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湛姓网 > 湛氏名人 湛氏名人

湛玉书的科研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湛姓展区



湛玉书,男, 1955年12月生,重庆垫江人,中共党员,教授。1994年2月至今,先后担任长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主任、主任,长江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人事处长。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现为重庆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理事。

 

个人经历

1981年7月毕业于涪陵师专中文专业,同时留校任教。1987年7月至1987年8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高级讲习班学习汉语史;1988年10月至1990年7月,考入陕西师范大学汉语史硕士研究生班攻读汉语史;2004年9月至2005年7月,进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作访问学者,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从教以来,主要担任古代汉语、训诂学、文字学等课程教学,也曾担任过形式逻辑课程的教学任务。1994年2月至今,先后担任长江师范学院(原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副主任、主任,长江师范学院(原涪陵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现为重庆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理事。

 

科研情况

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词汇学,也涉足民俗学研究领域。出版《左传纪事精选》(合著)、《史记全本导读辞典》(合著)、《三峡人的食俗》(主编)、《重庆民俗风情》(合著)、《大学生学术(毕业)论文写作导引》(主编)等学术专著5部,在《古汉语研究》、《语言研究》、《河南社会科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重庆市政府颁发的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获涪陵区第七届、第十一届乌江文艺奖共两项,为重庆市优秀教师涪陵区第一届第一批、第二届第一批科技拔尖人才,长江师范学院第一届第一批学术带头人。

长江师范学院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素有"乌江门户"、"千里乌江第一城"之称的重庆市涪陵区,是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支点上唯一一所本科院校。

 

学校是一所重庆市属普通本科院校,2001年由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成立于1931年的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和涪陵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涪陵师范学院,2006年9月,由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

 

截至2013年底学校有李渡、江东和建涪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2000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建筑特色鲜明,是读书学习的理想场所。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亿5千多万元。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9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59个。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拥有各类载体文献192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38万册;购置和自建各类专题数据库14个,数字资源总容量25TB。

 

校训

 

学高身正

 

"学高",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要成为后学的师表。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师者惟有"学高"方可"传道、授业、解惑"。"身正",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在思想、行动、待人方面要光明正大,成为社会的楷模。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师者惟有"身正"方可立己树人。"学高"和"身正"是教师执业的资本,是其之所以为"师"的根本所系。"学高身正"充分揭示了德与才的内在统一,它不仅是教师从教和做人的基本准则,要求教师在学校里做学生的表率,在社会上也应成为大众的楷模;而且也是学子从学与做人的基本准则,要求学子在学校里既要学业有成,更要为人正直、品行端正。"学高身正"作为我校校训,是学校师范性质的精神阐述,也是实践"以师为师,师从师出"的教师教育理念的文化认同。既具备渊博的学识,做知识传授者;又具备高尚的师德,做道德引导者。

 

敬业自强

"敬业",语出《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指严肃认真地干好本职工作,对学业﹑职业﹑志业均应敬而重之,且要立志全力追求自身能达到的事业顶点。"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即人应自强不息,保持顽强的进取精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具有一种"仁以为己任"和"死而后已"的无畏精神。"敬业自强"作为我校校训,要求广大师生时刻体现出对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自觉认同,在本职工作中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在气节、操守、品德等方面应不屈不挠、战胜自我、永不懈怠,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怨天、不尤人、不自暴自弃、不丧失信心,力求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