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钱姓网 > 钱氏郡望 钱氏郡望

钱氏郡望摘录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钱姓展区

郡原本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级行政单位,最早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平灭六国,统一天下,并采取郡县制替代诸侯分封制,分天下为36郡,至西汉时,汉承秦制,设郡一百多个。郡在秦朝以前比县小,从秦朝“郡县制度”起比县大。隋炀帝确定郡县制度恢复为隋文帝的州县制度,从而把郡改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时又重新下令州改为郡。肃宗时干元元年(758)便又把郡改为州。从此直到唐朝灭亡以前,以及在唐代以后的各朝再也没有改州为郡的记载。在整个唐朝的情况是,由于具有此前的隋朝以及本朝把州郡名称互改的历史背景,人们逐渐接受了州郡同级或同名的事实,致使州郡名称并存。如唐玄宗天宝元年改革为例,当时被恢复的郡的数量是328个,《通典·州郡典》中,不仅其名称是州郡并称,在数量上已近于隋朝末年两倍。郡逐渐成为一个地区的代称。魏晋南北朝时,封建门阀兴起,为分贵贱、别高下计,郡又与传统的家族姓氏相结合,形成郡望。所谓郡望,系指郡中望族的意思。也有认为它是某郡显贵氏族为标明家族身份而用的称号,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五代以后,门阀制度不复存在,“郡望”一词也逐渐演变为“出身某地”之意,仅用指明本姓氏源于何地。以宋代钱塘老儒之手的《百家姓》为例,它在早期作为蒙学读物,但到了明代黄周星《百家姓新笺》和王相《百家姓考略》中都为相关的438姓加注了郡望,至清代及今流行的《百家姓》赠广本增加到504姓,一一加注郡望。这些加注的郡望大都为宋代以后有关各姓人所认同。

钱姓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多有名门大户,成为各郡望族,最著名的有:

彭城郡:汉置,西汉初为楚国,至汉宣帝地节元年(前69年)改为彭城郡,下辖彭城、留、梧、傅阳、吕、武原、留丘7县,辖境相当于今山东微山县、江苏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邳县西北部及安徽濉溪县东部。治彭城。相传尧封彭祖于此,为大彭氏国。春秋时宋邑,秦置县(今江苏徐州市)。黄龙元年(前49年),彭城郡复名楚国,辖境依旧。东汉章和二年(88年)有更名为彭城国,东汉以后,州郡县三级行政建制盛行。南朝刘宋时,又改彭城国为彭城郡,隋朝实行州县两级建制,遂置彭城郡,隋大业年间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徐州为彭城郡,五代后皆称徐州,此地是钱氏最有名者为钱姓先祖—彭祖。吾钱以彭城为郡望,受姓实由滋史记楚世家言:陆终六子,三曰:彭祖虞翻,曰彭祖名翦。为彭姓封于大彭考,古大彭邑在今徐州。后汉书郡国志云:彭城国、彭城县,古大彭邑据此。唐昭宗大顺时,封钱镠为彭城郡王,亦谓此彭城也。

下邳郡:东汉永平十五年(72年),明帝改临淮郡置国,治所下邳僮、淮阴等17县,大致相当于今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盱眙和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清江市。南朝刘宋改为郡,隋初废。大业时又曾改邳州为下邳郡。由于这里北于彭城郡地壤相接,很早就有钱氏宗族生活,秦朝御史大夫钱产及其人便是其中之一。

吴兴郡: 三国时由孙吴末帝孙皓于宝鼎元年(266年)置郡,治乌程(今浙江湖州南),下辖乌程、阳羡、永安、余杭、临水、故鄣、安吉、原乡、于潜等9县,相当于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县地,其后略有缩小。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湖州为吴兴郡。此地钱姓宗族,据记载最早是由两汉彭城郡等地迁来,钱林、钱逊是先祖,至五代吴越国王钱镠祖孙发展,吴兴钱氏后来居上,真正成为天下钱氏所仰望的最大的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