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全章质夫
福建 浦城 初学敏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这首著名的《水龙吟·杨花》正出自章楶(字质夫)之手,此词一轻流传,备受名家称颂,多人和韵。苏东坡便写有《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但与章质夫词相比逊色不少。清著名文学家梁章钜说:“质夫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可谓曲尽杨花妙处,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
由于章质夫杨花词功底厚,格调高,众多名家仰慕,争相唱和,继东坡之后,李纲亦有和韵,直到明代仍和韵不绝。明初文学家宋濂、万历年间吏部尚书赵南星、崇祯年间词人钱继章均写有《水龙吟·咏杨花和章质夫韵》,世人称章质夫“词有织绣功夫”。
章质夫的主要著作有《成都古今诗集》6卷、《寄亭诗选》。
章楶字质夫,建州浦城人。章及第八世孙,章仔钧第五子章仁徹支派下章访子。宋治平二年(1065年)中进士,礼部考试名列第一。章质夫不仅是文学家,更是北宋名将。当时朝廷对西夏实行割地议和,把葭、芦、安、疆等四寨归辖西夏,致使西夏更加骄模。章质夫认为西夏是嗜利畏威的,如不给予惩创,边境就不得安宁。于是,他率军征讨西夏。西夏派兵围攻环州,章质夫派骁将折可适埋伏在洪德城,待夏兵前队过去,突击后队,斩获甚众;同时又在牛圈和积水处投放毒药,毒死夏兵马匹很多。从此章质夫声名大震,被任命为权户部侍郎。绍圣四年(1097年),哲宗咨询边境形势,章质夫又献良策,哲宗诏令他知渭州(今甘肃平凉)。到任后,经过实地勘察,他提出在葫芦河川筑城堡,占据有利形势迫近西夏的策略,公开修缮原有的数十座堡垒。佯示怯弱,暗地里率领四路兵马出葫芦河川,用20天时间,在石门峡江口好水河南边筑起平夏城和灵平寨。刚兴建时,西夏恃众进攻,章质夫迎击并击败西夏,进而构筑环庆、鄜延、河东、熙河等城。西夏对此深感惊愕,却又不敢妄动。宋朝边防得以巩固。
绍圣五年,西夏召集十万兵马围攻平夏城,用土填没护城河,以高车直逼城下。由于章质夫防御严密,猛攻十余日还是攻不下来,只得准备撤备。章质夫侦察到西夏兵放松戒备,便派遣折可适、郭城率轻骑夜袭,直攻其营帐,活捉西夏统军嵬名阿里、西寿和监军,歼敌三千多人,缴获牛羊十万只。哲宗接到捷报,亲自到紫宸殿授贺,命章质夫为枢密直学士、龙图阁端明殿学士、进阶大中大夫。
章质夫在泾源4年,开拓1个州、9个城寨。西夏自平夏一役大败后,召集不起兵马,数次向宋朝廷请命求知。西部局势稳定了,边界人民安居乐业。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拜同知枢密院事。崇宁元年(1102年)病逝,追赠右银青光禄大夫、太师,秦国公,谥庄简。
章质生活艰苦朴素,赴任成都转运使时,不带仆从,亲自驾双匹驴驮着妻儿行李,跋涉于崎岖蜀道。他作风平易近人,热爱下属。举用人才,不问出身,即使是执劳役供使唤的人,只要有才干就予以擢用。降将西夏人折可适、李忠杰、朱智用都很听他的话,为平夏战斗中立下了不少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