  

  与后峰氏壬春(庄壬春号后峰)、石山氏一俊(庄一俊号石山)同登嘉靖七年(1528年)进士第。

  【庄用宾、庄壬春、庄一俊登进士的时间有误,应为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是年开科。参见《泉州历史网》http://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一俊、泉州历代进士名录·明》】  

  为宦

  初授行人。使蜀,尽却藩国供馈。给事中刘侃当使琉球,以母老且未子,相持泣。用宾奋然曰:“古有以柳易播者,何人哉!愿得身代。”

  未几陟司副,迁刑部员外郎,出为浙江佥事。

  用宾为人木强,又少戆,尝称“士为知己者用,当昂首伸眉论列天下事,奚取局促效辕下驹为。”每遇权贵,人直睨之,不能刓方为圆,而于嫉恶尤甚,不中意辄面頳怒目,甚或发愤呵叱之,故卒为时所中。

  太宰汪铉生贵甚,尝以事怒其属,长跪不解,宾为不平,愬之永嘉张相所,汪适从直房见之,恚甚,用是出之浙。

  浙所辖宁、绍、台三郡多权贵,人一绳以法,无敢辄居请者。

  仕中不废学,多记览,益精于文艺。临岁比,时缺督学,用宾署事。校宁波郡,揭以袁元峰 炜为第一。时炜久困,未知名,即许其文首天下,已而果如其言。余姚令顾存仁以不阿权贵得谤,用宾廉知其贤,特夸奖之,遂得擢黄门,以直谏显。

  视事才八月,理冤狱,静哗伍,奖拔廉吏,所部肃然。

  有属官倚势贪横,用宾执法治之,拂巡盐御史意,疏劾用宾。值汪(汪铉) 修前憾,遂从中覆罢。

  居乡

  用宾时年方三十一,如是家食四十余载,绝意仕进。宦囊萧然,居乡一介取予不苟,孝亲睦族,行乡约(参见《泉州历史网》http://www.qzhnet.com/《泉州乡约》、《 泉州寺庙·石鼓庙》),开水利,邑人爱敬,乡评至今重之。

  抗倭御寇

  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倭冦犯闽中,连岁猖獗,攻入兴化府,戕杀民人无数,沿海卫所相继告陷。而泉之剧贼黄元爵等,因机交煽,自郡之内外所在,皇皇势且不保。用宾为当事画策,浚城濠,部署城中守卒使各为营伍,民心遂定,城赖以安。  

  当倭贼突犯时,远近村民争入城逃生,势甚急,城门昼闭,避寇者不得入,几相拥入水中。用宾力请当事,愿身守南门;乃操管钥坐城门外,命开门内之,而身自当贼,所活人以数万计。

  时贼野掠无所得,奸民导之,发冢取赎。用宾与其弟用晦募乡兵,后先杀贼多。贼大恨,乃剜用宾父冢,刦尸去。用宾闻之,拊膺号恸,与用晦径走贼垒,战于南安双溪。贼大溃,连破十三垒,负父骸归。贼追之,用晦殿,与其仆斗死。会佥事万民英、指挥欧阳深(参见《泉州历史网》http://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欧阳深》)以官兵继至,翼而前,又大破贼,前后斩倭首百有十颗,生擒一十四人,夺回被掳生口二百七十余人。时嘉靖壬戍(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五月初二也。  

  【郡邑旌表曰:“孝比黄香 ,忠继许远 。”】

  倭寇既溃,黄元爵势穷,遂就抚,泉郡悉平。

  当道屡上其事,为冒功者掩抑,久之未叙,而用宾终身不自论列。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倭寇朝鲜,子凤章乃上言于朝。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庄先生凤章》:“庄凤章,晋江青阳人。守阙上书,言其父佥事方塘 用宾与其叔父用晦嘉靖中所为御寇扞城状。晚岁有志斯道(理学),游李见罗先生之门(何镜山撰《庄孝子述》)”】

  下其事部议,赠用宾太仆寺少卿官,用晦子百户世袭,以风励天下士。盖去用宾破倭之年,且四十载矣。

  其后曾孙际昌(参见《泉州历史网》http://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际昌》)举万历己未(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会试第一,廷对复第一,人咸以为用宾开门活人之报。  

  附:清·李清馥《青阳庄氏家世学派》

  清·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2·青阳庄氏家世学派》 :

  “先文正公撰《方塘先生传》曰:‘泉郡之南耸起而特秀者为紫帽山,山之下村落绣错,巨宗名人辈出相望,往往为吾郡冠,而青阳庄氏尤擅科甲,人物之盛非诸族所及也。’

  馥按:庄之先系,出永春桃源,自宋少师藻斋公(庄夏)赐郡城,因家焉。其姪孙古山复自郡城迁青阳。青阳之有庄自古山始,传至方塘十一世矣。考方塘先生用宾(庄用宾号方塘),其后为宫詹际昌 羮若氏(庄际昌号羹若)、奇峰先生偁,其后为侍郎国桢 阳山氏(庄国桢号阳山)、石山先生一俊(庄一俊号石山) ,其后为修撰履丰 梅谷氏(庄履丰号梅谷),余派系俱未及详考其家世,抑由内行修洁、隐德弗耀、累功积厚而致然欤!其收名蕴发于后,有以哉。”(参见《泉州历史网》http://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夏、庄际昌、庄国桢、庄一俊、庄履丰》)

庄谦才

  字宗美,明·泉州庄府巷人,宋少师庄夏六世孙。(参见泉州历史网http://www.qzhnet.com/《泉州人名录·庄夏》)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应天府举人。翌年联第进士,授官行人。未几升刑部主事,历郎中,凡谳狱未平者,都归他处理。永乐四年(1406年),擢升山西参议。在任期间,“赈劳匮,理冤狱,黜冗秩,锄豪梗,作兴士类,晋人称为庄夫子。”

  明初建都南京,及成祖·朱棣夺取建文帝位,登上皇帝宝座,决定迁都北京。于是自永乐四年起,便在北京周围修筑城墙,造宫殿,设置园林,营造大规模的建筑群体,历15年,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基本建成。永乐十九年,成祖正式迁都北京。

  在大建北京城的第三年,工程进人重要阶段,亟待加强管理。明成祖察知庄谦才的性行才能为同僚所推崇,便下诏将他自太原调来,“董工北京”。谦才全力以赴,“作息有常,劝惩有法”,日夜操劳,屡著成绩。经过12年努力,由他精心监管营造的重大工程有故宫、天安门、正阳门、天坛等。

  故宫,旧称紫禁城,在北京市中心,是明朝的皇宫,清代继续沿用。它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工艺水平最高的古建筑群体,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屋宇9000余间,周围宫墙约3公里。布局分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金銮)、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翼为英武、文华二殿,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御花园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宫妃、皇子们居住、游玩和敬神的地方。故宫的建成,倾注了庄谦才的大量心血。

  天安门,原叫承天门,清·顺治整修后改称天安门,是明王朝皇城南面的正门,也即午门。门前建有7座跨越金水河的汉白玉石拱桥,国家举行盛大庆典,须在天安门上颁诏,再由礼部官员颁告天下。它是紫禁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阳门,俗称“前门”,为北京内城正门,在天安门广场南侧,面对故宫,高42米,面阔7间,雄伟壮观。

  天坛,位于北京外城东南部,是帝王用以祭天和祈求丰年的地方,总面积273公顷,分南北两部分。谦才先建北部的祈年殿,高38米,直径38米,是一座鎏金宝顶三层攒尖式全木结构的圆形建筑,中竖4根大柱子,代表四季,外圈两排,各竖12根柱子,分别代表12个月和12时辰,建筑风格独特。其附属建筑有皇乾殿、祈年门、神库、神厨等。南部为清时所建。

  在谦才离职前建成的,尚有东侧的鼓楼、西侧的钟楼等等,形成北京城中轴线的建筑规制。

  永乐十九年(1421年),谦才调任湖广参议时,为了便于向北京运输建筑材料,特于辖区内每10公里处设置安乐所,供应食宿汤药,仍然时时挂念北京城建筑工程的情况,急其所需。

  洪熙初(1425年),谦才以老告归,每每回想一生经历,即以建造北京城之事引以自豪。他自赋诗云:“解组归来七十几,眼中白发故人稀。亲朋若问当时事,台阙曾看对紫微。”

  著有《桃源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