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方姓网 > 方氏名人 方氏名人

方法:桐城桂林方氏第一个科举入仕者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方姓展区

01


明建文元年(1399),翰林院侍讲方孝孺主持应天府乡试,以“托孤寄命,大节不夺(语出《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欤?君子人也。”)命题,桐城县学生方法以题作文,得中乡试,名列第一百0九名,授四川都指挥使司断事。桐城桂林方氏五世方法,成为桐城桂林方氏入明以来第一个以科举入仕的人。


方法(1368—1404),字伯通。方圆次子。方圆(1328—1369),方谦长子。字有道。曾任元宣抚使。母亲程氏(1336—1417),生有方端、方法、方震三子。

方法父亲逝世时,母亲三十三岁,“方法甫九月,方震方在妊”。当时明朝刚刚建国不久,“天下初定,人竞戎马”,又遇上“乡里有力者犹恃狠斗凌孤寡……宗人仳离散之四方”,然而,无依无靠的程氏,含辛茹苦,“独守旧庐,以辟纑治生,授子遗书”,期望三个儿子“以儒术亢宗”,光耀门楣。当时,在世人大都期盼以武功立业的环境和氛围里,程氏却教育三个儿子读书习儒,当是颇有见识的。

三个儿子成人后,程氏与方法妻子郑氏“相吊守”四十七载,年八十二岁卒。因此,方法母亲程氏被尊奉为桂林方氏守节者第一人,“论者谓程之矢志有三难:时乱也,宗孤也,子幼也,故桂林称节者以程为首。”《道光续修桐城县志》将她的名字列入《人物志·孝慈》。

在母亲的教导下,方法从小刻苦力学,性善至孝,“治《尚书》,事母甚谨,里党称其孝。英杰负气,闻朝廷利害,辄自激发”,感慨万千,“欲以身任”,满怀建功立业、济世报国之志。

方法以举人身份出任的四川都指挥使司断事,虽然只是一个掌管刑狱的小官,但他却能忠君报国,不畏权贵,“执法不挠”,以“廉直”闻名。


02


方法受知于方孝孺,方孝孺的文章操守对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得皇位,从封建正统思想来看,这是“叛逆”。明永乐元年(1403),朱棣称帝北京,诸藩王及各地各级臣僚纷纷署名上表庆贺,而方法却“效法宗师方孝孺,拒不署名,投笔出。”且大呼:“旧君安在?何以见方先生?”

方孝孺坚守“忠义”之志,誓死不起草登极诏书,不事明成祖朝,以死尽节。明成祖以诛其九族相威胁,方孝孺说即便十族之诛也不屈服。明成祖大怒,诛尽其九族之后,下诏将方孝孺的朋友、门生并为一族,皆磔于市。“欲拔剑戎行为盛庸、铁铉”的方孝孺门生方法亦因此被逮,押往京城。


舟行“至望江,绐守者曰:‘此父母邦也,幸宽我械,容治酒北向而拜,以尽人子之思。’守者许之。于是衣冠立船首拜,曰:‘得望吾先人乡可矣!’拜毕,跃入江而死”。

临终前,作《绝命辞》二首:“休嗟臣被逮,是报主恩时。不草归降表,聊吟绝命辞。身当殉国难,死岂论官卑?千载波涛里,无惭正学师。”

“闻道望江县,知为故国滨。衣冠拜丘垄,爪发寄家人。魂定从高帝,心将愧叛臣。相知当贺我,不用泪沾巾。”

方孝孺、方法囿于儒家的正统观念,在皇家叔侄易位之际,做出了以死殉君的抉择,以身殉道,取义成仁,诠释了封建道德。这在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即儒教所宣扬的忠孝节义之伦理道德观念看来,确是大忠、大节。马其昶在《桐城耆旧传》中感慨道:“悲哉,靖难之事,正学不肯草诏,赤十族,公以小臣,亦不肯署表死,大节不夺,殆无愧哉!”

明天启初,桂林方氏十二世方大镇上书请求朝廷旌表先祖方法,得到了允许,于成都、金陵分别立显忠祠与表忠祠,在望江华阳镇建忠烈祠,在桐城入祀乡贤祠。

“我(方文)祖山泽民,嗣君举乡试。厥师即正学,风节夙相励。”方法的这种忠节风范向为方氏后人所推崇,并创作了诸多追念、感怀方法行迹的诗篇。

如方孔炤的《谒方正学先生祠》,方以智的《拜表忠祠:余五世祖断事公当靖难沉于江,余王父廷尉公请入祠云》,方文的《小孤山诗》、《寄怀明圃子留》、《舟次赠从子子留》,方苞的《展断事公墓二首》,方世举的《同望溪兄拜先断事公墓》、《和望溪兄省亲二诗》等等。

这些诗作,赞叹先祖方法的高节品操以及令名流芳后世,且要求族人,以方法为风范,砥砺自己品行;并以此激励方氏子孙笃守忠孝、竭忠为国。将方法美化成忠君节孝的精神偶像,方法已成为方氏家族的一种精神象征。


03


方法之妻郑氏(1370—1438),生有二子:方懋、方恕。方法“自沉于江”时,郑氏二十九岁,“取法余发退甲笥之,奉姑抚子,守节四十(余)年”,卒后将所珍藏的夫君“余发退甲”入怀中一同葬之。方仲贤有诗曰:“当初归皖邑,肠断不堪闻。抱发悲昏日,看江思故君。家门宁寂寞,儿女共辛勤。母教风声远,千秋皎白云。”《乾隆江南通志》将她归入“人物志”中的“列女完节”类,以示褒奖。

方法的女儿方川贞,早年母亲将她许配给盛某,并接受了盛家的彩礼,成年后未嫁而夫亡,她自请前往夫家临丧,并执意要终养他的年老寡居的舅姑,后归家自誓守节以致终老。方以智在《合山栾庐占·慕述》中有句云:“其(方法)女不字,守家以终。以此传家,风仪雍雍。”方氏后嗣颇敬重方川贞,尊称之曰“老姑”,以她为榜样,谨守妇德。方文在《老姑行为姚姊夫人七十寿》诗中写道:“吾家先世有老姑,髫年未嫁亡其夫。竟以处子终漆室,寿介八旬贞不渝。三百年间风未坠,姚吴二姊能相继。”

“小臣为碧血,女子亦丹心”,“方氏之初,断事(方法)死官,孺人(郑氏)誓节,贞女(方川贞)蕴璞,不滓以终,呜呼,贤已!”桂林方氏五世方法一门,为官忠义,为妇贞节,立德于世,不仅为本族子孙所尊崇,也为本邑乡里所敬重,更为史学家所称道。

萧穆在《国朝桐城文征约选·序》中称,方法“含芳履洁,雅有文学”。他的诗,直抒胸臆,质朴沉郁,情感强烈,抚今言志。潘江在《龙眠风雅·凡例》中云:“昔邑治迁徙靡常,宋元以前,湮没莫考,断自洪永,渐有闻人,方断事法踵汨罗之躅,姚泰知旭流渤海之膏,狎主吟坛,允推鼻祖,嗣是家握灵蛇,人裁绣虎,莫不咀汉魏之芬苾,鼓六代之笙簧。”方法、姚旭的诗歌在当时来说,“狎主吟坛,允推鼻祖”,开有明一代今桐城、枞阳诗风之先。

“家风八代传”,“三百年中世济其美”,方法及其方法一门,尊奉儒业、尽忠守节的情操,方法,“狎主吟坛”、济世进取的精神,对桐城桂林方氏后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代代流播,人人相传,衍变积淀成为这个家族世代传承的精神意志的象征,激励着方氏子孙立身处世,造就的一代又一代敦本积德、笃守忠孝、读书习儒、治家报国的男杰女英。家风浸染,后嗣显荣,科名学名大彰于世,桐城桂林方氏逐渐发展成为“名门右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