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翟姓网 > 翟氏名人 翟氏名人

共产党翟惠生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翟姓展区
翟惠生,山东聊城人,出生于北京市,199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10月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中文名 翟惠生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北京市 出生日期 1956年5月 职    业 公务员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性    别 男

目录

1 人物简介

2 言论

▪ 善于媒体,善管媒体

▪ 桥梁纽带的作用

▪ 新闻走廊

▪ 新闻界对外交流

▪ 媒体变化

▪ 角色转变的感触

▪ 新媒体的发展

人物简介

翟惠生   ,男,汉族,1956年5月生,山东聊城人,出生于北京市,199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3月参加工作,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曾任中国食品报社记者,光明日报社科技部、国内政治部记者,光明

翟惠生

翟惠生

日报社国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1996年2月至2006年5月任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其间:1996年9月至11月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6年5月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副部长级)。

2006年10月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现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言论

中国网络电视台3月5日消息:今天,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京开幕。下午一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翟惠生来到中国网络电视台演播室,接受了本台记者的专访。

作为一个资深报道两会的媒体人和全国政协委员,翟惠生委员在访谈中畅谈了两会热点、自己参政议政的亲身感受,并对网络新媒体发表了积极的评价,他表示:新媒体是国计民生的催化剂,但讲究迅捷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作为新闻媒体的责任感。 此外,翟惠生委员还高度评价了中国网络电视台,并寄予厚望:中国网络电视台这个名字太响亮了,一定要追求高品质,对中国老百姓负责。

以下为访谈实录。

善于媒体,善管媒体

主持人:中国网络电视台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复兴访谈两会特别节目。我是主持人。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我们中国网络电视台非常容幸邀请到全国政协委员翟惠生,欢迎翟书记。

翟惠生:非常高兴能到这儿来作客,我也向网友们问号,祝大家心想事成。

主持人:谢谢您的祝福。可能很多网友朋友们,尤其是不是从事新闻工作这些朋友们,他们对中国记协不是特别了解,对于我们而言,我们新闻工作者感到特别亲切,像中国记者之家一样,而且像大家长一样,保证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我们特别想问您,尤其我们都知道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李长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努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切实做到善待媒体,善于媒体,善管媒体,您给我们解答一下,您作为记协副主席,如何在未来发展当中很好执行和落实这些要求?

翟惠生:中国记协大家不太熟悉情理之中,为什么呢?他是1937年范长江倡导成立的青年记协,后来变成中国记协,文革当中它停止工作了,直到八十年代的时候才又开始恢复。它就如同联系文学艺术界的文联,和联系作家们的作协,联系妇女的全国妇联,联系工人的全国总工会,大体相同。但是由于它联系的是新闻编辑记者,而新闻编辑记者虽然是一个社会的群体,但是它和社会当中又是相对有特性的一个部分,所以由于面对对象不同,如同您刚才所说的,新闻界比较了解它,社会可能对它了解更欠缺一点。

而对于我们联系的对象,新闻媒体反而社会更能够更多了解,因为社会人看到的都是媒体的报道,中国记协不搞报道,但是它的最大职责就是党和政府联系新闻界的纽带和桥梁。这个话提了很多年了,从一开始就提,所有这种行业协会都叫纽带和桥梁,但是我们现在提出来,必须要彰显桥梁纽带作用的时代特征。什么叫时代特征?那就必须是按照新闻规律办事,为新闻界服好务,服什么务?我个人认为是,不仅不光是八小时以外的服务,更关键的是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围绕党和老百姓关心的主流、热点、焦点问题,而且又是现在新闻界需要报道的重大问题来做新闻服务。

新闻服务指的是什么,关键是新闻信息服务和倡导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这个方面的服务。为的就是通过我们这种服务,能够让编辑记者能够获取更丰富的新闻资源,能够更好地把握舆论导向,能够写出好稿子,做出好节目,能够把党的声音告诉给老百姓,把老百姓的诉求又通过我们新闻报道的方式更好地能够反映给中央和国务院。这样才是一个桥梁和纽带,才是一个桥梁纽带的时代特性。

桥梁纽带的作用

主持人:我记得您曾经提到这个桥梁纽带的作用,但是您特别提到在发生这个作用的过程当中亲和力特别重要。

翟惠生:对,最近长春同志概括的善待媒体,善管媒体,这几个善对于中国记协来说尤为重要的,善用,善待,善管,首先我们做出一个表率,我们是一个温馨和谐的记者之家,当时有位领导跟我说,中国记协楼里面什么时候热闹起来了,就证明你们的工作有了成效了。我始终认为我的工作和新闻界的期盼,和领导的要求有差距。因为现在中国记协的大楼比过去热闹了许多,但是还没有完全热闹起来。

比如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记协整改的时候,我们举办了,也可以说创办了叫记者大讲堂,这个记者大讲堂,主要就是围绕着重大报道战役,给记者做一些辅导式的讲座,我们还对境外的包括外国和港台,驻华,驻京的媒体开办一个新闻茶座,也是定期跟他们在新闻信息上有沟通。大家很欢迎,也很期盼我们能够频率更高一些,办得质量更好一些。

但是在初期的时候有一次一个新华社的年轻记者来到记者大讲堂,当时我们讲的是中国应该怎么样应对金融危机的问题,问题很热点,他也很感兴趣,但是他说我真是第一次走进中国记协的大楼,过去都是我们领导来,我们没有机会来,我们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他这句话对我触动很深。我就觉得我们这一步迈对了,就应该请一线的编辑记者多到记者之家来,儿女都不回家,说明这个家不温馨,只有他们真是心甘情愿出自于内在需求走进来了,说明这个家才有亲和力,说明这个家是很和谐的。所以我还是说,一个人也好,一个单位也好,找别人的毛病很容易,学会反观自己是最难的一个事情。那么现在我觉得这个事一定要反观自己,我们的工作有差距,恰恰也是给我们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余地。我还想带这个认识上,在这个方面不断朝前推进这个工作,因为我自己本身是记者出身,我最愿意跟记者交朋友,我一生当中最难忘的经历也是我当普通记者的那段经历,那是最朴实无华的,所以我希望更多的编辑记者跟我们能够走进一个大门,大家这关键是看我们给人家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人家需要不需要,一定要应人之所需,不做到这样,就你回家来,这没有用的。

新闻走廊

主持人:我知道您特意设计了新闻走廊,里面有特别温馨的图片等等说明的文字,让儿女回家的时候,能够感受到那种温暖的气氛,下次还想来。

翟惠生:那个是,因为中国记协大楼,是一个四层的楼,不高,我觉得不在楼高与低,也不在大小,我一直在提倡,作为中国记协应该再增加楼的文化含量和新闻含量,于是我们在这种思维下,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就做了一个新闻历史走廊。是展示了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闻事业的七十年重要的节点,包括人,包括事,或者包括一些重要的报道。尽管这是一个初步的,但是对于很多新闻工作者来说,当他们看了以后,觉得很新鲜,这是从教科书里面读不到的,换句话说,也可以是一本浓缩的教科书,他只要浏览一下这个展览,他马上就知道七十年来,原来有这么多,有这几个先驱,有这几篇重要的报道,那就成了,纲举目张,纲有了,其他更好说了。

新闻界对外交流

主持人:为什么特意提到这个事,我发现很多走进中国记协大楼的记者们,对新闻历史走廊印象都特别深刻,回来之后也是都跟大家一起来交流。

翟惠生:对,不光咱们国内的记者,因为我们那承担着新闻界对外交流的任务,长春同志说让我们发挥民间新闻交流的独特作用,所有境外的新闻代表团基本是由中国记协来接待,或者来组织安排的。这些境外的媒体记者和编辑走进来的时候,他们最驻足时间长的地方,用镜头对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这些新闻走廊里面所展示的这些人和事件。我给你举个例子,比如去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我们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报道可以说是浓墨重彩,可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那一天的报道,就是新华社发了一个消息通稿,他是新华社一个记者写的,这个原文就用原版式人民日报刊登的原版式刻在中国记协新闻走廊上,一千字读来琅琅上口,对今天所有编辑记者写消息是一个范本。当然,还有后来最著名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我们也是原文搁在上面,有两位记者的塑像。

媒体变化

主持人:非常珍贵。其实我们把您请到央视网作客的消息提前挂了出去,征集很多网友的问题,接下来聊天过程当中也会通过,把一些网友问题带过来,请您给他们解答。我们知道您曾经担任光明日报的副总编高级记者,现在是中国记协的领导,您从一线报道者,报道策略的制订者,都参与全国两会,有网友想问您,从这些不同的视角,您觉得这些年来在两会报道中,从记者的装备,还有媒体采访的规模,上会媒体类型等等,都有哪些变化?

翟惠生: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如果说我和两会的情结,我当政协委员是这一届才当,到今年应该是第三年参加政协会,但是在此之前,我参加两会的报道,从1986年开始到2006年,整整二十年。二十年里面,我确实感到变化的核心是什么,新闻,记者记者,就是记录新闻的人,他确实是历史的见证。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确是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大变化的二十年,也是世界发生剧烈变化的二十年,而所有这些变化都浓缩在了为期半个月不到二十天的两会报道里面。您刚才所说的记者装备的变化,采访手段的变化,这个是很重要的,但是它还是一个表层现象,最深刻的变化我觉得就是每一年的两会它都是一种理论创新,思维创新,实践创新和我们工作创新,以至于国际民生改革创新真实的记录。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两会的报道就是一个时代符号的强音,只有在这个时候,各方面人士都汇集到两会上,是一个大合唱当中都是高音符,都是精英,不论哪个方面的代表,无论是领导还是基层,肯定是大家选出来的,而且大家信得过的,也能代表说话的人,这里面他们应该都是高音区。所以我们的报道,每年两会报道都是浓墨重彩。这个里面我就感觉到新闻报道,两会的新闻报道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新闻报道,就是一句话,是观点式新闻。两会的场景报道,不是不可以找到,可以找到,活泼的场面,或者是讨论的镜头,大会的会场,但是它核心是观点性新闻。那么就是这个观点性新闻,我觉得就是刚才我说的,是体现出我们理论、思维、实践、工作几个层面,这个里面确实是变化太大了。大得我觉得作为一个老记者,如果你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你自己的思维跟不上时代潮流,你不能够跟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你把握不住当今国计民生的脉搏和规律,你报道搞不好。而且我越来越感觉到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就是我们编辑记者越来越知道要了解大局,在大局下做文章,在大局下思考。

什么是大局?就是总书记现在所说的,世情,世界的情况,党情,党中央的情况,国情就是我们国家的情况,还有民情。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就是越来越把国计民生这四个字体现得淋漓尽致。最开始一说两会,是以国计为主,国家之大计为主,党和国家提出什么政策,什么部署,什么思考,而后来,又把老百姓所关心的一些问题又反映到了两会上,特别是这几年,逐渐信号越来越强烈。而最关键的是,我们新闻界现在学会了把国计民生,不是成语,而是一个习惯用语,辩证的关系在新闻报道中确实处理的不错。怎么叫不错呢?就是把国家之大计落在民生头上,换句话说,把国家大计,做老百姓能够听得懂,愿意听,而且能够入脑入耳入心的变成报道,而又把民生问题来折射出国家之大计。什么是民生,自来水管换了是不是民生,是民生,下水道漏了是民生,但是那是小民生,更有大的民生。包括如同我们现在所说的,投资,贷款,就业,楼市,股市,房市,入学,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等都是民生问题,而他没有孤立去看民生,而是和国家大计结合起来了,所以国计民生确实要联系在一块儿,里面有必然和辩证的关系。

角色转变的感触

主持人:那您作为一个资深报道两会的媒体人,现在成为了全国政协委员,角色这样一个变化,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您今年的提案您能不能着重的给我们分析一下,比如您可以拿出一个或者两个提案当中您觉得比较重要的,跟我们网友也分享一下。

翟惠生:我觉得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都是来自人民中间,不管职位高与低,我觉得当你走出单位大门的时候,你融在社会的人流当中的时候,你是一个普通的议员。当然,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你是要做表率,但是我指的是我们的心态,我们的感觉是社会当中的一员,要学会换位思考。不管当记者还是当委员,就是我刚才所说的,要想反映民生,首先要了解世情国情,要把民生放在我们大局里面考虑一下,看占到什么样的位置,什么样的份量,它对国家之大局产生什么样的震慑作用,或者更大的促进作用,这样问题需要我们集中把握的。当然,委员来自不同的界别,各自的视角也不同,接触面也不同,有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屁股决定脑袋,你坐在什么位置考虑什么问题,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参政议政,或者说是建言献策来说,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绝大多数老百姓共同关心的话题,也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也热切希望能够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逐步解决的问题。

还有一些社会深层次的矛盾,逐步需要解决的,我们可以做一些前瞻性的提议或者分析,以供决策者们来借鉴。比如说,我在政协这个组,昨天我做了一个很简短的发言,我提了有一个感受,一条建议。一个感受就是昨天我听了贾庆林同志的工作报告以后,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就是他说政协如果说存在不足的话,还是在理论,政协的理论创新方面还有差距。理论创新才能指导工作和实践创新,我觉得这一点提得非常好,因为大家都说,刚才你说中国记协是干什么的,有的老百姓问政协是干什么的,他不知道,中国特殊的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是为很多人所了解的,特别是海外,政协干什么的?不同于国外的两院,它是政治协商制度,怎么个协商法?你的政治作用是什么?你在整个国计民生当中,你应该定位和所发挥的作用有什么时代特色,所说的理论创新是什么呢?就是应该,十七届四中全会所提出来的,时代化和大众化,要敢于面对现在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政协在什么方面需要创新,你这样能跟老百姓的脉搏跳在一块儿了,我们现在关心政协干什么,我们直面这些问题,我们在政协建设理论上有所突破,回过头来肯定能够指导我们为党建言献策,为老百姓服务的这种职能,肯定是这样的。

我提几条建议是什么呢,我觉得我在新闻出版组,大家都觉得一个共同的,政协委员的提案就是在两会期间能够集中表达,日常怎么办,实际上本身政协他政协会议,他叫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他就是一年开这么一次会,我觉得是一个持久战和歼灭战的结合。持久战是一年里面永远存在这个东西,歼灭战指的是集中开两会的时候,是很集中的一次,这么一种曝光。但是这种想法我觉得很对,我觉得更应该抓更大的方面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作为新闻界,特别要考虑我们的舆论传播能力,现在谁具备了舆论传播强势,那他可能占领的面就更大。而政协恰恰由于自己感觉发挥作用不足,或者说老百姓还不了解你,就证明恰恰需要我们能够增加政协的政治作用和对国计民生所起的这种作用的传播能力,这恰恰是新闻界应该承担的一个使命。至于怎么传播,那是战术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但这种思维,战略层面的思维应该有。

新媒体的发展

主持人:近几年新媒体的发展大家特别注意到,由于它的特性使两会报道更加白热化,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有一个促进及发展的作用,我们有网友非常关心,因为网友经常上网,跟新媒体特别近。特别关心,您觉得新媒体在向两会重大题材的报道当中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尤其是像新媒体具有这种互动性强的这样一个特点,如何把这样一个特点和优势在报道这样一些重大严肃题材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发挥出来?

翟惠生:我觉得新媒体是国计民生的催化剂。它传播能力和传播速度,和覆盖面是任何媒体都不可比拟的。你比如说咱们俩之间谈话,现在可以传播出去了,如果说是作为广播电视的节目传播出去,它是立体的,但是除了直播以外,它还要等一个时间段的播出。作为平面媒体来讲,即使今天早晨采访了我,也必须明天早晨刊登出去。但是新媒体我觉得跟传统媒体,包括跟广电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大家在一个舞台上竞技,就是看谁能够占领舆论的制高点。

而舆论的制高点这点,我觉得大家看网络比较迅捷,也比较方便,但是这个里边我还真做了一个调查,网络它是不是主流媒体,我现在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为什么?我告诉你,主流媒体我们归纳有三条标准,有人归纳六条,浓缩成三条。第一是受众,第二是有效传播,这个网络没有问题,第三条有一个标准叫主流价值,一个网络有自己的主心骨。比如传统媒体像人民日报,他是什么,他是中央媒体排头兵,新华社也有自己的定位,他是国家信息总会,新闻信息总会,比如光明日报是面向知识分子的报纸,网络在第三点上还需要继续成熟。所以有人说,网络是个大超市,是获取信息的地方,但是获取信息对信息的认可度,或者说是信任度,它还需要从纸媒或者广电媒体上去证明。这就因为网络有的时候个比如今天说了一个观点,一个小时以后马上又推翻这个观点说事实是这样的,可是我觉得,纸媒和广电媒体基本不会这么做,他必须对这个东西要有一个确认了以后,确信以后,按照自己的新闻观点提出这么一个新闻报道这个东西来。而网络它为了快,这是它的特点所决定,这是它自己的规律,恰恰在打造主流价值这个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走向成熟。

所以我回到两会报道话题上来,老百姓可以从网络上获得两会的海量信息,但是对这些海量信息的印证,我想除了看网以外,他可能还要听听新闻联播,可能还要听听广播,有可能报纸上得到一下确认,他只是从你这儿获得这个信息,但是就是你们提供的这种快捷的信息,已经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挑战,因为新闻讲究的是时效,讲究的是第一落点,这个第一落点你们是最容易抢占先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