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傅姓网 > 傅氏名人 傅氏名人

上将军衔傅秋涛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傅姓展区


傅秋涛,(1907年-1981年8月25日), 湖南省平江县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在皖南事变中,他与右倾路线作了坚决斗争,率部与敌浴血奋战,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组织部队分散突出重围,保存了新四军的骨干力量。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傅秋涛(1907年-1981年),湖南省平江县安定镇鸣山人。1907年8月3日生。从小给地主放牛、做长工。1925年参加工人纠察队。1927年参加平江农民暴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转入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平江县雇农工会委员长,中共湘鄂赣省委副书记兼工会委员长,湘鄂赣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兼湘鄂赣军区政治委员。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团长,第一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七师副师长。在皖南事变中,他与右倾路线作了坚决斗争,率部与敌浴血奋战,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组织部队分散突出重围,保存了新四军的骨干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南军区政治委员,中共鲁南区党委书记,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华东支前委员会主任委员、支前司令部司令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第一副书记,山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期间为战时后勤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央复员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军委人民武装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队列部部长、动员部部长,中央军委人民武装委员会副主任,总参谋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

1981年8月25日,在北京逝世。

1907年8月3日生。

1925年参加农民运动,被选为乡雇农委员会委员长。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平江农民扑城暴动。

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乡党支部书记。

1930年任平江县嘉义区雇农工会委员长、赤卫团政治委员。

1931年秋任平江县雇农工会委员长。同年9月任红十六军第八师师长。

1932年4月至9月任湘鄂赣省赤色总工会委员长。同年9月至1933年7月任湘鄂赣省赤色职工联合会书记。

1933年至1937年曾任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湘鄂赣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司令员、中共湘鄂赣省委员会副书记、中共湘鄂赣省委代理书记、湘鄂赣军区政治委员等职务。

1934年2月至7月兼任湘鄂赣省军区第三作战分区政治委员。7月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六师政治委员。同年11月至1937年11月任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团成员。参与领导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1937年2月至12月任中共湘鄂赣省委常务委员、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至1937年11月)。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坚持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同年5月至1938年1月任湘鄂赣军区人民抗日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7年9 月至1938年1月任湘鄂赣抗日军第一游击支队司令员。

1937年12月至1939年1月任中共湘鄂赣特委常务委员。率领湘鄂赣根据地的武装力量,编入新四军。

1938年1月至1939年春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后兼任第一团团长。率部到江苏高淳、当涂、溧水三县交界地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参加1940年春季皖南反“扫荡”和父子岭战斗。

1940年秋成立新第一支队,任司令员。参加九里镇等战斗。同年11月至1941年1月任新四军皖南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皖南事变中与敌浴血奋战,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组织部队分散突出重围,保存了骨干力量。

1941年11月至1943年3月任新四军第七师副师长。

1942年3月至1943年8月任新四军第七师军政委员会委员。

1942年9月至1943年2月任中共皖鄂赣(皖江)区委员会代理书记。

1943年3月至1945年9月任新四军第七师兼皖江军区副司令员、皖鄂赣(皖江)区委军事部部长(至1943年9月)。在皖江地区开展游击战,指挥南义战斗、1943年春季皖中反“扫荡”斗争。后到中共中央华中局党校学习,兼大队长。不久去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在学习期间担任中央党校一部第一支部党支部书记。

1945年2月在中央党校召开的湘鄂赣边区党史座谈会上作《关于湘鄂赣边区内战中期后期历史情形报告》的中心发言。4月至6月作为华中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胜利后到山东。8月至10月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同年12月至1948年7月任中共鲁南区委书记、社会部部长、鲁南军区政治委员。

1948年鲁中区、鲁南区、滨海区合并为鲁中南区。同年7月至1949年3月任鲁中南区委第一副书记、常务委员,鲁中南军区司令员、第一副政治委员。

1948 年7月至1949年2月兼任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

1948年9月至1949年起兼任华东支前委员会主任、支前司令部司令员。

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任徐州军管会主任兼中共徐州市委员会书记。

1949年3月至9月任中共山东分局第一副书记。9月任中共山东分局副书记。同年任华东运输司令部司令员。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特别是为支援淮海、渡江等战役,动员几十万民兵和民工支援人民解放战争。

1949年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下设的运输司令部司令员。10月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同年12月至1950年8月兼任副政治委员。

解放后

1949年10月至1950年5月任山东军区党委副书记。

1950年5月至1951年10月任党委常委。

1949年10月至12月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第一副书记。同年12月至1950年8 月任代理山东分局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至1952年9月)。

1950年3月至8月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同年3月至1955年1月任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

1950年6月至1952年1月任中央军委人民武装部副部长。

1952年1月至1955年5月任部长。

1952年4月至1955年5月任党委书记。

1953年5月至1955年5月任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950年8月调任中共中央复员委员会(后改为中央转业建设委员会)秘书长。动员广大民兵补充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强全国民兵的建设,实行义务兵役制度,办理几百万志愿兵复员转业。

傅秋涛使用过的新四军胸标、臂章

傅秋涛使用过的新四军胸标、臂章

1951年12月至1954年任中央军委直属队总党委委员。

1954年12月至1957年12月任中央军委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委员。

1955 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5年4月至1957年4月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队列部部长、党委书记。

1957年5月至1966年5月任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党委书记。

1957年12月至1963年3月任解放军直属队机关党委常务委员。

1960年12月至1966年5月任总参谋部党委委员。

“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恢复工作以后,主持编写中国民兵史。

文革后

1975年任总参谋部顾问。

1978年12月被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

1981年8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