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支姓网 > 支氏名人 支氏名人

医学者支法存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支姓展区
支法存(?~457年),本是胡人,长期生活于广州,妙善医术,著有《申苏方》五卷。《申苏方》现已佚失,但在《肘后方》、《外台秘要》等书中,共辑录了支法存的存方十七条,如有:疗中蛊毒吐血或下血皆如烂肝方,疗饮中蛊毒令人腹内坚痛、面目青黄、淋露骨立、病变无计方,治蛊已蚀下部肚尽肠穿者方,支太医有十数传用方,解百毒散在后药毒条中亦疗,药于一物方(即船疏村子),桅子豉汤,支太医桃叶蒸法,疗疟鸡子常山丸方,竹叶常山汤,龙骨丸,防风汤,疗小儿口疮方,疗妇人百病诸虚不足方等。其中他用于治疗脚气的处方,使他成为中国治疗脚气病的先驱者、“防风汤……南方支法存所用多得力,温而不损人,为胜于续命、越婢、风引等汤,罗广州一门南州十人常用,亦治脚弱良方。”这是《千金方》中引用支法存治疗脚气的方子,文中所谓“温而不损人”,即后世所说温而不燥,这从中反映出支法存的学术特点与遣方用药的特色和风格。支法存虽然是胡人,但他长期居住岭南,与岭南人民生活在一起,并且虚心学习岭南的民俗及流传于民间的医疗方法,终于使他在岭南医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如用蒸气疗法治疗溪毒(沙虱),虽是一种民间疗法,但支氏活用此法,用以治疗伤寒,即:汗解伤寒,这一治疗方法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如张茵、阮河南、徐文伯、许宗等人都受其启发,并进一步将这种方法改进、提高,成为现今的熏蒸疗法。现在熏蒸疗法的运用,在我国的北方比南方更广泛。

  在当时,岭南地区的医药学者除与中原一带交流医疗方法外,还从其它地区引进药物。除依靠政府或商人有组织地引进药材外,民间的交流也有助于从其它地区引进药物。如《后汉书》卷二十四有关薏仁的记载:“初援在交趾(即今越南)常饵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说明薏苡仁就是当时从交趾引进种植的。《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上品,而《金匮要略》中将其作为主药,与败酱草等组成苡仁附子败酱散,治疗肠痈。时至今日,这个处方仍有一定的临床作用,尤其用于治疗肠痈(即阑尾炎),疗效比较满意。隋唐以后则用苡仁治疗脚气病。将薏苡仁配伍不同的药物,治疗不同的疾病,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薏苡仁的性味,功效以及应用范围。宋代苏东坡流寓岭南,在罗浮山留下诗句《罗浮山小圃五咏》,咏人参、地黄、枸杞、甘菊、慧米五味中药,其咏 “意苡” 曰:

  伏波饮薏苡,御瘴传神良。能除五溪毒,不救谗言伤。

  谗言风雨过,瘴疠久已亡。两俱不足道,但爱草木长。

  草木各有宜,珍产骄南荒。采中悬荔枝,雪粉剖槟榔。

  不谓蓬荻姿,中有药与粮。春为茨实园,蒸作菰米香。

  子美拾橡栗,黄精班空肠。今吾独何者,玉粒照夜光。

  晋代稽含著有《南方草木状》三卷,书中记载的植物皆生长在岭南,其中有一些植物为药用植物,如槟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