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楚姓网 > 楚氏名人 楚氏名人

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楚宣王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楚姓展区
简要介绍:楚宣王(?―公元前340年),芈姓,熊氏,名良夫,楚悼王之子,楚肃王之弟,战国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369年―公元前340年在位。楚肃王死后无子,由熊良夫继位,是为楚宣王。楚宣王继位后,遣师西侵巴地(四川重庆以东巴国东南)。前343年,发兵灭亡陈、蔡。令尹昭奚恤当权,北方诸国都怕他。楚宣王甚异之,大臣江乙告诉楚宣王,昭奚恤只是狐假虎威,靠着楚宣王的权势作威作福。楚宣王死后,其子熊商立,是为楚威王。别    称楚宣王  

所处时代战国时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楚国  

去世时间公元前340年  

主要成就宣威盛世  

职    业楚国国君  

在位时间公元前369年―公元前340年  

谥    号宣王  

人物生平  

  楚宣王,芈姓,熊氏,名良夫,是楚悼王之子,楚肃王之弟。楚肃王十一年(公元前370年),楚肃王去世。因楚肃王无子,故由熊良夫继位,是为楚宣王。  

楚宣王在位期间,对外“广辟土地,著税伪财”,兼并战争激烈,形势也更加错综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楚宣、威王一方面坚持休兵息民,保持实力,不轻易出击;另一方面则洞察形势,抓住有利时机,也大力加入兼并战争的行列,攻城略地,开拓疆域,使楚国在战国时期出现最强盛的局面。

当时,魏、赵、韩、秦、齐五国势力与日增强,相互竞逐,其中尤以魏、齐二国最为强盛,而魏惠文王东征西讨,南侵北战,成为天下霸王,威摄天下。使楚、秦姻亲,相互照应,共同抵御魏、齐的南侵西征,并取得商洛、泗上的胜利。楚宣王五年(公元前365年),魏、赵、韩西征伐秦,秦与魏、赵战于陕北、河西,与魏、韩战于洛南,连手,打得秦军节节败退,魏取河西华阴、潼关,赵夺榆关,延安,韩取灵宝至潼关。在陕西东南部,魏、韩连手,大败秦军于洛南,兵指商州古道。楚宣王闻讯,举兵十万,经少习关(武关)、商邑(丹凤)至商州,大战韩、魏联军。

楚宣王六年(公元前364年),楚、秦十八万联军于商州丹阳击退魏、韩二十万联军的进攻,并于同年在洛南大败魏、韩联军,魏军败退潼关、安邑,韩军败退洛地三川。当时楚为大国,地阔三千余里,将兵七十余万,与秦世代为姻亲。于是,楚宣王随将商州古道以北的广大地区让与秦献公,秦献公铭感五内。及后,楚宣王挥师北上,与魏军战于鲁阳、禹州,大败魏军,夺回鲁阳、禹州二地,围困魏军于许昌。秦师则与魏军战於石门(陕西)、少梁,秦军虽然大败魏师,但是还不能夺回河西之地。

  楚宣王趁火打劫 楚宣王七年(公元前362年),秦献公去世,其子秦孝公继位,秦国河山以东的强国有六,齐、楚、魏、燕、韩、赵并峙。淮北、泗上之间仍有小国十余个。而秦国仍然荒僻在雍州,东受魏欺,南要楚扶。秦不为各国重视,连权力被架空的周天子都不愿意搭理秦国,不能参与中原诸侯的会盟。于是,他愤然喊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在这一年,秦孝公颁布“求贤令”。卫国人商鞅在这种背景下来到秦国,并很快受到重视。经过商鞅的两次有力的改革举措,使秦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商鞅变法是先秦最彻底的一场变革,它取消世袭的特权,规定按军功给予爵位和田宅奴隶,从此秦国日益富强。楚宣王十六年(公元前354年),魏惠王兴兵南侵,与楚军决战于许昌之南和方、叶西北的禹州、古城,双方投入兵力各二十万,楚军在许昌之南大败魏师,韩哀侯出兵十万助魏击楚,楚宣王见状,随收兵退守方、叶,汝州、禹州、古城又被韩、魏所占。卫鞅乘此机会,率秦军东进,与魏军战于河西,败魏军于华阴,兵指潼关、韩城、安邑。因魏军主力在许昌、禹州与楚师交战,华阴、河西魏军防守薄弱。魏惠文王闻讯,急从晋城、晋中调大军二十万进安邑,于韩城、潼关大败卫鞅,击退秦军的进攻。卫鞅随率军南下,攻击洛川韩军,拓地至商南以北。

楚宣王十八年(公元前352年),齐联合宋、卫攻围襄陵(今河南睢县),魏惠王以韩国军队击败齐等三国联军,齐国无奈,只得请楚将景舍出来调停,与魏国和解。  

楚宣王十九年(公元前351年),魏国归还赵都邯郸,迫赵盟于漳水之上,强迫泗上宋、鲁等十二诸侯国来朝。

楚宣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3年),魏惠王命大将军庞涓率三十万大军伐赵伐齐,齐威王用孙膑退避减灶,示弱骄兵和声东击西之计,于马陵大败庞涓,三十万魏军几乎殆尽。魏国因连年征战,再经此一败,随元气大伤,由盛转衰。魏惠王天下霸主的地位已开始动摇,齐威王更是趾高气扬,以为天下霸主非他莫属。卫鞅乘机率二十万秦军东进击魏,意图攻取魏国河西之地,赵军也乘机尽出邯郸,南下攻取魏国的安阳。魏惠王面对齐、赵、秦的三国入侵,随命大梁、濮阳魏军迎战齐师,魏公子卬率安邑、洛阳二十万魏军迎战卫鞅二十万秦军,自己率军迎战邯郸的赵军。后因公子卬受卫鞅欺诈,兵败河西华阴,随向齐王割地求和,同时让出安阳给赵国,以求罢兵言和。魏国国势一年不如一年。

楚宣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2年),时淮北、泗上之间仍有十几个小国,楚宣王率军三十万东进淮北,齐威王率二十万齐军南下泗上,越王之侯率二十万越军出广陵(扬州),北上淮北,宋君偃也率军十万东进徐州,四国军队为争夺淮北、泗上千里膏腴之地而展开激战,楚宣王审时度势,与越王之侯的二十万越军战于淮北,于江苏淮安、盐城大败越军,越王率败兵退回广陵。楚宣王随挥师北上,于徐州大败宋军、齐兵,夺得徐州,宋君偃率残兵逃回商丘。然后,楚军与齐军大战于枣庄、临沂,双方相持数月,互有胜负,最后,楚军集中优势兵力,于枣庄大败齐军,接着又在临沂打败齐军,齐军向东撤走,夺得日照、连云港等海岸地带。淮北、泗上争夺战以楚军全胜而告终,除了山东的几个小国外,淮北、泗上的十几个小国尽入楚国版图。

正当楚宣王与齐、越、宋三国军队大战淮北之时,卫鞅率二十万秦军出蓝关兵分二路,一路东出洛南,一路东出商洛古道,二路秦军会合于商州,赶走商州西南面丹江一带的数百楚军,接着又挥师东出,夺取具有数千楚军把守的丹凤和少习关(武关),并派大军驻守商洛、丹凤和少习关。把丹江以北,少习以西,连同整条商洛古道并入秦国版图。楚宣王闻讯,命十万楚军驻守淮北、徐州、泗上,率二十万楚军班师回荆州。楚宣王派使者质问秦孝公说:“楚秦世代姻亲,推心置腹如兄弟,昔日我助秦败三晋,并将洛南至灵宝七百里地让与你父献公,约定商州和商州古道乃楚、秦所有,共同经营管理。今你乘我率师东进,兴兵东出商洛,赶走我商州、丹凤、少习驻军,是何道理?莫非你想撕毁楚秦世代姻亲,与楚交恶吗”?

秦孝公听后落泪地说:“这些都是卫鞅背着我干的,只怪我当初把二十万大军的兵权交给了他,而今悔之不及呀”!使者随回荆都禀报楚宣王,秦孝公见楚国使者一走,立即八百里快传卫鞅说:“你有大功于秦,本欲与你共同分享秦国,今楚宣王派使者前来,它日必兴师问罪,奈何。现将商州、洛南、丹凤七百里地赐给你,命你为侯,封你为商,你可自立,不必再回咸阳了”。卫鞅不知是理,随号商君,自立商国,并改姓名为商鞅,接着令军士大兴土木,建造从商洛到商南的第一座规模宏大的城池商邑(在现丹凤县),阻断商洛到商南的商州古道,并增高加固少习关,以大军十万驻扎商邑、少习,大军十万驻扎商州、洛南,并招兵买马,扩军备战。楚宣王大怒,正想举兵讨伐卫鞅,前方快马来报,齐威王正聚集军队,南下泗上,魏惠文王举兵南下周口。楚宣王西伐卫鞅的事随暂时放下,令大将屈武(屈匄之父)率十万楚军驻守商南、浙川,然后移师十万于周口、阜阳,十万于徐州、淮北。魏、齐军队闻讯,随不敢南下。翌年,楚宣王重病,岁末死,在位三十年。临死前,乃念商州楚地。

史籍记载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战国策·卷十四·楚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