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武(108年—168年)字游平。扶风平陵人。大司空窦融玄孙,定襄太守窦奉之子。年轻时潜心钻研经学,其品行出名。他经常在大泽中教授学生,诸生自远方来授业就学的100多人。他不涉及政治,名声显于关西。
延熹八年(165年),窦武的大女儿窦妙被选入掖庭,桓帝刘志立她为贵妃,拜窦武为郎中。同年十月,窦妙被立为皇后,窦武升任越骑校尉。封槐里侯,邑5000户。次年冬,拜城门校尉。窦武在任职时,多方辟召名士,清廉公正,以身作则,憎恨坏人坏事,送财物行贿之事在窦府行不通。妻子儿女吃用仅仅丰足而已。当时胡羌寇掠,年成歉收,百姓饥饿,窦武将两宫的赏赐全部捐助给太学的学生。他还运载蔬菜和粮食,施予贫苦百姓。堂兄会宗的儿子窦绍任虎贲中郎将,生性傲慢,生活奢侈,窦武每每严加训诫,仍不改正,于是上书让窦绍退离他的职位,并责备自己训导不力,应当受到惩处。由此,窦绍痛改前非,更加遵守法度,大小过错,不敢再犯。
桓帝在位时,宦官专权,朝中正直之臣受到排挤。永康元年(167年),爆发了党锢之祸,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等大臣被刑讯逮捕,牵连被捕的达数百人之多,窦武上疏斥责宦官专权误国,迫害正直官员的罪行,请求桓帝释放被捕之人。桓帝不许,窦武随机借口有病,向桓帝缴还了他的城门校尉印绶。桓帝迫于压力,遂下诏赦免了李膺、杜密等人,并令凡黄门、北寺、若卢、都内诸狱罪轻者,都释放出狱。窦武此举在士大夫阶层引起强烈反响,窦武和陈蕃、刘淑一起被士大夫标榜为“三君”。
同年冬天,桓帝去世,没有后嗣。窦武征询朝中大臣的意见,并报告窦皇后同意,征立解渎亭侯刘宏为帝,是为灵帝。灵帝即位,窦皇后成为太后。灵帝拜窦武为大将军,常居宫中。论定策功,更封窦武为闻喜侯;其子窦机为渭阳侯,任侍中;兄子窦绍为鄠侯(封邑今陕西户县北),迁步兵校尉;窦绍之弟窦靖为西乡侯(封邑今河北涿州市西北),任侍中,监羽林左骑。
窦武辅助朝政后,常有剪除专权宦官的企图。太傅陈蕃也早有这个想法。当时同在朝集会,陈蕃私下对窦武说:“中常侍曹节、王甫等,自先帝时操弄权柄,祸害国家,百姓动乱,根源就在于此。今不诛曹节等人,以后必难对付。”窦武很赞成他的看法。陈蕃极为高兴,以手推席而起。窦武于是推荐志向相同的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征召遭到废黜的天下名士如前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庐江太守朱寓等列于朝班,请前越巂太守苟昱苇从事中郎,召颖川陈寔为部署,共定计策。于是天下俊杰和知其意图者,没有不想伺机尽其智力的。
建宁元年(168年)五月初一发生日食。陈蕃借机劝窦武说:“我陈蕃八十高龄,想为将军除害。今日可借发生日食,炽罢宦官,以塞天变。”窦武建议太后杀尽专权的宦官。太后不同意全部杀掉,窦武便以太后诏令诛杀了专制省中的中常侍管霸和苏康等人。由此以窦武、陈蕃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与把持朝政的宦官集团之间的斗争趋向激烈。
到了八月间,太白星在西方上空出现。侍中刘瑜懂得天象,认为这是凶兆,便借机上书皇太后说:“太白星显西方,预示‘门当闭,将相不利,奸人在君身旁。’请赶快预防。”又给窦武、陈蓄作书,说是星辰错谬,不利大臣,应当速决大计。窦武、陈蕃看书后,以朱寓为司隶校尉,刘佑为河南尹,虞祁为洛阳县令,把京城及其周围的地方权力先掌握在了自己手里。窦武随之奏免了黄门令魏彪,让他的亲信小黄门山冰代任黄门令,并奏请将长乐宫的尚书郑飒送入北寺监狱。然后令山冰与尹勋审讯郑飒。从而牵出了曹节、王甫、随即让尹勋、山冰奏请拘捕曹节等人。窦武把尹勋、山冰的奏书交给侍中刘瑜送至太后所在的长乐宫。诛杀宦官的各项工作可谓井井有条。
但是当时窦武出宫回府,送至长乐宫地奏书被长乐宫的五官史朱瑜偷看了。朱瑜一见奏书,发觉窦武要太后下诏尽诛专权的宦官,骂道:“我们这些人有什么罪,而要全部杀掉?“因而大声喊道:”陈蕃、窦武奏曰太后要废黜皇帝,干大逆的事!“于是连夜召集平时亲近常东官的从官17人,口含牲血,共同盟誓要诛杀窦武等人。曹节听到喊声,惊起,对灵帝说:“外间有紧迫的事发生,请移驾德阳宫前殿。”令灵帝拔剑前行,使乳母等卫左右,奔向德阳宫,他们取符信,闭宫门,用刀子胁迫尚书官吏使作诏版,拜王甫为黄门令,持节往北寺狱中逮捕尹勋、山冰。二人被杀。救出郑飒。接着一同劫持太后,夺取玺书,令谒者把守南宫,闭宫门,绝复道。随即使郑飒等持节与侍御史、谒者逮捕窦武、陈蕃等人。陈蕃被杀。窦武不受诏,骑马驰入步兵营,与窦绍一道射死使者,召集北门五校兵士数千人屯都亭下,对军士说:“黄门常侍谋反,尽力诛杀者重赏封侯!”与此同时,少府周靖与中郎将张奂奉诏讨伐窦武。天快亮时,王甫率领虎贲、羽林军1000多人,出屯朱雀掖门与张奂会合。天亮都赶到蹶下,与窦武对阵。王甫的兵越来越多,窦武的兵逐渐往王甫兵中跑。从清晨到吃饭时,窦武的兵大都跑光了。窦武、窦绍逃走,诸军追上,并包围了他们,二人拔剑自尽。
窦武家族被迁徙至边远的日南郡(今越南广治县广治河与甘露河合流处)。窦太后被迁到云台。窦武之难受害者达六七百人之多。窦武死后,窦武府属官胡腾冒着极大的风险,独自收敛尸体,埋葬了窦武。并由此获罪而被禁锢。
窦武的孙子窦辅,当时才两岁,逃到外地得以保全性命。这件事被发觉后曹节等人搜捕很紧迫,南阳令张敝追寻窦辅,到零陵境内,就假说窦辅已经死亡。后来,胡腾找到窦辅,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并给他娶了妻子。《扶风传世录》载:幸留的窦武孙“迁于吴之广陵乡中,数十年间隐居不任,后献帝建安六年(201),上追思陈蕃、窦武,悉复其爵。遣复使吊祠,擢用其子孙。”此记载大约是荆州牧刘表听到窦辅的名声而征辟他,用他做从事,叫他还姓窦氏,把他的事报告了朝廷。曹操平定荆州,窦辅与他的族人徙居到安徽霍邱安丰侯封地。窦辅被召辟到丞相府任府丞,后跟随曹军征讨马超被乱箭射伤而亡。
据传,当初窦武的母亲生窦武时和他一起生出一条蛇,家里的人就把这条蛇送到树林里。后来窦武的母亲去世,等到掩埋尸体还没有落葬的时候,有一条蛇从树丛的草里爬出来,一直到安葬的地方,用头撞击灵柩,眼泪和血都流出来了,上下晃动脑袋,屈转身体,好像悲哀哭泣的样子,不一会儿就爬走了,当时人们就说这是窦家吉祥的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