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边琐话 (诸明月)
1、对于专业书家,要树立正确的艺术价值观。有青云之志者,终不欲以成小家自得,当有与古人血拼之大志向,由技而入道。于技法层面而论,吾师徐利明先生常谆谆教导须在篆书,隶书,楷书下功夫,这样才能有所成器。每见书坛名家,专擅一体而沾沾自得,就觉小可小可。作为当下以书法为业的专业书家,更要有专业意识,打下坚实的篆隶楷基础,不能急功近利,争一时之长短,风物长宜放眼量。
2、对于传统而言, 我们当有敬畏之心,然泥古不化仅为书奴。书史上,黄门侍郎张融的几句言论倒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张融与齐高帝对晤,“融善草书,常自美其能。帝曰:卿书殊有骨力,但恨无二王法。答曰: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张融在风格创新的观念上确是凌烁前辈、居高临下且自出机抒,独标新帜的。黄庭坚也有随人作计终后人之警语。
3、书法与绘画不同,绘画以外师造化为途径拓宽绘画题材,实现作品创作并形成个人风格,而书法只能从传统的碑帖中来取法参悟,体现出个人风格取向与审美,这的确很难。用笔与结字,章法与墨法,从传统中取法又要活学参用。李可染先生论画云须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但我们也要记得他说得后半句,以最大的功力打出来,于书法亦然。传统如大卖场,进去总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已想要什么,有人漫无目的逛完后空手而返,有人不管适合不适合,全想要,最后负重不堪。努力的前提一定要作好取舍。如蜜蜂采花,酝酿成蜜.
4、对于当下的书法资源,我们可谓有大幸运,古人得一兰亭拓本,载欣载奔,雀跃不已。我们可以轻易买到所有的书法经典法帖,但是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学》中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对于这么多的书法资源,且记贪多不得,我们须要有一个专攻的方向,而不是什么字体,什么风格都花大精力。博涉可以,但是选择适合自身的书体及风格专攻也是重要的。
5、刘熙载《艺概》有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每个书家在锤炼技法的同时,更为着重的应该是修炼自身。儒家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大成的书家一定有不平庸的处世态度,有着高贵的灵魂和信仰,有着达则兼济天下的抱负.
6、法国华裔学者熊秉明强调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几千年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贯穿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中国艺术是线性的艺术,这与书法不无关系。书法艺术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借以窥见自我的,最高的,心灵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