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熊姓网 > 熊氏郡望 熊氏郡望

熊姓郡望堂号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熊姓展区
1.郡望:

  江陵郡:原为春秋时期楚国的郢郡,汉朝时期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北朝时期齐国改置江陵郡,治所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其时辖地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地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权(丁酉,公元937年)以金陵府为江宁府。北宋朝与清朝时期亦为江宁府。江宁又为县名,或在城区,或在郊区,清朝时期与上元县同为江苏省城。民国时期废府及上元县,先以江宁县为江苏省省会,民国政府建都南京后,又移江宁县于南京市郊区一带。

  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秭归县:秭归县是楚文化发源地,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资料,在距今7000年以前,县境东邻朝天嘴一带就有人类定居生活。商王武丁时代(公元前十三世纪)秭归为归国所在地。西周周成王时代(公元前十一世纪)为楚子熊绎之始国。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为夔子国,战国后期称归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天下分为郡县,归乡在南郡辖区内。西汉朝元始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置秭归县。缘其地为楚三闾大夫屈原之故乡,“屈原有贤姊,闻原放还,亦来归……因名曰秭归。”北周建德六年(丁酉,公元577年)置秭归郡,避郡县同名改秭归县为长宁县。隋朝开皇三年罢下诸郡,改长宁县为秭归县。唐朝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归州,辖秭归、巴东二县,次年辖秭归、巴东、兴山三县。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置巴宋成公子?、治秭归。乾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置归州。宋朝仍名归州。元至元十四年(丁丑,公元1277年)升为归州路,隶湖广行中书省,元至元十六年(庚申,公元1356年)降为州。明洪武九年(丙辰,公元1376年)废归州置秭归县,隶夷陵州。明洪武十年(丁巳,公元1377年)再改秭归为长宁县,明洪武十三年(庚申,公元 1380年)裁长宁县复置归州,辖兴山、巴东二县。清雍正七年(己酉,公元1729年)升归州为直隶州,隶湖北省,辖长阳、兴山、巴东、恩施四县并容美、龙潭十九个土司。清雍正十三年(癸酉,公元1753年)降为县级州,属宜昌府,不再辖县。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改为秭归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仍名秭归县,先后隶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宜昌专员公署,宜昌地区革革委员会,宜昌地区行政公署。1992年宜昌地区与宜昌市合并,秭归县隶宜昌市管辖。

  兰溪县:三国吴在此设三河戊。唐咸亨五年(甲戌,公元674年)建县,因兰江古称兰溪,故名兰溪县。元元贞元年(乙未,公元 1295年)升为兰溪州,属江浙行省婺州路。明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复为县。清朝沿袭不变。民国三年(甲寅,公元1914年)废府设金华道,道尹居兰溪。民国二十二年(癸酉,公元1933年)设兰溪为实验县,翌年又设兰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公元1937年)撤实验县复为普通县,兰溪区改称第四专区。1949年5月6日兰溪解放,建立人民政权。1949年11月划城区置兰溪市,翌年又撤市并入县,并改兰溪为兰溪。1985 年5月撇销兰溪县,设立兰溪市。

  2.堂号:

  江陵堂:以望立堂。

  秭归堂:以望立堂。

  兰溪堂:以望立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亦称南昌堂、九江堂、锦江堂。

  射石堂:古时有一位善于射箭的人叫熊渠。有一次他夜间走路,老远就看到前面有一只老虎趴在那里。他拉弓搭箭就射,老虎却一动不动。他走近一瞧,果然中了,而且箭头射进去几寸,用手拔也拔不出,原来是一块大石头。这个故事后来被移到了西汉时期的飞将军李广身上,以示其箭法精湛。

  注礼堂:资料有待补充。

  叙彝堂:资料有待补充。

  挹翠堂:资料有待补充。

  慎怀堂:资料有待补充。

  追远堂:资料有待补充。

  爱日堂:资料有待补充。

  雨钱堂:资料有待补充。

  五美堂:资料有待补充。

  典裕堂:资料有待补充。

  谦益堂:资料有待补充。

  思孝堂:资料有待补充。

  儒孝堂:资料有待补充。

  孝友堂:资料有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