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完(1392-1465)字克修,号复庵,浙江新昌彩烟岩泉村(今新昌县镜岭镇岩泉村)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永乐十九年,登辛丑科进士,授刑部主事,处理朱高煦叛乱案,并升任河南左布政使,治理当地官场,明景帝曾赐“清官第一”牌。
人物生平
处理叛乱
明永乐十九年(1421)登进士第,初任刑部主事,当时因明宣帝朱瞻基与皇叔朱高煦发生皇位之争,平叛后朱高煦被贬为庶人,朝廷在其封地山东,逮捕株连无辜者近三千人,甄完以毫无皇族背景之一介廉吏,秉公办案,详细审核,全活甚众,声誉鹊起。
广西参议
正统四年(1439)转员外郎,出为广西参议,广西原为百越五岭之地,少数民族杂处其间,多瘟疫,中原守卒,因水土不服,死者相继,甄完奏请以招募当地土人代替,兵不耗折,又建议垦田于近地,以免运输粮食之费,协助安远侯柳溥征讨大藤峡瑶、壮等族少数民族起义,朝廷嘉奖其功,赐以文绮臧获。当初,广西民众须缴纳赋役给靖江王府,王府官吏仗势虐取,民众有破其家产而不能缴纳者,甄完为其厘算,疏请革除滥取部分。
治理河患
景泰元年(1450),转湖广左参政,时明英宗因土木堡之变被瓦剌兵俘虏,景帝监国,广东发生黄萧养农民起义,湖南大震,甄完既督运军饷以供给广东,并往来视师于湖广间,景泰三年,以功勋授河南左布政使。河南七郡,水旱相仍,数十万难民流离失所,甄完至,即发仓赈贷,奏减夏税,救活百姓以千万计。黄河流经开封城,堤坏,田地房屋悉遭淹没,危及城郭,又值秋汛,浸淫数百里,汪洋一片,运道不通,甄完协助都宪徐有贞修筑堤防,日夜不倦,堤成而河患息。其任地方官前后凡数十年,皆有惠政及民。时朝廷遣六部按行天下考察,唯独甄完所治以政绩卓著而免考,朝廷因遣少保于谦谕其意,其受当朝皇帝知眷如此。居官清俭,夏常服苎葛,右方伯马公,因一同出席宴会,暗地请计工制青纱一件赠送给他,他感其诚意而珍藏之。
衣锦还乡
甄完为诸生时方贫困,父曾受寄乡人百金,父与乡人俱殁,甄完密召其子还之。既贵,始终不渝其操,朝廷正想大用其才,而甄完因感官场风险莫测而屡请退休回家(后来英宗复辟,清除景帝时期大臣,连于谦也被无辜杀害,果然印证了甄完功成身退为明智之举),景泰五年致仕归里,十年后卒于家,享年七十四岁,葬苍骊山。
人物评价
甄完出生贫寒,好读书,勤攻苦奋,励于晨窗夕灯,一言一行,必以古人自期待。从政四十余年,而任地方高官达二十余年,扶颠持危,多所建树,为上为下,功烈昭炳。持大体而不存行迹,外柔内刚,权贵一无所阿,励行清白,奉给之外一毫无染,复自隐晦,不市廉而求人知,平居手执一卷,至老不废。其高风亮节,堪为后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