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应姓网 > 应氏名人 应氏名人

物理学家应崇福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应姓展区
应崇福,1918年6月15日生于中国宁波,物理学家、超声学研究奠基人、声学领域著名教育家,中国声学学会第一届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创建者之一,,中科院院士[1]  。

应崇福是中国超声学研究和检测超声等诸多超声应用的开创者之一。50年代在美国发表的有关固体中超声散射的论文,是国际上该领域的开拓之作。他在固体中超声波散射、电压换能器瞬态特性、功率超声、晶体声学等超声学的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历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室主任、副所长,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在组织推动中国对超声学的研究和技术应用以及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重要成果[2]  。

2011年6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3]  。

中文名 应崇福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中国宁波 出生日期 1918年6月15日 逝世日期 2011年6月30日 职    业 超声学家,中科院院士 毕业院校 华中大学 主要成就 在超声学的研究和技术应用以及承担科研项目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代表作品 《超声学》 性    别 男

目录

1 人物生平

▪ 学生时代

▪ 留学美国

▪ 超声研究

2 人物成就

3 所获奖项

人物生平

1940年毕业于华中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士学位。1940年-1941年以及1943年-1948年任教于华中大学物理系。

1944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获硕士学位,

1951年-1955年在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进行超声学研究工作,

1952年在(美国)布朗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

1956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继续超声学研究,先后在物理所、电子所、声学所任研究员,曾兼任室主任、副所长。

199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在超声学范围,对超声在固体中的散射、超声压电换能器的行为、压电晶体中和人体软组织中的超声传播、功率超声、激光超声等等方面,合作发表论文约百篇,其中对固体中声散射的早期论文是国际上本领域的奠基之作。

应崇福长期从事超声学的研究,涉及超声学的多个方面。其中50年代发表关于弹性介质内球形障碍物对超声散射的理论性论文,开拓了国际上超声在固体中散射领域的现代研究;80年代独创地用显示方法系统地观察了玻璃中多种障碍物对超声散射的连续过程,并部分进行了理论分析。对超声压电换能器提出了几项新的理论,包括换能器辐射超声的新的第二机理;对压电介质中和表面上的超声产生和传播,发现了压电介质内的电磁,声头波。在超声应用方面,曾主持承担几项国家任务和由于两项发明获得国家奖。对超声学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起过一定的作用。

主编《超声学》和与人合写《超声在固体中的散射》专著、出版《应崇福论文选集》,存于宁波市图书馆“地方文献,甬籍名人名作库”。

1993年担任中央电大大学物理课程"声学"专题主讲教师并主编教材《大学物理--当代物理前沿专题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任《应用声学》期刊主编至今、美国《波动》及英国《超声学》的国际编委。指导硕士生及博士生20余名完成学业。获国家奖4项及中国科院奖2项。曾任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事长等职务。

学生时代

应崇福生于宁波长于武汉的一个重视教育的家庭中。小的时候他上的是私塾,老师不教纯中文以外的课程,自己的英语和算术全靠父亲和干爹来教授,正因为如此,为他的英语成绩奠定了好的基础。1938年武汉沦陷后,20岁的大学生应崇福跟随(武汉)华中大学搬迁到中国的西南边陲,云南大理。1941年,应崇福到西南联大研究生院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这一年的物理专业只招收了3名硕士研究生。他描述那是“苦中充满魅力”的岁月。考上名师云集的西南联大,让年轻的应崇福既兴奋又倍感压力。尽管此时中国国内环境动荡不安,但西南联大的师生仍然坚持研究学术、教书育人,战争反而坚定了他们的信念:自己所学、所研究的成果将来定会在中国的土地上有用武之地!作为学生,应崇福的生活过得相当艰难,上课之余靠做家教来赚取生活费。谈到联大对自己一生的影响,应崇福说:“在联大,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科学的学术思维方法,学会了怎么思考问题,对学术、对真理的追求,研究学问切忌浮躁,做人更不能斤斤计较。各位名师的传授使我的知识面扩大了,极大地加强了各方面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两年联大时光,为应崇福打下非常坚实的人生和学问底子。1943年他又从昆明回到了大理,在华中大学教课。1945年抗战胜利,华中迁回武昌,他又在武昌继续教书直到1948年。

留学美国

1948年,应崇福依靠华中大学提供的路费补贴和美国布朗大学提供的助学金,到美国布朗大学攻读博士。当时,布朗大学物理系是国际上超声学研究方面实力最强的机构之一,但1951年应崇福的博士论文却是电子物理方面的,发表的也只是很短的两页。因为提出和过去几年不同的机理和观点,仍然得到老师的赞同,以全A成绩拿到了博士学位。应崇福准备博士一毕业就回国,但正值抗美援朝,美国当局禁止全部中国在美留学学生离境,只得在美国滞留下来,在布朗大学研究生院职工的帮助下,在应用数学系的金属研究所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应崇福说:“这个临时工作让我同超声学结下了半辈子的情缘”。

超声研究

应崇福从此闯进了超声领域。此时正是研究所的初创时期,他在接触了最前沿的超声学研究的同时也很快拿出成果。其间,他作出的最有影响和最为突出的重要成就是“固体中超声散射理论”,在当时,对固体中的单体散射还没有人作过系统的研究,这是因为固体中既有纵波又有横波,加之由于当时关心这一问题的人不多。随后,应崇福发表在JAP上的论文逐渐被公认为固体中散射领域的奠基之作、经典之作,成为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超声定量检测的理论基础,一直被国外大量引用。仅SCI检索到的从1980年开始到1996年期间的引用次数就有147次。

人物成就

成立超声研究室

应崇福1956年3月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并参加编制中国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

电子所筹委会成立后,应聘到电子所负责筹建超声学组。1958年成立超声研究室,任主任,在中国首次诞生了超声研究的专门机构和队伍。在这期间,他一方面积极参加北京市科协组织的活动,利用这种机会和场合大力宣传、普及、推动超声的各种应用技术;另一方面,多次到上海等地进行宣传推广工作。1958年去苏联考察前夕,在北京西苑旅社召开了中国超声微型会议。从苏联回中国后,科学院组织大跃进献礼活动,他积极组织超声室全面开展超声诸多应用的研究,献礼30余项。1959年6月在武汉武昌洪山宾馆召开了院内超声会议,1960年在上海召开了中国超声会议,引起了上海市领导的重视,上海率先掀起了超声运动,之后北京积极响应。他积极组织召开了1964年的北京超声应用学术会议,使得超声学的发展回到正确科学的轨道上来。1998年4月,中国超声诊断界在上海举行超声诊断在中国创建40周年庆祝会并为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立碑,特邀应崇福出席会议,并出任颁奖嘉宾。

超声应用

应崇福在重点带领超声室承担国家任务的同时,在中国国内尽可能推广了全局性的工作,如检测仪器和探头的研制等,推动超声在工业检测中的应用。经过开创期间的努力,超声应用在中国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他把握时机,主持召开各种学术交流会,进一步促其发展。这些都为“文革”后中国无损检测学会的成立、电子学会应用声学学会的创办奠定了基础。1978年11月在机械工业部陶亨咸总工程师的推动和领导下,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无损检测学会,应崇福任第一届理事长。随后任国际无损检测委员会的中国代表,多次出席国际会议。为了推动工程技术与基础的联系,他通过北京无损检测学会在香山组织了两期高级基础讨论班,亲自讲授声波的传播理论。为了发展中国的无损检测事业,他连续多年任《无损检测》杂志的主编,积极组织参加国际会议,加强与友好国家的联系,建立双边关系等。由于对中国发展无损检测事业的突出贡献,应崇福被授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立50周年特别奖。在超声学方面,1978年11月中国电子学会应用声学学会在天津成立,他被选为理事长,他通过应用声学学会大力推动中国医学超声、功率超声和超声电子学的发展。1985年10月,电子学会应用声学学会与物理学会声学学会在南京合并成立中国声学学会,他任合并后的第一届理事长。

超声学发展建设

应崇福在中国推动超声学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声学所超声室的建设和发展。“文化大革命”前他根据国际上学科的发展,在室内少有地设立了特高频超声组,同时在检测超声大组内分设了仪器研制、探头研究和与任务结合的检测方法研究等小组。“文化大革命”后期即1972年,国外声表面波的应用迅速发展,他就从超声室检测组抽出精兵强将与微波超声组合起来成立了声表面波组。为了推动声表面波技术的发展,他亲自编写讲义为大家讲课。考虑到声表面波不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涉及到一些相当深的晶体声学理论,又抽调功率超声的汪承灏(现为院士)去主持声表面波组的科研工作。到“文化大革命”之后的1978年,应崇福发现检测超声在各工业部门已迅速发展起来了,一般的工作他们都可以做,而且可能做得更好,遂下定决心作了一次大的学科调整,放下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声全息研究,将检测部分重新组成了检测换能器(发射和接收)、超声传播散射、检测超声信号处理与工业应用及医学超声几个方面,把重点转移到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来。这一决策经过10年的努力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学术成就

1、对固体中超声波的散射,在理论和实验的研究上,取得了创造性和系统性的成果。

在1956年,与人合作,发表了一篇题为“各向同性弹性固体中平面纵波受球形障碍物的散射”论文,开创了国际上固体中超声散射领域的研究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又进一步深化了固体中几种障碍物散射瞬态超声波的理论分析,同时建立和发展了一种称为动态光弹的显示技术,用来目睹和记录透明固体中的超声波和它的传播过程。这样可以核对已导出的散射式,而在理论处理有困难的场合,则直接实验观察散射的情况。2、对压电超声换能器的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关于向固体辐射声波的理论,证明除了熟知“表面换能”机理,另一个前所未知的“声电再生”机理,在厚度模换能器的换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有限尺寸的厚度模换能器,实验观察到,不仅向固体辐射纵波,也辐射横波;理论上和实验上证实了一种叫“应电压”的效应,这个效应是换能器所发射声波波形中首脉冲的起因;推导出圆形压电换能器的二维等效电路,以计入厚度振动和径向振动之间的耦合。

3、在下列多个超声学的领域,发表了一些有新结果的论文:医学超声学、激光超声学、功率超声学、压电材料内部和表面上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油井中声波的传播。

4、出版的书籍中有:《超声学》(主编),1990年(中文)、《应崇福论文选集》(1998年以前的论文)。《应崇福论文选集续集》(1999年—2008年)等共7本。

5、80岁后改行,从以超声检测的研究为主,转到研究声空化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曾负责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项目。

所获奖项

关于半穿孔结构宽频带夹心式压电换能器的研究,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关于超声换能器问题的研究,1985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关于压电体在声电耦合作用下激发产生的弹性波场和振动特性研究,199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