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梅姓网 > 梅氏郡望 梅氏郡望

浙江省临安市昌化大峡谷镇中梅村梅氏介绍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梅姓展区
浙江省临安市昌化大峡谷镇中梅村梅氏介绍

梅  魁

  

     钱塘江的支流绵亘于浙西广大山区。溯江而上,过了杭州便是富春江,经桐卢入分水江,再进昌化溪,到汤家湾(龙岗)往北拐,就进入了著名的“浙西大峡谷”。曲折的溪流奔腾于崇山峻岭之中。身临其境,俯仰河天,但见“上有蓝天一片,下有清溪一线”,峰峦叠嶂,郁郁葱葱,其美景妙不可言。湍急的溪流在华光潭以西约一公里处的双溪口折向西南,溪流落差越来越大,到狮溪桥(马啸坞口)折向正西,才觉忽然开朗。最后到达浙皖交界的龙池山太子尖下,就是溪流的源头。蜿蜒的溪流象一根弯弯曲曲的藤蔓,分布在两岸的大小山村就象结在这根藤蔓上的瓜果。我的故乡就在这条河的北岸,西距源头约四公里,叫中梅村,古时又称“玉屏”。

     中梅村是当地较大的山村,现在有一百多户人家。在我刚刚懂事时,还不到五十户。这里海拔一千多公尺,受四周高山影响,自然气候条件和同纬度的平原地区有天壤之别。山高水冷石头多,交通阻塞,是一个穷山壀壤之地。但自然环境恬静优美。村子座北朝南,村后高山,村前溪水东流,水声潺潺,古人称它“梅川”。小溪南北两条大山,是天目山的支脉。山的下部是旱地和鳞次栉比的梯田,中部是松杉毛竹和山核桃林,田边地头茶树依稀可见。南山之巓,长满了茂密的笤竹;北山上部,是抬头不见天的黑松。山间涧水铮铮,春夏之交,百鸟鸣唱,萱花娇嫩,水竹生笋,野花满目,芝兰飘香。更有漫山杜鹃花开,殷红夺目。在村西北约一公里的“康山岭”(又称“玉山”),就是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昌化鸡血石”产地,它和“山核桃”都是这里的著名特产。村东一座木桥,桥头有个古庙,名曰“驻龙庵”,庙里供着“玄帝”、“药王”(吕洞宾)、“韦陀”等神像。庙前大树参天,一带枫杨垂柳,树身向溪上倾斜,枝叶遮住了溪流;一棵天目云杉,像座绿色巨塔,高耸入云;旁边一株虬龙古松(见附图),其状如龙,张牙舞爪,大有扑天盖地之势。庙西有一社庙,红墙黑瓦,名曰“宰和社”。再西就是“梅氏宗祠”,座东朝西,其梁柱皆用巨木雕刻而成,雕饰精美,后进为正厅,正面上方有“会庆堂”扁额;前进充作村小教室,北墙上有孔子画像,南墙上有蒋中正画像,西面落地栅栏子上方有一扁额,上有“力行”二字,系当时於潜县县长梅萼所书。村中央有一“香火堂”,座北朝南,是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全村村民祭祀和祁福的地方,也是全村的娱乐场所。堂前有一约五百平方米的池塘,池中有“猪”、“羊”两石。堂中有不少精美的扁额和楹联。后堂正上方居中有“超然物外”、“嘉善堂” 扁额,旁边有“国兆人瑞”、“品重奎璋”等扁额。

楹联自内向外分别有:

脈续宛陵欣瓜瓞绵延十八传始傍东峰新土宇

堂开嘉善幸椒蓼繁衍数百载仍由南渡旧家风

  

长发其祥施吾孙子

聿修阙德俾尔炽昌

  

春露秋霜君子履

左昭右穆儒士粼

  

一水清澄雨洒梅川鱼鼓浪

两山排闥花飞石屋鸟啼林

  

家本一枝梅心心互爱

门临千个竹节节相关

  

门朝金竹家声远

户座玉山世泽长

  

门迎西水推文案

户纳东峰绕玉屏

  

     村中一弯绿水,西来东去,缓缓而过,流向“梅氏宗祠”旁边的水碓,这就是“碓沟”,靠它的水力,推动水碓的“活头”(水轮),拨动碓头和石磨,孜孜不倦地为村民舂米磨粉。这就是我魂牵梦萦的故乡。我的祖祖辈辈就在这里劳动生息。

  

玉屏里居记

     地之肥磽不一,人之居处靡常。念彼幽谷鸣莺,筑新巢必择乔木。畏此食苗硕鼠,辞故土而适乐郊。隐清澈之考槃,诗歌贤士。归窈窕之盘谷,途送李郎。地以人传,人傑地因生色。树从土发,土深树可长荣。

     考梅氏十八世福童公也,脉续宛陵,支分歙邑。为都官之后裔,作制史之耳孙。遁迹田畴,陶情诗酒,始居紫水。终嫌城市嚣尘,继住堪村,莫避苏杭侠客。访住基于区北,乐土无双;寻风景于源中,玉屏第一。相阴阳而度原隰,俾立室家;辟堂构以荐馨香,乃安宗祖。卜居既云其吉,发迹先肇于兹。从此过板桥之东,樵也可采;即或钓高溪之北,鱼亦可烹。瞻彼东峰苍翠之形欲滴,顾兹轿石巉崖之象难登。泻白水于湾心,岩悬瀑布;植青松于道畔,风激驚涛。雨过龙池,争看游鱼鼓浪;花飞石屋,时闻野鸟啼林。背玉山之雄,山壮而玉韫于内;倚银瓶之胜,瓶高而银满其中。惯送青来,端为两山排闥;频将绿绕,实由一水护田。土虽瘠而民不贫,村甚宽而人亦众。第见南阡北陌,农人之稼穑勿懈三春;且看运碧裁红,妇女之线缄罕停十指。士子呤哦不倦,商家贸易无欺。履洁怀清,居仁由义。风敦孝悌,道学圣贤。满源愿结芳邻,阖邑咸推仁里。忆当年斩荆劈草,先人之开创大费踌躇;喜今日派别支分,后嗣之发祥更形绵远。

      (注:本文原作者是特等解豸章第一届高等文官、赐上士出身、简任职历长浙宁奉锦厦闽各地审检厅调督福建高等审判分厅熊梦飞。该文写于民国十七(1928)年,文体犹如骈体文。文章叙述了中梅始祖福童公迁中梅的缘由、中梅村的自然美景、村民勤劳、民风淳朴、文明和谐等。“玉屏”是中梅村的古称。原文为文言文,未断句。现作了断句加了标点。---中梅梅氏后裔梅汉民(梅魁)于2009年7月。 )

  

送梅君福童移居板桥序

进士  帅 旻

     余友梅福童,字佑苍。体质魁梧,姿秉旷达。少与余同学,弱冠应童试,勿获隽,归语余曰:“读书以明理,功名富贵身外事也”。奚仆仆於是为,绝意举业,陶情诗酒,肆志林泉之乐。其家夙号素封,田畴基业所在随有,而十二都板桥最盛。岁际秋成,福童必亲往收息,往往留连数旬而后返,犹有依依不忍去之恋。今迁其地之良者,新其栋宇,将挈其妻孥而处耶。余过而语曰:“板桥地瘠民贫,僻处崇山峻岭之间,君乃卜筑於是而居耶?”福童曰:“唯唯,君未知板桥之美利也。板桥之地土虽瘠而广,民虽贫而勤。近接银屏之胜,背环玉山之雄,轿石嵚崎,狮岩聳秀。且风俗醇仆,绝无尘市浇漓之习,宛然太古遗民。吾第择其里之仁者而居之,安知瘠者不可以为沃,贫者不可以为富,又何论崇山峻岭间也?”余深服其言之旷达。酌酒为歌以送之。歌曰:

     景彼方隅兮,在山之巅;有美人兮,盤桓其间;人傑地灵兮,允矣斯言;行者俾尔昌而炽兮,快睹夫,瓜瓞之绵绵。    

     是为序。

    (注:原文为文言文,未断句。作者帅旻,为明代进士。今作了断句,并根据文意加了标点。某些古体、异体字调整为通用体或简体。——编者梅魁整理于2009年6月25日)

  

临安唐昌梅氏中梅村新编家谱序

梅铁山

     尝观水必溯源,木则推本,人之于祖,何独不然?顾源远者流自长,本深者枝必茂,理道之所致,复何疑哉?

     梅氏之先自殷。梅伯受封国为氏,伯祖以谏纣被醢,为世忠臣;迨汉,仙尉福祖避莽乱托隐,为世贤士。然则,梅氏其源本既深以固,则其支其流宜乎茂且长也。

     唐末五季,福祖廿一世裔孙讳远者,由吴兴官宣城,遂家焉,始为宛陵梅祖。传四世,询公为翰林有才名;传五世,鼎臣公为侍从有隽名、尧臣公为都官有诗名、正臣公为殿中有德名、清臣公官郎中有能名……。一时父子叔侄兄弟列于朝者,不下十数。十六望支分派衍,散处宣之四郊,是故有“宣城梅花遍地开”之誉。天下之梅,皆当宗彼寿春与吾宣城,且凡宗吾宣城者,近族也。

     临安乃古昌邑之谓也,宋高宗南迁驻跸,故曰临安。临安唐昌之梅,谱载其祖仲通公乃宛陵尧臣公长子增公之嗣,官为尚书右仆射随帝南渡于此。明嘉靖年间,十八世裔孙福童公徙居中梅,迄今已五百余年矣。《唐昌梅氏宗谱》始修于明末天启,续修于清乾、道,再修于民国十七年,与宋时隔久远,谱载其祖乃宛陵尧臣公之长子增公之嗣,疑有误。增公子有三:倞、俣、侁,史志斑斑可考。老夫不才,矢志梅氏研究已数十年矣,广搜梅谱残籍,以正鲁鱼之讹。今考增公其子孙年代、世系、生卒,断仲通公当为增公之裔孙而非子嗣也,不知唐昌族人以为然否?

     欧阳公曰:“川流派别,当知同源;人代散殊,当知共祖。”长幼尊卑之序不紊,岁时庆吊之礼不废,果何道而致是哉?亦赖有世谱存焉。然则,世道乖张,弥久离乱,唐昌世牒历八十余载而未续,昭穆不序,礼义沦丧,渐呈一族之人为路人之状也!

     梅魁者,唐昌梅儒林之士,吾族之贤子孙也。怀抱国之志,负科技之责,家族之情萦萦于胸。数载劬劳,搜历代之残籍,导流擢枝,以垂子孙之世守;正其浚源,来笃祖宗之功德。自公元二零零九年三月开编,至公元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付梓,由魁君领衔,族人有识之士襄赞,励精图治,同心并力,历时三百余日,终成《中梅村梅氏家谱》九卷,得收既涣之昭穆而萃于一本,网已剥之系牒而复为一新。今诸君之为此役,其于尊祖、敬宗、收族之道,既曲尽矣,倘更以是为子孙劝勉,将见承先启后,酿和召祥,所谓梅门之昌盛,必复于其始者。

     余系宛陵禹臣公支下裔孙,一介寒儒,课读为业。宣城梅氏,煌煌世家,由宋而元而明而清,显宦名卿,代不乏人;巨儒贤士,不可枚举。余幼承庭训,家学浸肌砭骨。虽历经磨砺之苦,穷且弥坚,志在重续宛陵文脉,力挽梅门颓风。兀兀穷年,稽古辑今;焚膏继冕,推勘考据,幸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终使湮灭百年之宣城梅氏文化再现天日,此实乃苍天不负我梅氏祖先之功德。

     弋水献清,源分汝水;琅山挹翠,脉接柏山。山川奇杰之气,代有文人以任秉笔之责。今唐昌中村梅续谱,梅魁君力邀余为序,族中仁人之约,实难谢绝,故不揣陋识,有感而发,略掇数语以付谱端。谨叙。

  

       时  公元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四日(古历己丑年十月卄八日)

  

       宛陵梅氏章务望河东房四支房34世裔孙  梅铁山  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