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郡,或为河间国,古代地名,中国古代郡、国名。河间一名在战国赵国时即见于记载。秦代其地为巨鹿郡所领。西汉初年属张耳赵国。 
 中文名 
 河间郡  
 或    为 
 河间国  
 属    性 
 中国古代郡、国名  
 秦    代 
 其地为巨鹿郡所领  
 目录 
 1.	1 简介  
 2.	2 历史  
 简介 编辑  
 河间郡,或为河间国,古代地名,中国古代郡、国名。河间一名在战国赵国时即见于记载。秦代其地为巨鹿郡所领。西汉初年属张耳赵国。 
 历史 编辑  
 汉高帝分赵国所辖的巨鹿郡东北部置河间郡,仍为赵国支郡。高帝十二年(前193年)分河间郡西北部数县属涿郡。文帝二年(前178年),封赵王遂之弟刘辟疆为河间王,分赵国之河间郡置河间国。文帝十五年(前165年),河间王刘辟疆薨,无嗣,河间国除为郡。同时,分河间郡南部置广川郡、分其东部置勃海郡。此时河间郡领地不足初置时的三分之一。景帝二年(前155年),封皇子刘德为河间王,复置河间国。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河间国除为郡。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复置河间国,国都在乐成县(县治在今河北献县东)。王莽时国绝。东汉建武七年(31年),封西汉末河间王刘邵为河间王。建武十三年(37年)省河间国,并其地入信都郡。和帝永元二年(90年),封刘开为河间王,分乐成国、勃海郡、涿郡复置河间国,领十二县。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分河间国之蠡吾县、高阳县与中山国、安平国数县置博陵郡。献帝建安中,曹操分河间国、勃海郡置章武郡。魏置河间郡。西晋置河间国,改乐成县为乐城县。北魏置河间郡,后改为国,郡治在武垣县,属瀛州。隋开皇初郡废,置瀛州。大业三年(607年)废瀛州,复置河间郡,治河间县(今河北省河间市)。唐武德四年(621年)平窦建德,废河间郡,置深州。 
 建制沿革 编辑  
 河间一名在战国赵国时即见于记载。秦代其地为巨鹿郡所领。 
 设置河间郡 
 西汉初年属张耳赵国。汉高帝分赵国所辖的巨鹿郡东北部置河间郡,仍为赵国支郡。 
 分封河间国 
 高帝十二年(前193年)分河间郡西北部数县属涿郡。文帝二年(前178年),封赵王遂之弟刘辟疆为河间王,分赵国之河间郡置河间国。文帝十五年(前165年),河间王刘辟疆薨,无嗣,河间国除为郡。同时,分河间郡南部置广川郡、分其东部置勃海郡。此时河间郡领地不足初置时的三分之一。景帝二年(前155年),封皇子刘德为河间王,复置河间国。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河间国除为郡。成帝建始元年(前32年)复置河间国,河间国治乐成县(县治在今河北献县东)。王莽时国绝。 
 东汉建武七年(31年),封西汉河间王刘邵为河间王。建武十三年(37年)省河间国,并其地入信都郡。和帝永元二年(90年),封刘开为河间王,分乐成国、勃海郡、涿郡复置河间国,领十二县。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分河间国之蠡吾县、高阳县与中山国、安平国数县置博陵郡。献帝建安中, 曹操分河间国、勃海郡置章武郡。 
 魏置河间郡。西晋置河间国,改乐成县为乐城县。北魏置河间郡,后改为国,郡治在武垣县,属瀛州。隋开皇初郡废,置瀛州。大业三年(607年)废瀛州,复置河间郡,治河间县(今河北省河间市)。唐武德四年(621年)平窦建德,废河间郡,置深州。 
 历代君主 编辑  
 1)河间国(前178年—前164年) 
 河间文王 刘辟疆 13年 前178年-前165年 
 河间哀王 刘福 1年 前165年-前164年 
 2)河间国(前155年—9年) 
 河间献王刘德 26年 前155年-前129年 
 河间共王 刘不害/刘不周 4年 前129年-前125年 
 河间刚王 刘堪/刘基 12年 前125年-前113年 
 河间顷王 刘授/刘缓 16年 前113年-前97年 
 河间孝王 刘庆 43年 前97年-前54年 
 河间王 刘元 17年 前54年-前37年 
 3)河间国(前32年—9年) 
 河间惠王 刘良 27年 前32年-前5年 
 河间王 刘尚 14年 前5年-9年  
 两晋河间国世系共7代王 
  爵号	姓名	在位年月	备注 
 ①司马遗出继后代,司马洪支系 
  河间平王	司马洪 
 265─276	司马望之子,出继昌武亭侯司马遗,受封第一代河间王 
  河间王	司马威 
 276	袭洪河间王爵,后徙封章武,后又出嗣义阳王司马望,逼帝夺玺绶而诛 
 ②司马孚直系后代,司马颙支系 
  河间王 
 司马颙 
 276─306	司马孚之孙,初为太原王,后徙封河间 
  河间王	司马融	306	以司马植子融为颙嗣,徙封乐成县王 
  河间武王	司马钦	330─365	融无子,以司马释子钦为融嗣 
 河间景王	司马昙之	?─384	 
    
 河间王 
 司马国镇	?─399	 
    
 注:爵号为封爵和谥号合称。 
  史料记载 编辑  
 河间国,故赵,文帝二年别为国。莽曰朔定。户四万五千四十三,口十八万七千六百六十二。县四:乐成,虖池别水首受虖池河,东至东光入虖池河。莽曰陆信。候井,武隧,莽曰桓隧。弓高。虖池别河首受虖池河,东至平舒入海。莽曰乐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