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芮姓网 > 芮氏郡望 芮氏郡望

刚直不阿、抗命直言—— 芮复传(宝坻东门第八代)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芮姓展区
他们的直系嫡传先后顺序应该是:

一代   二代  三代   四代    五代    六代    七代   八代      

芮钟—芮谱—芮元采—芮质任—芮昌龄—芮国鼐—芮淮—芮复传。

芮复传是芮淮的儿子。他的传记在宝坻县志没有记载,只是有这个人的名字。关于芮复传生平事迹我是通过其他渠道搜集整理得到的。对于这一位芮氏家族的重要成员,我们也更应该了解的多一点,虽然在旧县志没有记载,但是,芮复传的事迹却在《清史稿》有详细的记载,能录入记录清朝历史的国家级史书中,可见芮复传绝非一般人。据史料记载,芮复传为官时,破获过邪教组织、严厉打击不法商贩、弹劾失职官员最为人称道的是他自己拿出一年的工资购买土地重建了温州地区的书院——东山书院(附图),也参与过《宝坻县志》的编修。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位芮氏先祖的主要生平事迹。

芮复传的简介:康熙已丑进士,由中书改授钱塘知县五载,政声翕(音 xi西)然。召见特授温州府知府。及抵任过杭,士民欢呼。守温五年,督臣以治。有成效入奏,擢(音 zhuo 桌,提拔之意)分巡温处道。

简介很短,大意是说,芮复传是康熙已丑年考中进士,在钱塘县做了五年县令(县委书记、县长),把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被朝廷提拔为温州知府(市委书记、市长),赴任路过杭州,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在温州为官五年把温州也治理的可圈可点,后被朝廷提拔为温处道(地委书记)。

芮复传的传记还有一篇非常详细的,在《清史稿》中,原文:

芮复传,字衣亭,顺天宝坻人,原籍江苏溧阳,清朝官吏。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授浙江钱塘知县。悉除诸无名钱,曰:“官足给饔飧而已。”有金三者,交通上官署,为奸利,立逮杖毙之,一时大快。五十八年,大旱,复传勘实上状,上官欲寝之,固争曰:“律有捏灾、匿灾并当劾,某今日请受捏灾罪。”时同城仁和民千人,跣走围署,曰:“钱塘为民父母,仁和独不父母我耶?”上官感动,竟以灾闻。开仓行赈,复传设粥厂二十有七。微行觇视,治胥吏之侵扰者,帑不费而赈溥。驻防营卒驰躏民田,便宜惩治,辄缚而鞭之。  

  治绩上闻,世宗特召引见,擢温州知府。故事,贡柑,岁期至。织造封园,民以为累。复传第取足供贡,不使扰民。府境私盐充斥,设三团,集灶户,平其直,私贩息,官盐不督自行。天台山东南有山曰玉环,在海中,总督李卫欲开田设治,檄复传往勘,以徒费无益,陈请罢之。卫怒,檄他吏往,意必行。时山中田仅二万亩,乃割天台、乐清两县民田隶玉环,经费不足,则捐通省官俸,又加关津一切杂税以给之。弛山禁,渔者往来并税,曰涂税。既而渔者不入,山者度关纳税,亦徵其涂税。复传争曰“是重税也”,是牍凡七上。卫益怒,以为阻挠玉环垦田事,蜚语颇闻。刘统勋奉使视海塘,过温州,语之曰:“君与李宫保,两雄不相下,不移不屈,君之谓乎?”  

寻擢温处道。会铜商积弊败露,复传持法,又揭劾知府尹士份不职,士份反诬以阻商误铜,大吏故嫉之,遂并劾复传。解任,总督赵弘恩质讯,坐失察关吏舞弊夺职。会高宗登极,诏仍留浙江办铜,事竣,例得复官,以亲丧归,遂不出。家居三十馀年,卒,年九十有四。(清史稿记载)

大意是说:芮复传,字衣亭,河北省宝坻县人,原籍是江苏溧阳,清朝官吏。康熙四十八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浙江钱塘知县(钱塘县委书记、县长),在任上,他不仅把那些为了收钱巧立的名目一一剔除,而且对于行贿受贿、贪污腐败更是深恶痛绝,他认为自己作为国家的官员,国家已给予自己足够的生活资源,能吃饱穿暖就行了。对于搞不正之风、贪污行贿之徒应该严厉打击。当时,有一个叫做金三的人,为了谋取自己最大的不当利益,不惜向上级官员行贿,芮复传发现后立即将其逮捕,按照国家法律处死,这不仅大快人心,也使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康熙五十八年,当地发生旱灾,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对此,芮复传毫不隐瞒,立即把实际情况写成文字材料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但是上级官员怕实话实说影响自己仕途,便想隐瞒不报,芮复传知道后据理力争说:按照清朝的法律规定,凡是谎报受灾骗取国家救济款物,或者遇到重大灾害隐瞒不报的官员,都要受到责任追究,甚至受到法律的相应制裁。芮复传现在宁愿担负起谎报灾情的罪责,也要据实以告,绝不隐瞒真相。同时受灾的还有仁和地区,当地人们听说芮复传冒着被朝廷降罪的危险为民请命,也都来到自己政府门前,有的百姓因为着急,居然没来得及穿鞋,光脚而来,他们都要求当地政府也和芮复传所在地区一样据实以告,申请国家救济,救百姓于水火。最后上级官员最终把灾情及时、真实上报朝廷,朝廷知道后马上派人开仓放梁,赈济灾民。芮复传又设立很多赈济灾民的救济点和粥厂,免费提供灾民饭食。除此之外,芮复传还经常微服私访,督导检查,对那些侵害百姓的官员一一惩治。虽没动用国库一分钱,但是却能广救灾民,不说不是个奇迹。有时,一些驻防当地的士兵偶尔践踏农民青苗,芮复传了解后也及时地加以处理,对扰民的士兵绑起来施以鞭笞之刑,以严肃军纪。

因为芮复传一心一意施政为民,所以在他的治理下,当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芮复传也因为政绩突出,被雍正皇帝提拔为温州知府(温州市委书记、市长)。在温州地区,有一个惯例,每年向朝廷无偿提供当地的特产柑橘。以前,有些官吏会借机敲诈欺压百姓,百姓有点吃不消,但又不敢公开谈论和反对。芮复传到任后,及时整顿,每年仅仅把进贡朝廷的柑橘数量采办足够就可以了,绝对不扰民,不加重人民的负担。

在温州辖区,不法之徒贩卖私盐的现象很严重,严重影响国家食盐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也间接导致税收的减少,给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对此,芮复传设立多个监管监察团体,集中治理私自生产食盐的民户,稳定食盐的价格,打击不法之徒,在他的努力下。制作生产、贩卖私盐的现象逐渐消失,后来,即便没有监察机构的监督,制贩私盐的现象也没有。

浙江天台山西南的近海中有一座玉环山,总督李卫想在玉环山区开荒种地,并设立管理的地方机构,他还命芮复传到玉环山区勘测,芮复传认为此举只会白白浪费国库钱财,国家从中得不到半点好处,所以建议总督李卫停止这一行为。李卫很不满,一意孤行又派遣其他官吏去办理此事,一定要在玉环山区开府设立管辖机构。在当时,玉环山区仅有田地两万亩左右,总督李卫就强行把天台、乐清两地的部分田地划拨给玉环山地区。虽然土地数目够了,但是经费又很奇缺,李卫就让全省地区官吏把自己的工资都捐献出来,为了筹钱,他还加重了些税赋。比如原本随意砍柴放牧的山林被官府禁止了,原本可以随意进行捕捞的鱼塘、海洋也被查禁了。想要进山砍柴放牧,想要出海捕鱼都要交税,美其名曰“交通费,过桥费”。对此,芮复传认为这违反国家规定属于私自征收、变相加重人民的负担,是重复收税。于是,芮复传接连七次上奏朝廷,总督(省委书记)李卫知道后更加生气,认为这是芮复传阻挠在玉环山区开府设立地方机构,对芮复传的所作所为颇有微词,不满之情相当强烈。后来刘统勋(时任中堂,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刘墉刘罗锅的父亲。是纪晓岚的授业恩师,《四库全书》的总编、清朝著名的清官)奉命巡视钱塘江堤坝工程的时候,路过当地,了解这件事情后,刘统勋对芮复传说:你和总督李卫,你们俩真如两雄并立,不相上下,都够倔强的,尤其是你芮复传,敢于抗命直言,即便是上司官员不满,也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这很难能可贵,不愧为君子之称。对芮复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后来,芮复传调离钱塘知县改任温处道(温州地委书记)。到任后恰好遇到当地铜矿业多年累积的弊病败露、被公之于众了。芮复传依据法律对不法经营铜矿的商人一一制裁,又上奏朝廷指责揭发知府尹士份未忠于职守,官商勾结,导致现状,并要求追究知府的责任。尹士份一看不妙,便诬陷芮复传打压铜商而影响当地铜矿业的发展。原本总督李卫就对芮复传不满,这次加上知府的诬陷,芮复传被解除职务。当地总督赵弘恩因此被廉政公署质询,并因对管理关市的官吏失察也被免职。后来,乾隆皇帝登基,又重新启用芮复传,仍叫他管理浙江地区的铜矿业,芮复传依然兢兢业业,因为管理得当效果明显,之后官复原职。后来因为亲人病故,芮复传挂职回乡,以后就没再出做官。芮复传很长寿,一直活到九十四岁。

芮复传在温州地做官的同时,也重建了当地的一座书院——东山书院。东山书院是古代修建,但是到了清代时,已经毁坏,芮复传了解后,拿出自己一年的工资,买下当时温州的一块依山傍水的地块重建了书院,这被当地人津津乐道。史载“离温后,民间诵其清正,在江心浩然楼侧绘像纪念”。  

回乡之后的芮复传曾经参与编修《宝坻县志》,之所以受邀请,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芮复传的性格学识名望,二是因为他的长寿。在民国六年版,也就是1917年《宝坻县志》在重修县志的编者中载有“原任浙江分温处道已丑进士芮复传”。这些在康熙版县志中没有记载,应该是从宝坻芮氏族谱中摘录的内容,我认为是比较可信的。

芮复传在温州的时候还参与打击邪教组织的行动。这在清史档案中的一篇奏折中有记述,原文在《史部诏令奏议类 诏令属 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卷十七》中。原文是温州总兵边士伟给雍正皇帝的一封奏折。奏折称:“随密以此事通知、密会温州知府芮复传、同知杨吉祥协力查拿。今据芮复传禀称,永嘉县首犯范子盛经守备张进升拿获交府,该府立刻会齐同知杨吉祥……至于伙犯倪允信一名,于十五日拿获解交。”

从这篇史料中大意可知,当时温州地区有一个邪教组织,教主姓张,号“弥勒老佛”,经常散布流言,称“天地已届末,午未之年就要塌陷”并趁乱卖假丹药。芮复传、杨吉祥等地方官员对此予以严厉打击取缔,抓获头领范子盛以及同伙倪允信,把这个邪教组织彻底瓦解,所以,芮复传的上司把此事向雍正皇帝禀报。芮复传为当时当地的社会治安和安定团结做了贡献。

芮复传流传下来的现存有三首诗,摘录如下:

  

  

  

芮复传  诗选

其一 感怀

回翔浙水遍西东,三十年来梦觉中。

拄笏看山真落落,抽帆到岸太怱怱。

灵龟以甲难辞灼,慧鸟能言枉入笼。

纵有才华宜自惜,当春试看擘花风。

大意是,已经走遍了江浙一带的山山水水,不知不觉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恍如梦境一般,虽然在朝为官多年,但是自己却一直保存着高尚的情操,胸怀总是开朗豁达,一路行来,时光过得好快呀。纵然有未卜先知的才能也难免有不明白的时候,纵然是能说会道、聪明伶俐的小鸟也不过落个笼中宠物的下场,所以,不管才华如何,我们都要珍惜自己、珍惜身边的事物,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换个心情欣赏欣赏风动花影的美妙画卷吧。

这首感怀诗,基本道出了芮复传的复杂心情,一方面,他有才能,但是仕途险恶,官场奸诈,是他所不能左右的,没奈何,他只有寄情山水自勉自励。

其二 朱陵洞

朱陵洞口下飞流,百尺珠帘挂未收。

仙女晏归深夜卷,碧萝为带月为钩。

大意描写了朱陵洞的美景,洞口瀑布飞花溅玉,飞流直下,如烟入缕。难道是仙女回来晚了正在收起如烟的窗帘,她把碧油油的绿藤当作卷帘的丝带,把那轮弯弯的月牙当成了悬挂珠帘的银钩吗。意境很美。

  

  

其三 闻雁

平沙浅渚耐寒霜,叫破燕云忆断行。

莫怪芦汀眠不稳,衡湘虽好是他乡。

这是一首怀乡的诗,通过往返的大雁,来抒发自己对家乡和对家人们的思念挂牵。深秋时节,北雁南飞,一路上忍受着风霜雪雨,雁叫声划破北国山川宁静和安详,大概,它们也在思念着自己的弟弟妹妹吧,难怪在芦苇深处总是睡不安稳,这江南地区再好,也不是我们的家乡啊。在这里,“断行”这个“行”应该读作hang  ,行是指兄弟。芮复传在江浙一带为官十多年,回家的时候很少,这首诗,很好的道出了对家乡和亲人们的思念。其中,“叫破燕云”尤其使人震撼,燕云在古语中指京津地区,宋代称燕云十六州。

芮复传同辈人有芮复倬(早逝)、芮复份、芮复建、芮复依、芮复俶、芮复光、芮复尧、芮复兴(早逝)。

芮复依,候选翰林院侍诏。

芮复光,芮淳之子,康熙癸卯(1662年)中过武会元,壬子(1672年)举人。做过明威将军、山西省平型关守备,是位军职人员。

芮复兴,我是从后面芮复兴妻子万氏的传记中得知他的一些资料片段。芮复兴少年成名,但不幸早逝,复兴去世的时候妻子仅17岁,那么由此推断,芮复兴享年约20岁左右,甚至更小。芮复兴没有后代,妻子万氏过继其侄芮之鹏并抚养成人,但是芮之鹏也不幸早逝,万氏又抚养芮之鹏的孤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