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乔姓网 > 乔氏郡望 乔氏郡望

乔姓郡望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乔姓展区

乔姓郡望

 

梁国: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设梁国,治所在睢阳。相当于今天的河南商丘、虞城、民权等地。宋朝(960—1279年)改为梁郡,移至不邑,北魏(386~557)又恢复了以前的治所。有上海梁国乔氏世谱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冯翊:郡名。三国魏改左冯翊置。治临晋(今大荔),辖境相当今陕西韩城﹑黄龙以南,白水﹑蒲城以东和渭河以北地区。北周时废置。隋唐时曾改同州为冯翊郡。

 

冯丘:  出处不详。

 

梁国郡:

乔姓的主要郡望和堂号。五代时期,后周文帝(公元534年)曾命桥氏去木改姓乔,乔氏散居河北、山东、河南、山东等省,又有迁于南方、北方的乔氏,逐遍布全国各地。乔姓多出自“梁国”支派。有[梁国郡敦本堂]乔氏宗谱建湖支来历及排辈

(卷二上下册) 1997年10月版 ,有梁国郡安徽三河乔氏族谱等。

梁 郡:亦称梁国、梁国郡,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己亥,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砀郡,

治所在淮阳(今河南商丘),下辖八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权及安徽砀山、东曹县诸地。唐朝时期为睢阳郡。

冯翊郡:乔姓的主要郡望。西汉左冯翊(zuo píng

yì)地,东汉末置冯翊郡,治临晋,即今陕西大荔县治,北魏置华州及华山郡,西魏改州曰同州,郡曰武乡,隋废郡存州,寻改州为冯翊郡,唐复曰同州,寻曰冯翊郡,又曰同州。史载,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始把关中分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大板块,因地属畿辅,因而又称做“三辅”。虽然三辅机关都设在京都长安,但管辖区域却不同。京兆管辖京都长安,左冯翊管辖京东地区,右扶风管辖京西地区。这时关中东、西府格局已初具雏形,算到今已有2113年之久。左冯翊后来把政府机关迁到了高陵,泾河以东、黄龙山以南、今渭南市渭河以北各县市都是其管辖范畴。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左冯翊政府机关东移到临晋,也就是如今的大荔。到了三国曹魏黄初元年(220年),左冯翊改名冯翊郡,管辖临晋、合阳、夏阳(今韩城)、重泉(今蒲城)、粟邑(今白水)、下邽(今临渭区河北一带)、莲勺(今临渭区北部)、频阳(今富平)等八县,至此,东府区域框架大体形成,迄今也有1808年历史。历经多次变迁,自南北朝西魏元钦三年(公元554年)以后,冯翊郡便逐渐被同州取代。由唐冯翊人乔知之乔侃乔备三兄弟同朝名人,是成郡望。

 

咸阳郡:咸阳在周郝王十年(丙辰,公元前305年)秦孝公嬴渠梁在泾渭之交营建宫城,并迁都于此。毗邻长安西安,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物资、交通、军事战略要地。

 

顿丘郡:汉朝初期置顿丘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清丰西南一带地区。顿丘郡始建于西晋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治所在顿丘(今河南清丰)下领四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清丰、濮阳、内黄、南乐、范县等地。

 

辽东郡:“辽东”称谓: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公元前1045年-222)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秦朝灭亡后(前206年),一度为辽东国。汉献帝时,其王求改属辽东郡(后汉书/卷85)。西晋初年(277年—283年)为辽东国。到东汉安帝(元年:107年

- 末年:113年)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

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元220年-280年)时

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十六国后燕末地入高句丽。北燕又乔置辽东郡于今辽宁西部。北齐废郡。隋大业八年(612年)置郡。治通定镇(即今辽宁新民市东北辽宾塔)。辖境相当今辽宁省新民市大部分及铁岭、调兵山、法库等市县部分地。又作襄平郡,《资治通鉴》有提到襄平太守邓暠。唐(元666-668年)废,并入营州(原辽西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

宁省大部地区。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

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