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里村“堂号”浅说
堂,是一种建筑,是很早就有的。“堂号”,则是名门大户的一种称呼。年纪较大的人都曾记得,在清末民初一些豪门富家为了炫耀自己的大家风范,在住宅门额上方挂一块横匾,上书“某某堂”,关于“堂号”的兴起,要从古代谈起。
《礼记》有天子做“明堂”的记载。“明堂”是天子祭神、祀祖和进行政事活动的场所。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孟子》),“庆者在堂,吊者在闾”(《荀子》)等记载来看,堂是建筑群中的主体,前有堂,后有室。“四方形的建筑,四方形的坛,堂形四方而高”(《礼记·坛弓上》)。所以,衙门的大堂多在建筑群中央,且高大,是官员议事和断案的处所。私家的正堂亦称厅,亦建在院中央,高于其他建筑,是宴请宾客和举行庆祝活动的地方。
“堂”字不见于甲骨金文,堂的兴起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山王《兆域图》、《谔君启节》有“堂”字,就是一个旁证。
“堂”而有号,大约起源于隋唐,兴于宋元,至明清而大盛。如虞世南有“北堂”,杜甫有“草堂”,都不含寓意。至宋李清照堂号“归来”,则是取义于陶渊明的“归去来辞”。
凡是被称之为封建堡垒和辞章之地,富豪文士都特别多,且都有“堂号”,其数几何,无法确知。“堂号”是达官贵人,社会地位的炫耀、主人风范的高贵标志。“堂号”的取义较多,或占地旺,或受恩宠,或取吉祥,或取环境,或自励,或劝勉后人,等等。五莲县许孟镇仁里村在清代中期“堂号”较多,现加以介绍,并对取义略加考证,挂一漏万,在所难免,敬请博识者指正。
仁里村在清代中期称“仁兰”,取于“仁义兰花”之意,后臧姓有人考取了功名,做了官,说“仁兰”有人烂之嫌,改名“仁里”,即“仁人故里”之意。在清朝盛世之时,臧氏家族,家业逐渐兴旺,财源发达茂盛,人丁日繁,做官的越来越多,庄园、田产日益扩大,为炫耀各自的大家风范,开始设取“堂号”,一时间堂号匾额挂满了全村的各大家的府门宅第。当时就有七十二堂号、八大家、九大铺号,显赫一时,并名扬乡里。在当时的诸城县就流传着“南有仁兰,北有巴山”之说,可见仁里村这个地主庄园之盛况如此空前,即不言而喻。七十二堂号(包括铺号)取名各异,既鼓舞了本家子孙的上进,又使外人羡慕和尊重。现举例如下:
该村北临常年流水的马蹄河,面对苍翠高耸的马耳山。山,象征着人们的长寿,寿比南山;又象征着高不可攀,步步登高,青云直上。因此就有了以山来命名堂号的,以期山能对本家族起到吉利的作用。什么望山堂、对山堂、永山堂、乐山堂、仰山堂、见山堂、环山堂等,都以抬头见山,因山而发,因山而旺,因山而寿,山高水长,故称爱山者以山取堂号。
为图吉利,有的以吉语取堂号,什么安吉堂、福音堂、延生堂、尚有堂、九余堂、三复堂、三余堂、福禄堂、瑞福堂、双和、双成等,都以吉祥如意而取堂号。取堂号要有依据,如三复堂取自《论语·先进》中:“南容三复白圭……”即是慎言之意。又如三余堂取自三国时魏人董遇常教学生利用“三余”的时间读书,谓“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陶潜《感士不遇赋序》:“余尝以三余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以期教育子女读书不懈,莫把余时丢掉。又寓意年年有余,富贵有余。
为使子孙后代继续延续书香门第,有的以文墨、经典取堂号,什么宗经堂、琴书堂、纫兰书屋、畹香书屋、云霞书屋、寄砚斋等,以嗜书苦读,求取功名,而继承圣贤读书之路而取堂号。
过去豪绅之家,修建门庭屋宇都讲究风水环境,因而有的以环境幽雅而取堂号的,什么松竹斋、相石斋、寿云堂、河上草堂、回春堂、树立堂、爱兰堂、爱星堂、绿翠轩、浥翠轩、凝翠轩、绿润轩等,那时各家的住宅都修饰别致,清新宜人,使人在绿树丛中生活,延年益寿,舒适自在,无忧无虑。回春堂取义于冬尽春来,大地回春,象征事业如春天一样兴旺发达。
自古以来人们提倡忠善,讲究道德品行,以期“忠厚传家远”,“积善庆有余”。有的用忠善取堂号,什么立忠堂、守忠堂、建忠堂、诒忠堂、积善堂、存善堂、宝善堂等,都想子孙后代精忠报国,施善于民,以期世代延续,不使祖宗千辛万苦创立的家业败落。
过去的富豪大家,爱听外人对自己的歌功颂德,有时也自我歌颂,以图光宗耀祖,自己脸上光彩。因此也有用歌功颂德取堂号的,什么怀德、德顺、怀荫等,以发扬高尚道德,取得封妻荫子之功名。怀德堂号取自《论语·里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谓存其固有之善。”谓常以德行存心,作有益之事。
有的还以风花雪月命堂号的,什么赏月轩、松月轩、迎雪斋。以显示住宅的优雅而富有诗意。
有的因子孙分居,移居旁宅,仍要保持原堂号,即以方向取堂号,什么南式古堂、北式古堂、东续古堂、西续古堂、东乐山堂、西乐山堂、东式好堂、西式好堂、南式好堂、北式好堂等,以体现本家之族大业大,身份之高贵,使声名远播。
还有的为激励后人奋发向上而取堂号,什么敬业堂、中和堂、蔼和堂、爱吾卢、容我居等,激励后人敬业爱家,发家致富,以图进取,把祖业经营得更好。
因一村中堂号太多,有钱有势的人在外做官的又多,村中的庄长无法领导,为了应付上官下达的各种命令,加强居民之间的联系,决定村中的大事等,需要有强有力的牵头人,所以从七十二堂号中选出八大家共同掌管全村的政务。这八大家是:永山堂、树古堂、东、西式好堂、东、西续古堂、宗经堂、琴书堂。
村中有九大铺号,是该村市场交易、服务大户、方便佃农的重要经济支柱。它们是:祥盛泰、瑞福泰、裕丰、裕顺、洪丰、双和、双成、致和、致远,这些铺号大都经营绸缎、茶叶、典当、百货、日用品、生产资料等,为发展生产、服务大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附:清末民初仁里村七十二堂号(包括九大铺号)
序号 堂号 代表人 序号 堂 号 代表人
1 望山堂 臧汉臣 37 续 乐 堂 臧日望
2 对山堂 臧绍旬 38 蔼 如 堂 臧文绂
3 南式古堂 臧绳航 39 安吉 堂 臧著鈐
4北式古堂 臧著爵 40 琴 书 堂 臧立坤
5 荣 怀 堂 臧著鎔 41 浥 翠 轩 臧家荣
6 砚 山 堂 臧子俊 42 观 承 堂 臧家政
7 永 山 堂 臧程望 43 对 松 堂 臧著晓
8 东三复堂 臧恩堂 44 务 本 堂 臧奇望
9 西三复堂 臧信亭 45 爱 吾 卢 臧连望
10 仰 山 堂 臧丹明 46 祥 盛 泰 ( 铺号)
11尚 有 堂 臧明望 47 裕 顺 (铺号)
12 见 山 堂 臧桐秋 48 裕 丰 (铺号)
13 环 山 堂 臧乐全 49 洪 丰 (铺号)
14 立 忠 堂 50 双 和
(铺号)
15 宗 忠 堂 51 天 福
(铺号)
16 建 忠 堂 52 菜 香 居 臧著仁 (铺号)
17 守 忠 堂 53 赏 月 轩 臧文绂
18 怀 德 堂 臧树村 54 松 月 轩 臧子全
19 怀 荫 堂 臧著鉴 55 试 茶 轩 臧著麟
20 续 古 堂 臧志修 56 绿 润 轩 臧光照
21 东续古堂 臧润初 57 映 雪 斋 臧著坤
22 西续古堂 臧竹舫 58 松 竹 斋 臧宗望
23 宗 经 堂 臧绣章 59 寄 砚 斋 臧 澍
24 中 和 堂 臧滋望 60 三 星 堂
25 慎 思 堂 臧升望 61 云霞书屋 臧荐初
26 九 余 堂 臧纪贤 62 双 成 臧栋望 (铺号)
27 寿 云 堂 臧景鲁 63 瑞 福 泰 臧洪望 (铺号)
28 积 善 堂 臧著祥 64 敬 业 堂 臧官亭
29 存 善 堂 臧振西 65 福 音 堂
30 宝 善 堂 臧讯五 66 爱 星 堂
31 延 生 堂 臧时望 67 树 立 堂
32 凝 翠 轩 臧楫卿 68 式 好 堂
33 紉兰书屋 臧著谨 69 东式好堂
34 畹香书屋 臧著骏 70 西式好堂
35 东乐山堂 臧纪言 71 南式好堂
36 西乐山堂 臧藩五 72 北式好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