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直系嫡传先后顺序应该是:
一代 二代 三代 四代 五代 六代 七代 八代 九代
芮钟—芮谱—芮元采—芮质任—芮昌龄—芮国鼐—芮济—芮复健—芮永肩。
芮永肩(1736——1788),字后庚、铁崖。芮济之孙,芮复健之子、芮复传堂侄。乾隆25年即1760年考中进士,赐同进士出身(详见附表),生于乾隆元年,死于乾隆53年即1688年。乾隆26年开始任翰林院检讨、以后又做过很多其他官职,在乾隆44年至乾隆49年任翰林院侍讲(国立大学教授),乾隆51年至乾隆53年任陕甘学政(陕西甘肃等地教育厅厅长),乾隆53年,即1788年在官署三原(今陕西三元)去世,终年55岁。芮铁崖墓,位于宝坻城关乡大口巷村北,墓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地表原有高大封土堆、石人、石马、石兽等,毁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芮铁崖和纪晓岚同朝为官,而且两人交情过密,这在纪晓岚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就有体现。《阅微草堂笔记》中专门有一篇关于芮铁崖家中的故事——《狐宅》,小说以芮铁崖家的狐狸为主人公。由此可见,纪晓岚与芮铁崖交情可见一斑。纪晓岚,姓纪名昀,字晓岚,号石云,又号观弈道人,河北献县人。乾隆十九年中进士,礼部尚书(国务院副总理)、光禄大夫、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声名远扬的《四库全书》的总编。官一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宝坻出土墓志一合,正方形,边长0.88米,厚0.16米。两道铁箍合一。内装纪晓岚亲笔写的芮铁崖生平事迹的墓志铭。墓志铭分为底和盖。
盖为篆体,是纪晓岚亲笔所写:
“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日讲起居注官左春坊左庶子提督陕甘学政芮君铁崖墓志铭”。
底是楷书志文,记芮氏自江苏省溧(音li力)阳地区迁至宝坻以及芮铁崖的生平事迹。
附:抄写墓志铭盖,底之文。
芮君铁崖墓志铭(盖)
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日讲起居,注官左春坊左庶子,提督陕甘学政芮君铁崖墓志铭。
芮君铁崖墓志铭(底)
赐进士出身,诰授光禄大夫,文渊阁直阁事,礼部尚书,年家眷同学弟纪昀顿首拜撰并书篆盖。
皇清诰授中宪大夫,日讲起居,注官左春坊左庶子,提督陕甘学政芮君铁崖墓志铭:
左春坊左庶子铁崖芮君以乾隆五十有三年八月十二日卒于陕甘学政,任年五十五,其孤即归丧于宝坻,将以乾隆五十有四年月日葬于 屯 之原,而请予铭其墓。君讳永肩,字后庚,铁崖其号也。先进以国为氏,其远祖琦,赠甘肃巡抚,自溧阳迁宝坻,遂世为宝坻人。曾国鼐,痒生。祖济,痒生,貤赠中宪大夫,左春坊左庶子。官考复健,乾隆癸酉举人,诰赠中宪大夫,左春坊左庶子;官妣尤氏。
诰赠恭人、赠公生子二,长永旭君,其次也君,年十六,始习制艺,学无专家,即得陈大士稿,读之则曰:吾今而知文之不易知者,乃足学也!后从兄进士永祺,谓君文似大士,他日必名于时君中。乾隆庚辰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家素贫力不能迎养,然君尝曰:“宁舍官以就亲,勿舍亲以就官”。君即奉二人至官舍,誓率其妻子饱藜藿而不足者养亲,君居赠公之忧,哀毁骨立,持丧方数日,至白其髭发,服阙,补官充国史馆纂修。辛卯,典试四川,归至良乡,闻太公人卒,君恐以号哭怵路人听闻,哀郁昏仆,几不能归其邸舍。即成丧,祭葬书礼。服除,以原官充讲官如故,擢赞善迁中允。丁酉,充顺天乡试同考官,擢翰林院侍讲。己亥,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后以假旋复补官侍讲。癸卯,奉命典湖南,大风进洞庭,舟将覆,波涛砰盖开发利用不人口斗号错杂不可辩,邻舟数十皆相视就漂没,君独晏然处之,而非以强饰见暇。豫然,则君之处大事或知己!甲辰,充会试同考官,旋授侍读,擢左春坊左庶子,钦命提督陕甘学政。君之训士也,尚实行而励行也,尚不欺,谓士以考试滋弊(毙)自欺焉而已。上以诚求士,以欺应罪孰甚焉,故君所至令不苛而弊皆绝,以其能教士于平时,俾知不诚之足耻也。翰林地极西北,君试士时,天大雨雪,万山寒冽之气近逼肌骨。君出赀市薪炭,令士就温燠然后责为文。是日,士有緼袍忍寒而频于死者则曰:“公实生我。“戊申三月,试巩兰,其地回番杂。君校士,尤慎且勤,或劝君节劳勚,“不然则惫。”君曰:“予不敢负天子简命,恃此心尔。且此试也,合千百人之精力尽瘁于翌日,而予以一人之精力应之即尽瘁焉,庸足相当乎?而况乎其求暇逸也。”君之不懈厥职,始终如一,所见类如此。君患痰疾,旋愈,八月卒于三原官署。
夫文学之士,胥以藻月相尚,至身为词臣,其所自任与相推进者,率不越文章之事。君官翰林三十年,独推本于暗修践履。敦笃,含美不彰,君岂犹夫人之志与行哉!
君配王氏诰封恭人,子三,长其廌,廪贡生。次鹰,廪生,出为从兄永馨嗣。次庚,国学士,出为伯兄永旭嗣。女二,长适痒生沈以谟,次适举人刘堪。孙男儿,长谙次韬。女孙一。
铭曰:呜呼,芮君恪守渊轨,北方之学,古多君子。君志乎斯,行能安止。孝弟,是敦,忠信认訾,训士若何,诚以正己。予于乡人,敢区彼此,独见良士握手忻喜。
呜呼,芮君德修而死,善积庆延以待孙子。阡松郁郁,冈石累累,修壤发。社祭伊始。
译文:为芮铁崖撰文的是学弟纪晓岚,纪晓岚姓纪名昀。
芮铁崖,名永肩,字后庚,号铁崖,宝坻人。清乾隆庚辰年中进士,历任中宪大夫、翰林院侍讲左庶子、陕甘学政等官职,官四品。
左庶子芮铁崖于乾隆五十三年(1789年)八月十二日逝世于陕甘学政之职,享年五十五岁。次年(1770年),其子将遗体迁回宝坻安葬于芮都御史墓地,特请纪晓岚为芮君撰写此墓志铭。
芮铁崖的祖先是以芮国国名为姓,其远祖芮琦,因为儿子芮钊在朝为官获赠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芮钊是从江苏溧阳迁到宝坻的。芮铁崖的曾祖父是芮国鼐,读书人,知识分子;祖父芮济也是读书人,芮济因为孙子芮铁崖是四品中宪大夫,按光宗耀祖的习惯,被朝廷追赠为中宪大夫。芮铁崖的父亲是芮复健,乾隆癸酉年(1753年)举人,也被朝廷追赠为中宪大夫,其母尤氏被赠为恭人。尤氏有两个儿子,长子芮永旭,次子芮永肩(芮铁崖),芮铁崖十六岁开始学习文章,起初并未师从一家,后来得到陈大士先生的文稿,读完后感叹道,文章最不容易得到的精髓才是最值得学习的。其进士堂兄芮永琪曾说,铁崖的文章风格很接近于陈大士,将来必一定会跻身文化名流之列。芮铁崖于乾隆庚辰年(1760年)考中进士,由庶吉士提任都察院左春坊检讨。
芮铁崖家境贫寒,但他却说:宁愿舍弃仕途官职回家奉养父母妻子,也不愿意抛弃亲人而外出做官,于是芮铁崖把父母亲都接到官衙,发誓即使和妻儿吃糠咽菜,也得让父母吃好吃饱,丰衣足食。父亲死后,铁崖悲痛欲绝,形销骨立,父亲才去世没几天,他竟然须发皆白。丧事期满,芮铁崖被提拔为国史馆编修,辛卯年(1771年)主持四川会考,回来时,走到良乡,突然得到母亲病逝的消息,他怕哭声使别人听到而被惊吓,不敢大声号哭,他强忍悲痛,多次昏倒在地,几乎不能回到官府。为母守孝期满后,朝廷仍然让他做原职——考官,后提拔为赞善,又提拔中允。丁酉年(1777年)任顺天府乡试(省会考)同考官,同时提升为都察院侍讲。乙亥年(1779年)复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后因休假又被补为侍讲。癸卯年(1783年)奉命为湖南考官,乘船过洞庭湖时遇到大风,洞庭湖水波涛澎湃,船将要翻沉,当时风声、浪声与人们的呼喊声混杂在一起,不能分辨。而铁崖却不慌不忙,镇定自若,表现了先生能处大事的品质。甲辰年(1784年)任全国会考同考官。不久,授侍讲,升任左春坊左庶子,皇帝又任他为陕甘学政,主管陕西、甘肃地区的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省教育厅长),官至四品。芮先生教诲读书人,要严格要求自己,每个读书人要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同时,他告诫读书人不要弄虚作假,认为考试作弊属于自欺其人,国家真心实意得选拔人才,有些人却弄虚作假,害人害己。他认为没有比欺骗求名更严重的了,所以芮铁崖所到之处,法律法规虽不很严格,却没有徇私舞弊的,就是因为平时经常教导的缘故。陕甘地区地处西北边陲,芮铁崖督办考试时正值天降大雪,寒冷难耐,铁崖自己出钱买来木炭,让考生们烤火取暖,然后再做文章。对此,当时有一个衣衫褴褛、忍饥挨冻奄奄一息的考生称赞说:“芮先生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戊申年(1788年)三月,他在巩兰地区主考,其那里属于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杂居地区,铁崖替国家选拔人才更是谨慎勤勉。有人劝他稍作休息,不然身体会吃不消,他说,皇上那么信任重用我,我怎能辜负国家对我的信赖和嘱托,因此凭着这一颗报效国家的心为国家大事操劳,这次考试,有成千上万的人把精力集中在这一时刻,而我不过是以一人之力对待这件事的,哪有时间休息呢?先生从不懈怠,始终如一,为人民所见所闻的大致都是此类事情。芮先生患有肺病,因常年为国家大事操劳,得不到及时休息调养,肺病时好时坏,1788年8月,病逝世于三原官署。
大凡文人,写文章时喜欢追求辞藻华美并以为时尚。至于身为皇室文官,自荐也好,推荐也好,一般也不超越文章的范围。芮先生在翰林院工作三十年,推荐文本就从不张扬,他坚守诚实厚道的美德,也不把对别人的恩惠表现出来。芮铁崖先生怎能是普通人可比拟的呢?
芮先生原配为王氏夫人,诰封为恭人,生三子二女。长子芮廌(音 zhi 至),是经过科举考试、由地方政府按时发给银子、到京师国子监学习的学生。次子芮膺,也由地方政府按时发给银子和补助生活的生员,过继给芮铁崖堂伯父芮永馨为继承人。三儿子芮庚,京师国子监学士,过继给芮铁崖伯父芮永旭为继承人。芮铁崖长女嫁给了沈以谟,次女嫁给了刘谌。芮铁崖还有三个孙辈,长孙芮谙,次孙芮韬,孙女一人。
先生一生恪守读书人的规范。北方的学子,古来就有很多道德高尚的君子,铁崖先生就立志做一个德高望重的君子,他的行为举止从不超越宗法规范,他崇尚孝道,为人诚恳,被人称赞。他经常来教育读书人讲诚信。纪晓岚对于世人,敢于划分优劣彼此。像芮先生这样的品行,就是要大力提倡并极力赞美。
唉!芮先生如此品德高尚却不幸去世了,大概是积善延福以留给后世子孙吧。
芮先生的墓地松柏郁郁葱葱,庄严肃穆。现在已修建完毕,家族祭祀也从此开始。
附:纪晓岚著作《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芮铁崖家的故事《狐宅》,见《阅微草堂笔记》第二卷《滦阳消夏录》
《狐宅》原文:
芮庶子铁崖,宅中一楼,有狐居其上。恒鐍(音 yu 玉 关闭之意)之。狐或夜于厨下治馔,斋中宴客,家人习见亦不讶。凡盗贼火烛,皆能代主人呵护,相安已久。后鬻(音 yu 玉 卖掉之意)宅于李学士廉衣,廉衣素不信妖妄,自往启视,则楼上三楹,洁无纤尘。中央一片如席大,藉以木板,整齐如几榻,余无所睹。时方修筑,因并毁其楼,使无可据,亦无他异。迢甫落成,突然烈焰四起,顷刻无寸椽。而邻屋苫草,无一茎被癎。皆曰狐所为。刘少宗伯青垣曰:此宅自当是日焚耳。如数不当焚,狐安敢纵火。余谓妖魅能一一守科律,则天无雷霆之诛矣。王法禁杀人,不敢杀者多,杀人抵罪者亦时有。是固未可知也。
故事是说侍讲学士芮铁崖的住宅里有一座楼。一直以来,上面有狐狸住着,所以门也是常锁着,不大有人敢上去。住在这个楼上的狐狸在夜深人静之际,经常到厨房里去置办些菜肴;有时候也借用书房宴请她们的客人。时间长了,芮铁崖家人也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这个狐狸家族见主人也是一个谦谦君子,对主人也就产生好感,经常帮助主人家看家护院,如预见到盗匪火警之类的事情也帮着主人处理一下。后来芮铁崖因为迁居外地,把这所宅子卖给了学士李廉衣。李廉衣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神。房子买后,他亲自上楼想知道被狐狸住过的楼到底是什么样子。上楼后,只见楼上有三间房子干干净净地没有一点灰尘。房子中间,有一块地方有席子铺开那么大,铺着木板,茶几桌子床铺都整整齐齐的像精心收拾过,其它也没有发现什么。
当时李廉衣想重新修建住宅,也为了使狐狸没有落脚之处。在装修时把这座楼一并拆毁,拆完后也没有出现什么意外。但是就在新住宅刚要落成的夜里,新宅突然起火,烈焰四起顷刻间新房子烧得一干二净,什么都没有剩下。奇怪的是,紧挨着新房子的邻居家,连房顶上的一根茅草也没有被烧着。大家都说:烧房的事,大约是狐狸所为。礼部侍郎刘青垣说:“这房子那天是该着被烧,要是没有被烧的运数,那小小的狐狸精岂敢放火?”纪晓岚却说:“我认为,妖魅如果都能遵守戒律,那么上天就没有什么雷霆劈死人的处罚了。王法禁止杀人,多数人不敢杀人,但杀人偿命的也常有。所以这件事,不好说是什么原因。”
和芮永肩平辈人员有,芮永馨、芮永琪、芮永祚、芮永旭。
芮永琪,做过太湖知县(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