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幸姓网 > 幸氏名人 幸氏名人

省文史馆副馆长幸必泽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幸姓展区
简要介绍:幸必泽 (1930 一 ) 字济苍,别名詹周,贵州遵义人, 1930 年 6 月生。中共党员。贵州省委党校毕业。 1948 年参加中共贵州省工委领导的地下活动, 1949 年任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曙光社核心领导小组组长,地下武装川黔边区纵队副司令员。简介

解放后,幸必泽历任中共遵义地委青委委员兼遵义市民主青年联合会主任,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遵义地委执委、部长,中共赤水县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遵义市劳动局副局长、局长,中共遵义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统战部部长兼地区对台办主任;政协贵州省委员会遵义地区联络处副主任,贵州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党组成员、机关党支部书记等。

主要事迹  

5 岁启蒙, 12 岁以前均随父读书,读过四书左传、唐宋诗词等中国传文史书籍;同时看了大量新旧小说,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古典 名著到鲁迅、茅盾、巴金、高尔基等中外作家作品,从一知半解到步有所领会,受益很多。从小学六年级升初中到高中毕业,在保持学习绩优异的同时,广泛读课外书,受进步教师 ( 其中有些是共产党员 ) 的指导,对现实社会感受提高。特别在贵阳三年,阅读了一些马列、毛泽东的著作和大批进步书刊,从而接触地下党并参加实际活动。

1949 年 3 月,奉省工委派遣去遵义开展工作。先后在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和国民党中下级军官中开展青运、学运和兵运活动,组建党的秘密外围组织曙光社和川黔边区纵队 ( 简称边纵 ) 。在解放大西南战役开始后,根据省工委的部署和二野的指示,针对国民党的应变破坏计划全面组织护城、护厂、护校。同时争取一批敌军警首脑和地方势力头面人物秘密义,从事各种有利解放的工作。并派人远出湄潭方向迎接解放军。遵义解放前夕 ( 1949 年 11 月 20 日 ) ,为确保遵义完整解放,边纵决定进占市巨,控制局势,保护城市,安定人心,防止破坏。入夜,率部在市中心建立了令部,赶跑企图抢劫破坏工厂的国民党部队。天明时出安民布告,派员封存重要工厂、银行资财并派兵警卫,使革命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完整无损到人民手中。边纵以一个美机械化营 ( 官兵多是四川人 ) 和大批粮食、盐、弹药支援解放大军入川作战,设法保护了遵义至重庆的道路桥梁不遭破坏,便于解放大军神速进兵四川。解放后,提出撤消边纵番号,统一在主力部队和地委、军分区领导下工作。经组织决定:曙光社社员全部转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边纵部队编为解放军四个营和三个县大队。

50 年代初,到湄潭、赤水等地参加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用深入调查研究的材料,写了许多新闻通讯、专题报道在《新黔日报》 ( 现《贵州报》 ) 上发表,有的文章成为内部研讨的资料,贵州人民出版社并为之出了单行本《一个高山村互助组的成长》。 1955 年肃反运动中被逮捕,一年后释放,平反道歉。 1957 年反右中被错划为右派,农场劳动一年多后摘掉“帽子”,工作一段时间后回机关。 1961 年调遵义市劳动局管理劳动保护工作,走遍各厂矿企业单位的车间、井下、矿山、道路,研究当时伤亡事故频繁,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工人健康的情况和对策,坚决贯彻实施国家规章,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培训锅炉、爆破、电工、焊工、起重、驾驶等特殊工种工人,经常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基本消除了特大、重大伤亡事故,得上级表扬。

“文化大革命”中又被冲击,关押一年多后无罪释放。

主要成就  

 1979 年后,中共贵州省委发文为地下党、游击队和曙光社平反,中共中央组织部 (84)22 号文件明确曙光社是解放战争时期党在白区建立的由进步青年组成的秘密外围组织。 1981 年回中共遵义地委任职。 1983 年主持遵义地委举办的政工干部学习班,贯彻中央改革开放精神,培养骨干,撰写《政工干部业务知识讲义》并讲授。在处理落实政策问题时,敢为知识分子和受冤屈的人平反。处理大案,不避权贵。 1987 年调任省文史馆副馆长,分管行政、财务、基建等,任劳任怨,多方筹措经费,保障馆的各项活动开支,并增加车辆、图书等必要设施。冲破各种干扰修成办公大楼和宿舍。反腐倡廉,敢于真干,不怕报复。坎坷半生无怨无尤,功过得失淡然处之。以:“常觉胸中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 ( 清·王渔洋句 ) 为座右铭。离休后数次赴欧美游历,写有《北征草》散文、游记。其它著作有:《回忆解放前遵义的地下斗争》、《爱国之心,报国之路》、《历史的反思》、《必泽诗文存稿选》,编著有《曙光在前》纪念文集等。 1991 年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