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应姓网 > 应氏名人 应氏名人

爱国侨领应立人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应姓展区
应立人

  让探索科学的少年成为时代偶像

  经济对于慈善的重要,应立人很早就感受深刻。

  应立人在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因学业出众,被选入美国陆军粒子研究所。一天,所里一位印度导师推荐3名学业优秀而家境贫困的印度学生,希望所里给予3人共5000美元奖学金。大家一致认为这是好事。然而财务长罗登斯上尉不同意,理由是研究所自身囊中羞涩。那一刻,应立人认识到,哪怕他以后当上研究所所长或大学物理系主任,也必须得有钱,才可以帮助学生。

  求人不如求己。他决定暂时离开学术界,先赚几百万美金,再回研究所。没想到成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若干年后,生意成功了,他也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易。

  “不易”的钱挣来后,源源不断被他用到资助教育事业、兴建留学生活动中心等学术项目中。乃至后来范围扩大到涵盖3个郡,200万居民中约四分之一人群接受帮助的应立人博士联合慈善基金会中心等非赢利项目。同时又设立“应氏七郡青少年科技竞赛”和“应氏桔郡科技竞赛”。

  应立人所以办这两项科技竞赛,他认为:“同国内青少年一样,美国的好多孩子也迷恋明星、时尚,甚至更肤浅的东西,这是特定的年龄心理造成的。他们需要引导,需要榜样。所以社会有必要帮他们,为他们营造好的环境,树立好的榜样。”

  当时佛罗里达州及各个郡也都有政府的科技竞赛,奖金100美元。应立人觉得奖金太少,不足以激励学生,更不足以使获奖者成为青少年羡慕崇拜的偶像。他把特奖设为5000美元。除了奖金,还有10K金与水晶制成的奖牌,高贵,大气,时尚,尽显爱科学的光荣,特奖的尊贵。

  大赛结束后,中心组织媒体,大张旗鼓报道得奖学生的作品及事迹,在社会上造成一种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施比受有福

  快乐无处不在

  应立人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4岁时,父亲带他来宁波看爷爷,就已把“家乡”的“种子”播在他幼小的心田。长大后,应立人又带着儿子孙子来宁波,多次捐资助学,把“家乡”这颗“种子”,播给一代又一代。

  作为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名誉校长,每次回学校,他都有机会和师生谈上几句。他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将爱国的思想,将应氏家族在美国的成功经验与师生们一起分享。他对学生讲“学无止境、立己立人”,讲“施恩不望报,饮水必思源”,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数千年的儒家思想与文化,和着纯真的乡音从这位“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宁波帮人士口中倾诉出来,让你恍如置身文学大家的讲堂,全然忘了眼前是美国纽约理工大学的物理学博士、中美贸易促进会会长。

  应立人形容人生好比一座山,人人都在爬山。有人选的路直一点,有的弯路多一点,有的陡一点,有的坡度低一点。我们看看邻近路上的人,因行走的不是我们同一条路,便以为他们在走错路。实际上到了山顶往下看,大家都在爬同一座山。如果人人能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人类的明天一定更美满父亲应行久一个享誉美国政坛与华人世界的名字

  

     应行久祖籍宁波,生长于上海,在当拍卖行老板的父亲应怀庆的关爱中长大。在上海沪江大学读完商课。1947年赴美国经商,之后回国,1955年再赴美国定居。在美国拼搏数十年,创立了大中集团,产业涉及美国迪斯尼乐园中国馆、航运业、旅游业、连锁餐馆、连锁百货商店、地产开发、投资开发,成为美国华人十大财团之一。

  “爱国”是应行久人生的精神坐标,“勤奋执着”是他事业成功的秘诀。

  在应行久先生的办公室里,挂满了与中美各界各派人士合影的照片。这里是中国通向美国政治与贸易的重要驿站,是中美友好的桥梁和纽带。

  中美建交后,中国要在美国设立总领事馆,应行久受有关部门委托,寻觅适当馆址。他尽心尽力,积极奔走,代为洽谈,终于在纽约42街第12大道购下了现在的总领事馆馆址。

  1978年5月5日,应行久以美国大中集团总裁、全美华侨总会董事长、美国华商总会永远总顾问的身份,召集纽约市15个华人团体举行盛大宴会,欢迎北京动物园两只熊猫抵美。

  他多次参加广交会,对我国外贸工作提出许多积极建议,受到有关方面高度重视。由于应行久对中国改革开放和中美关系发展中做出的杰出贡献,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了这位著名的爱国侨领。

  2001年,应行久在美国逝世,享年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