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严姓网 > 严氏名人 严氏名人

革命军严立三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严姓展区
简要介绍:严立三,人名,同名人士有国民党陆军中将,又名严重(1892-1944)湖北麻城人。高级讲师,1937年9月生,江苏如皋人.原江苏省南通纺织工业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空调纺材教研组组长,高级讲师。下面分别详细介绍。人物简介:

严立三(1892-1944),又名严重,字立三,别号劬园,自称为劬丁 ,湖北麻城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曾经担任过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学生总队长、训练部长,被称为“黄埔良师”。北伐时,他出任东路军第二十一师师长,屡挫强敌,赢得了“北伐名将”的声誉。抗战期间,任湖北省民政厅厅长、代理省主席,为人清高,超世不群,被视为1。

人物生平:

严立三之父曾在安徽任县知事,为官清廉,在当地政声颇著。父亲英年早逝之后,家无余财,孤儿寡母,生活十分清苦。严立三少年时不苟言笑,学习勤奋刻苦,富有理想,成绩十分优异。当时正值列强侵凌日亟,外患严重,清廷腐朽无能,官吏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为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严立三16岁时考入安徽陆军小学,先后进入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深造。

1924年,严立三来到黄埔军校工作。先后在第一、二、三期任总队长。在此期间,以身作则,对学生管理严格而又呵护备至,平易近人,诲人不倦,甚受同学敬佩,被誉为“黄埔良师”。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严立三被任命为第二十一师师长,率部出征,军纪严明,沿途秋毫无犯,深受人民欢迎和支持,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胜利,严由此得到“北伐名将”的美称。

严立三离开黄埔军校以后,一直跟随蒋介石中路北伐,1927年宁汉分裂时,他担任北伐军21师师长,驻兵九江。蒋介石惊闻周恩来与朱德在南昌起义,急电21师就近围剿,严立三因与周恩来过往甚密,不愿以兵戎相见,故而迟迟不前,因此次年被蒋介石用明升暗降的方式解除师长职务,调任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厅长(后改为军政部)。

时值农工党创始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邓演达通电反蒋,被杀害弃尸南京街头,无人敢去收尸,严立三与邓演达是金兰之好,忍悲冒险为其收尸。对蒋介石排除异己、乱施杀戮深恶痛绝,1928年冬天,严立三愤而辞职,抛掉所有的军政事务,独自一人隐居庐山,在太乙峰下面修建草屋劬园,开垦荒地、自食其力,每天与樵夫农夫生活在一起,靠自己辛勤耕作的收成糊口。在这期间,他的下属陈诚经常到庐山去看望他,蒋介石也经常捎信问候,并一再邀请严立三到南京居住。1930年严立三回武汉看望生病的妻子时,蒋介石派人秘密前往武昌,捎去上将军服,授予严立三冯阎大战军事总指挥、上将军衔,都被严立三拒绝,他依然回到庐山草屋自耕自食。

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让出沈阳城,日军长驱直入,辽宁、吉林、黑龙江4个月内相继沦陷。  

1935年6月,“何梅协定”签定以后,华北危机日趋严重。严立三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丧权辱国十分愤慨,对中华民族的前途非常忧虑。他报国无门,心情惆怅。

1936年,严立三只身北上去陕西谒黄帝陵。他肩挑简单行李,沿途考察山川形势,访问民间疾苦。这次谒陵他一直是徒步往返,历时三个多月,在黄帝陵前,严立三洒下了悲愤的眼泪。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再邀严立三出任公职。严立三认为保家卫国、共赴国难是军人天职,不能等着做亡国奴,这才答应下山。是年10月严便到南京请求上前线,后来蒋要严立三回湖北任省主席。严立三见和他同去的何成浚曾担任过湖北省政府主席,便一再推让。11月,行政院发布何成浚任湖北省主席,严立三为民政厅长的政府公告。

1938年6月,蒋介石改组湖北省政府,派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诚兼任湖北省主席,严仍兼民政厅长。看到日寇在中国奸掳烧杀、横行霸道,他非常激愤,题字“不共戴天”于宜昌三游洞石壁,表示与日寇抗战到底的决心,也激励全国人民与侵略者不共戴天!  

这时,陈诚身兼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忙于军事,无暇兼顾,省主席由严立三代理。严立三为人有侠骨,不循私情,敢于碰硬。在代理湖北省主席期间,力主禁鸦片烟,特别禁止公务人员吸食鸦片。恩施县政府会计主任吸食鸦片,经严立三批准处以死刑,这件事在当时引起很大震动。接着严立三又以省政府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的名义,下令规定,凡吸、售、种、运、藏鸦片烟者,一律处以死刑。沙市警察局长朱鼎钧,是严立三亲自选用的人。朱敲诈一商行法币2000元,严派人查证属实后,命令第四区专员金巨堂,将朱鼎钧逮捕解省。金与朱是老乡,关系密切,多方包庇朱而不执行严的命令。严立三亲自派保警队去沙市,将朱鼎钧押解到宜昌交付审判。金巨堂又请保定军校同学,江防司令郭忏出面力保,企图借郭忏是湖北省境内最高军事长官的地位,逼迫严立三屈服。严立三不为所动,最终还是将朱鼎钧法办。

1940年6月,宜昌被日军占领,湖北省政府迁驻恩施。7月,严立三辞去代理省主席,陈诚接任湖北省政府主席一职。严立三卸职时,任内的“主席特别办公费”节余约有数万元,陈诚不便接受,派人送还给严立三,被严立三拒绝,后来陈诚按照严立三的意见,将这笔钱拨作救济难民之用了。陈诚回任之后,对省政府进行了全面改组,给严立三留了个省政府委员的位置。严立三坚辞不就,既不参加省府例会,也不拿委员薪金。

后来干脆离开当时湖北省政府所在地——恩施,率领湖北省保安二团300多名官兵,在宣恩县创办了“晒坪垦殖处” ,全副武装、手拿农具来到宣恩晒坪开垦荒地、发展畜牧业,为抗日将士输送粮草,建立了支援前方的一个生产供给基地。在垦荒的同时严立三不忘战备和军事训练,率保安团士兵在山地中修筑了交叉火力的防御工事。同时,他还在宣恩中学义务讲授数学。

1944年,严立三病逝于恩施沙湾湖北省立医院。病中,多次要求医生别为他的病多费精力,更不要因治他一人之病而影响其他患病群众的治疗,语词恳切,闻者莫不感动。弥留之际,留下了“有罪要火葬”的五字遗言。一代怪杰严立三与世长辞之后,社会各界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董必武惊闻噩耗,特地从重庆寄去一副挽联,以表达对严立三逝世的痛惜和哀悼之情。联云:“贻我一篇书,语重心长,自探立国千年奥;奠君三爵酒,形疏礼薄,难诉回肠九曲深。”严立三一生清正廉洁,不营私产,生活艰苦朴素。死后家境萧条,生养死葬都成了问题。万耀煌任国民政府湖北省主席时,把他的遗体运回武汉,移葬于武昌郊区九峰山,以表达社会各界对其不平凡的一生的敬仰和缅怀。

抗战胜利后,湖北人民为了纪念抗战名人严立三,方鲁在宜昌三游洞临摹下严立三所书“不共戴天”,省政府在晒坪刻青石碑矗立于严立三驻地,好友施方白题字,以示抗战精神与晒坪永存。石碑正面雕刻“不共戴天”四个字,落款为民国二十八年春“劬丁”,一侧为“劬园”二字,碑上刻有碑文来历等简介:劬园者,严立三先生之园名也,故自称劬丁,“不共戴天”四字方鲁摩于三游洞之崖。兹再刻于先生手创之晒坪垦区,以与晒坪并垂不朽。

卅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施方白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