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正房门口左侧还立有一通民国时期的《水牛张张氏宗祠碑记》碑刻。据碑文记载,水牛张张氏家族先人于明朝初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徙于此。水牛张村的村名当然与水牛有关。明洪武初年,有张氏叔侄二人牵着一头水牛,自山西洪洞大槐树出发,千里跋涉来此落户,垦荒屯田,在辛勤劳动中主人与水牛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张氏叔侄成家立业,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形成了村落,为怀念亡故的水牛,遂起村名为“水牛张”,一直沿用迄今。
在张氏祠堂内正中供奉着张氏始祖牌位碑,两侧为八通家谱世系碑。原来这九通石碑是镶嵌在祠堂正北的墙体里面的,其中两通石碑上还刻着自明朝以来所有张姓的字号和辈分网络图,详细说明了张氏祖先来自何处。
这些被特意藏匿于墙内的张氏宗谱碑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作为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幸逃过多次劫难而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如今成为郑州市区内发现的祠堂中保存最全、最完好的家族宗谱碑刻,为郑州张氏姓氏研究及家族发展史研究提供了翔实的一手资料。
正房门口左侧新立了一通《张君英烈士纪念碑》。
张君英烈士(1912-1945年)是张氏后裔,是张氏家族的光荣,也是郑州人民的骄傲。他又名君鹰,乳名石柱,学名华福,生于沟赵乡水牛张村。1932年,20岁张君英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在河南各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6年8月被国民党特务追捕后,转移到山西太原部队工作。1940年,任昔东县县长。1942年回延安参加整风。1944年,随太岳军区十八、五十九团和六支队南渡黄河挺进豫西。1945年2月第一次解放渑池,任副县长。1945年5月26日夜,伪装革命的八路军独立第7旅旅长,兼渑池县县长上官子平发动叛乱,包括张君英在内的133名革命干部壮烈牺牲。史称“豫西事变”。第二天,村上各户农民自觉凑钱,买来棺木,把张的遗体暂时存放在村东沟窑里。1950年春,渑池县人民政府在县城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张君英烈士大会,将其安葬在渑池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