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芮姓网 > 芮氏郡望 芮氏郡望

苪氏族人介绍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芮姓展区
芮伯正,明代人,与他同时代的人还有在康熙版的《宝坻县志》中记载的芮伯熙、芮伯厚、芮伯纶、芮伯重、芮伯详等人。芮伯熙做过官,他父亲芮最因此也被朝廷追赠官职;芮伯厚做过,其父亲芮臬被朝廷追赠为;而芮伯纶是因为儿子芮瑄做官被追赠;芮伯重是因为儿子芮浩做官被朝廷追赠;芮伯祥虽然不出名,但是他儿子芮维新却是明末清初年间著名篆刻家,而且经常有著作刊行。

芮伯正慷慨好义,为了兴建学校,发展地方的教育事业,把自家的良田百余亩提供出来这样的千古美谈。芮伯正因此被载入史册,流传百世,被人津津乐道。

★ 芮大年,邑庠生。与敦复同时助守者也,有至性。在围城赞画有功,於风雪中往来策应,为士卒先,以劳贀卒。高承埏为文以祭,承埏哭,守碑者皆哭。

芮大年,是乡里的学生,与敦复(人名)俩个人同时为官,参与国防守卫,性情刚烈,但是却又很聪明、有谋略,坚守城池时,在冰天雪地中往来救援,总是身先士卒。最后因为劳累过度去世了。当时的官员高承埏特意做了一篇文章纪念他,每当想到芮大年在世的情状,高承埏就失声痛哭,伤悼不已,他一哭,为芮大年守墓的人均都泪流不止。芮大年,从这篇资料里看,应该是一名军职人员,一名武官,为了驻守城池,最后劳累而死,也算是为国尽忠了。只是可惜,其生卒年月不可考,不过,大致推断应该在明末清初、战火连天的时代吧。

★ 芮维新,邑庠生。天性笃厚,年十三,父殁,事孀母张氏,克尽子职。家虽贫,啜菽饮水,恒尽其欢。母逾九旬,不能食,且艰步履,维新旦夕视起居惟谨,每进汤药,必亲尝之。久历寒暑未尝少衰。顺治间表其间。

工篆刻,所作《仓籀心法》一书,谱成于清康熙元年(1662)。

芮维新,父芮伯祥。维新早年在乡间学堂学习并取得过乡试的名次,天性忠实厚道。十三岁的时候,父亲芮伯祥故去。芮维新则与母亲张氏夫人相依为命,因为父亲不在了,芮维新对母亲更是极尽孝道,虽然家里贫困,每日粗茶淡饭,但芮维新总是让母亲过得快快乐乐的。母亲张氏夫人在芮维新的精心照顾下,一直很健康,到九十多岁时,也许是因为岁数太大,腿脚已经不很好使,芮维新就更加倍精心,母亲所有的吃的东西,不论是饭食还是一些中药,芮维新都是亲自品尝以后才给母亲,生怕饭食不可口,中药汤水寒温不适当。一年四季从来没有间断过。对这样的孝子,自然当地以及政府在顺治年间给予表彰。芮维新不仅是孝子,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在中国历代书画名家人录中就能找到芮维新的名字,据记载,芮维新擅长书法篆刻,在1662年把自己的艺术心得整理成《仓籀心法》一书,并刊刻发行。

     ★ 芮嘉赞,业儒,天性醇笃,父殁(音 mo 莫 死亡之意),号痛欲绝,庐墓于县东门外祖莹侧。茹茶饮 骨力如柴。乡党族人劝之归,皆不听。后以母命召,乃还。然每念及,辄奔趋墓所,长跪而泣。邑令旌焉。

芮嘉赞,以儒学为业,他本性忠厚老实。父亲去世后,他悲痛欲绝,父亲的墓地在宝坻县东门外芮氏祖坟处。他为父守墓,茶饭不思,不久便骨瘦如柴。同乡人都劝他节哀回家,芮嘉赞都没有动摇,后来,他母亲召唤他,他才回家。但是每当想到父亲,便飞奔到父亲的墓地,长跪不起,哀痛不绝。对这样的孝子,当地政府给予了表彰。

★ 芮嘉珍,字楚衍,康熙戊辰岁贡。经术湛深,修辞典,则芮氏固多闻人,而嘉珍文行尤为举宗所推。然不汲汲(音 ji 及 追求之意)于声誉,谓为己为人,学术之分,惟在乎此务有实胜而已。寒毡敝帐,数十年如一日,风饕(音 tao 涛,猛烈之意) 雪虐,隐儿读书,吟啸自若。

宝坻东门芮氏,芮钊、芮钟的后代,并没有严格按照辈份表排字起名,按照辈份表排字起名只在前三代,从第四代,一般是按照“质”字起名,如芮质成、芮质田。芮嘉珍、芮嘉赞,此二人如果是按照宝坻辈份排字表起名的话,应该不是宝坻东门一支,很有可能是西门的芮氏后代,也许西门芮氏后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严格按照辈份排字表起名的,如果这种推测成立。按照辈份表“宗钊诚元世,平洪栋嘉民,发讷语金绍,继斌庭玉头” 芮嘉珍、芮嘉赞就应该是宝坻芮氏第八代,和芮铁崖的父亲一辈是平辈人。

史载芮嘉珍在“康熙戊辰年岁贡”,康熙戊辰年是康熙27年,即1688年,而芮铁崖的父亲一辈大致也在这个时代,芮铁崖的叔叔芮复传是在“康熙壬午年贡生”康熙壬午是康熙41年,也就是1702年,又因为铁崖的祖父芮济和叔祖芮淮年龄相差十四五岁,所以大致可以推断,芮嘉珍,芮嘉赞等是铁崖父辈一代人,由此可知,芮嘉珍等应该是第八代芮氏传人。

★ 芮钰,字式之。通晓经术,有肆应才。历通判安庆、松江、重庆三府,分符佐理,上下咸爱重之。钰尝训其子侄云:余由皖江入云间,泝古巴子国,足迹经万里,风土既殊,人情亦异,而所在辄安,未尝一失权于上下间者,有待人信而处己谦也。其居乡,浑浑不露圭角,卓然大雅,后进奉典型焉。

芮钰,字式之。是芮化南之子,清朝人。对于古代儒家经史著作有很深的造诣,曾经担任过安庆地区、松江地区、重庆地区通判(公安局长),能够替上司领导分忧,能很好治理地方,所以上上下下的都很爱戴他。芮钰曾经告诫儿子说,我从安徽、江苏地区来到云南地区,两地相差万里,风土人情也完全不同,但是不管是这里还是原来的地区,都能使人民安享太平,从没有被上下级官员弹劾过,是因为我对待他人讲究诚信,待人处事谦虚谨慎哪。即便回乡后居住,他也完全没有官僚习气,一派儒雅风貌。

芮氏女性传记

  

     ★ 芮氏,祁守道之妻,不知何朝代人,有墓碑在县大口屯镇西北半里许,久埋尘土中会大雨出之,其碑云,祁守道二十岁得病,因病捐世,芮氏绝粒殉夫,立碑旌表,乡里皆传为奇事。

大意是说,祁守道的妻子芮氏,已经不知道是明朝那个时代的人,芮氏的墓碑在宝坻县大口屯镇西北办理左右。很长时间以来都在土里埋着,一次遇见下大雨,被雨水冲出,人们才知道芮氏的事迹,碑文说,祁守道死后,芮氏绝食而死。同乡的人为芮氏立碑,以表赞许,人们都称其为奇人奇事。

     ★ 芮氏,诸生郝有光妻,有光驻守围城,久无援,知旦晚必不能支。一夕入谓其妻曰:若曹自为计,吾不复还也。芮氏曰:君不负国,妾敢负君?有光径去不顾,城陷死之。芮氏率三女玉姐、二姐、三姐投于教堂前之河内。孙女素贞亦死于祖母旁。

芮氏,是郝有光的妻子,郝有光驻守城池,很长时间也没有援兵来救,郝有光知道城池肯定坚守不住了,城破也就在旦夕之间,于是,郝有光抓空和妻子芮氏说,你自己想办法吧,我肯定是回不来了,城破之日也就是我死之时,芮氏说,夫君你不辜负国家,难道我就能辜负你吗。郝有光听了又回到军事前线,一去没回头。芮氏带着三个女儿:玉姐、二姐三姐投河自尽,小孙女也和她奶奶死在一起。

★ 王氏,芮图南妻,图南性至孝,事急,急负其母出城,不暇顾妻子。途遇兵执其母,图南请代不得,俱死。王氏闻之,痛哭赴水,其一子一女皆泣曰:吾父死于母,吾曹独不能从母死耶。同奋身入水。

大意是说,芮图南秉性最讲究孝道,明朝末年,清军入关,打到京城附近,李自成败退,芮图南见情况十分紧急,急忙背着母亲出城避难,根本没时间照顾妻子孩子们。路上不幸被乱兵捉住,图南请求代替母亲赴死,但是乱军根本不管芮图南的请求,把母子二人全都杀了。芮图南妻氏得到消息后,悲痛欲绝,投河自尽,她的一子一女见了,说,我父因为替祖母代死而亡,母亲又为父亲殉情而死,难道我们就不能跟随母亲一起死吗,之后两个孩子也投河而死。

★郝氏,芮作揖妻,郝有谟女也,以占烈女自励。及居围城,期许以死。闻城陷,作揖妻曰:吾妹必死,吾不可以后之。既而仓皇避难,向二氏皆死。

大意是说,芮作揖的妻子原来是郝有谟的女儿,郝有谟有两个女儿,另一个是马贡玺妻子。这姐妹二人经常把贞节烈女的故事挂在嘴边,而且以能取得烈女之名自勉自励。明末,清军入关,李自成义军败退,两个女人眼看国难当头,约好到时候一起死。后来城池陷落,芮作揖的妻子说,我妹妹也得死,我也得死,我可不能死到妹妹之后。城破后两家慌忙避难,而这两个女人果然相约而死。

★ 赵氏,义官芮昺(音 bing 丙)妻也,昺意气风发,慨然思有所建树。赵氏亦力左右之。不幸早逝,氏哭曰:芮郎,乃止是耶?罄(音 qing 庆 用完之意)资以殓,制布衣,缝素履服之,终身冬夏不易,寿至八十余。嘉靖二十年旌表。(民国版宝坻县志134页)

赵氏,是芮昺的妻子,明朝人,年轻时,芮昺意气风发,很想做一番事业,妻子赵氏也大力支持。但是很不幸,芮并早亡,赵氏哭道:芮郎,难道到这就结束了吗,您不是还想做一番事业吗,怎么如此早就结束了呢。赵氏变卖家产很隆重的埋葬了夫君,然后缝制了一套白色的衣服鞋袜,从此之后就一直穿着这身素服。从来没有换穿过其他的衣服。她一直活到八十多岁,终身未改嫁。明朝嘉靖年间,被当地立“恩荣牌坊”一座予以表彰。

★ 刘氏,邑庠生芮复尧之妻也,故名家女,少通书。复尧卒,无出,氏叹曰:卫共姜。晋令女何如人哉?长斋缟素以终其身。邻媪(音 ao 袄 老年妇女之意)过之,未尝一见齿也。寿至九十岁,乡党奉为女宗。(民国版宝坻县志134页)

刘氏,明朝乡试考生芮复尧的妻子,是以前名门大户家之女,从小识字,精通儒家经典。后来芮复尧去世,也没留下子女,刘氏叹息说,以前有位女子叫共姜,是周王朝时卫世子共伯之妻。共伯死后﹐共姜誓不再嫁,成为女子守节的典范,她不也是人吗,她能做到,别人也能做到。于是此后吃斋念佛,身穿素服一辈子。有时候邻居家的老太太来看她,从来没见过她笑过一次。刘氏活到九十岁,被当地评为妇女们楷模。

★ 刘氏,芮昌申妻。年十七,昌申卒,惟遗一女。抱之啼曰:夫亡无后,有女何为?欲绝者数矣。舅姑劝之曰:儿亡,媳复殉,两老将托何耶?乃抆(音 wen 文,擦拭之意)泪复治葬事。旦夕依舅姑侧。舅姑殁(音 mo 莫,死亡之意),丧葬尽礼。年至八十有四。天启三年建坊旌表。(民国版宝坻县志134页)

刘氏,芮昌申之妻,明朝人,十七岁的时候,丈夫芮昌申去世,仅留下一个小女儿。刘氏抱着小女儿痛哭说,夫君你死之后,我有一个小女儿还能做什么?好几次,刘氏都想殉情而死,多亏公婆及时劝阻才没有殉情,公公婆婆劝导她说,我儿子已经去世了,你假如也殉情而死的话,那我们两个老人将有谁来赡养?刘氏无奈之下,只能擦干眼泪办理芮昌申的丧事。后来公婆相继去世,她都能秉礼而葬。刘氏一直活到八十四岁。明朝天启年间立“贞节牌坊”一座给予表扬。

★ 芮氏,廪生杜懋(音 mao 茂)行妻。懋行当明委即有声于庠。壬午与围城中,家毁,遂空乏。入国朝,抑郁侘傺(音cha chi 插翅,四声)以死。时氏年二十有八,泣曰:男女虽殊,所守一也,夫子以守死,未亡人敢不勉?旃(音 zhan 占,无意义)举宗义之,立祖孙承嗣,氏以家学朂(音 xu 叙 通勖)。后补博士弟子员。氏年至六十有四,全节忠。(民国版宝坻县志134页)

芮氏,是明末廪生杜懋行之妻,杜懋行在明朝末年时在乡学就很出名。明末壬午年间,被围困在城中,家族尽毁,穷困潦倒。清朝建立后,郁郁寡欢而死。当时,妻子芮氏二十八岁,在夫君灵前哭泣道:虽然男女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是所坚守的清操是相同的,夫君你因为为国守节而死,我怎能不守烈女之道呢。后来,芮氏经过杜氏家族的讨论,过继一个孩子来继承杜懋行的香火,芮氏谆谆教导这个孩子,孩子后来很有成就。芮氏活到六十四岁才去世。

★ 芮氏,归贡生牛文辉,相敬如宾。文辉授玉田教谕,未几卒,氏年止二十有一,曰:夫子虽不幸遽殂(音 ju cu 具粗,突然死亡之意)然备员学博,学博所以明人伦也,人伦始于夫妇,吾可不勉励承夫子志乎!孀居六十三载,礼法肃然。雍正四年,当事闻于朝,建坊旌之。(民国版宝坻县志134页)

芮氏,清朝贡生牛文辉之妻,婚后,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感情相当恩爱,牛文辉曾经担任过玉田县区的教育部门官员,但没多久就去世了,当时,妻子芮氏只有二十一岁,还很年轻,丈夫去世后,芮氏说,夫君虽然不幸早逝,但是,毕竟是学过儒学经典、且取得过一定学历的人读书人,读书人之所以读书,是为了明礼法,讲人伦。您虽去世了,但是礼法才刚刚开始。我怎么能不好自为之以继承您的志向呢。芮氏此后寡居六十三年,未有丝毫越轨的迹象。清朝雍正四年,芮氏的事迹被表奏朝廷,朝廷为她建立了一座牌坊,以示褒奖。

★ 万氏,庠生芮复兴妻。复兴少年有才明,娶氏伉俪甚欢,复兴患不起,执氏手唏嘘曰:若年甫十七,尚未及笄(音 ji 及,一种发髻)。吾旦夕逝,奈何?氏流涕请先死。复兴曰:止恨苦若。即卒,冰霜自励,凡四十五年,嗣侄之鹏,训诲入泮(音 pan判 学校之意)。之鹏故,复抚三岁孙,恩宠及垂革,乃叹曰:吾今可以见芮郎矣。乾隆元年旌表。赞曰:人亦有言死者复生,生者不愧。不愧者,谓有颜得相见耳。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他,九原如可做也,面目将安施乎?若万氏,吾今可以见芮郎一语,当令千古义士、忠臣同声一哭矣。(民国版宝坻县志134页)

     万氏,清朝乡学生芮复兴之妻,芮复兴在少年时代因才闻名于乡镇,婚后,夫妻二人举案齐眉,感情笃深。后来芮复兴重病不起,将要离世,临终前,芮复兴拉着妻子的手泪流不止说,你今年才十七岁,还未成年啊。我却将要离开你了,不能和你白头到老。剩下你一个人孤苦无依,真是苦了你了。你怎么办?万氏也以泪洗面恨不得和夫君同死。芮复兴去世后,万氏坚守清操四十五年而逝。为了继承芮氏香火,万氏过继了侄子芮之鹏,循循教导,知道芮之鹏成年,但芮之鹏也不幸早逝,万氏又把年仅三岁的孙子抚养成人。直到此时,万氏才觉得完成了一生的夙愿。她说,到今天这样我才可以向夫君交代了。乾隆元年,她的事迹被朝廷表彰。

多年来,芮氏家族始终延续着“分家不分户,同族不通婚”的祖训。祖孙同居,按血缘关系世世代代居住在一起,不忘祖宗,强化祖训,遵守族规,形成一个生活圈。元代湖南芜湖有芮世通,十世同堂,几百年中不分家,幼稚涕泣,诸母见者即抱哺,一妇归宁,留其子,众妇共,母不问孰为己儿,儿亦不知孰为己母也。成了被历史颂扬的名人。如今,芮姓已遍及全国各地,但都是一个家族,都是芮伯的后代,分家不分户,凡芮姓成员均应晓得自己的代次,以论长幼辈分。宝坻芮姓也有按字排辈的记载,即四句话二十个字:“宗钊诚元世,平洪栋嘉民,发讷语金绍,继斌庭玉头”。可能是因为不好记住,或因只注重几代了,而没有留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