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幸姓网 > 幸氏名人 幸氏名人

老中医幸镜清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幸姓展区
简要介绍:马来西亚霹雳幸氏宗亲会会长幸镜清医师,2009年荣获ZBT集团颁发的“中医瑰宝”奖,马来西亚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的“名医贡献”奖。一年内,获此两项殊荣,实属罕见。

幸镜清今年88岁,担任马来西亚霹雳中华医院院长至今40年,不遗余力地为贫困的一群提供保健,赢得社会公信力,所以很多人总是以“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来形容他。他行医超过60年,七十年代时推动“正药正价”计划挽救因恶性竞争而退化的中医药行业,九十年代时一身兼任三职,是把马来西亚霹雳中医中药界的中流砥柱。

  团结中医是他的心愿

  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2014年举办第一届表扬大会,颁发老中医杰出贡献奖,幸镜清是得奖者之一。当天,他拄着拐杖出席,每个人都恭恭敬敬地向他打招呼问好。

  

  

  幸镜清的父亲来自中国广东梅县南口,思想传统而保守,以过客心态南下马来亚谋生,初期在锡矿场做工头,生下的孩子就要送回祖国。所以幸镜清在霹雳怡保出生,12岁时和10岁的弟弟被送回中国。但是,那时正好乡下发生瘟疫,他们在中国住了一年就被送回马来西亚。

  幸镜清曾在矿场做过书记,与中医结缘是因为叔父是中医师。二战后初年,叔父从中国来到马来亚开药店。22岁那年,幸镜清骑摩托跌伤后在药材店疗伤,开始对药材产生兴趣,后获得叔父悉心传授祖传的医学。

  27岁时,他在九洞与叔父开设侨安堂药行,并从事医务及研究中医工作。他说,只要有心,学中医并不难,若自己对药材有所了解,再修读就更容易。

  1960年至1965年期间,幸镜清先后毕业于香港存仁中医学院、香港中国针灸学院及香港针灸专科学院。1967年,他受聘担任霹雳中医中药联合会附设霹雳中医学院教学工作,后升任院长职直至74岁才荣休。

  幸镜清活跃于社团。九十年代时,他一身兼任三职,即霹雳中医中药联合会会长、霹雳中医学院院长,以及霹雳中华医院院长,这还不包括在其他社团的职位。

  由于怡保有3个医药团体,即霹霹中医师公会、霹雳中医中药联合会、霹雳针灸学会,过去各有各庆祝佳节,后经幸镜清提议,3个团体联合一起办庆节,更为团结。他一直认为,团结很重要。他希望中医可以团结起来,向卫生部争取权益,共同发扬中医中药。

  虽然现在很多马来西亚人往中国求医,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去中国就医,因为花费的确不少。因此,幸镜清强调,马来西亚必须发扬中医中药,才能让贫穷民众受惠。

  公信力维持医院

  1974年,幸镜清获选为霹雳中华医院院长,从当初每年需要出去筹款以维持运作,到现在不愁经费,他老人家功不可没。无论如何,他年事已高,做了40年院长,今年要退位了。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提出要求辞院长职,不过,每次的请辞都被挽留。他说,做院长最重要有公信力,才能维持一年需要二十多万令吉经费来维持的民间医院。“二十多万经费不容易筹,有哪一个机构可以不必出去捐钱就有钱的?我们现在不愁没有捐款,因为人家信得过我们,即使捐两令吉也有做记录。现在的有钱人也喜欢做善事,好几位来自吉隆坡的善长每年都捐一两万令吉。若持继保持公信力,我相信大家还会支持中华医院,若有其名没有实就很难做。”

  他回想当年,坦言做院长不容易。

  “以前我也是中华总商会和中华大堂的董事,我向他们筹款,他们很慷慨捐钱给医院。但其他人也向我筹款,钱却是自己出。所以,没有人敢做院长。做院长,你要完全付出,不能期待有回馈的。若你想得到一些利益,肯定做不久。”

  正药正价护中医

  幸镜清担任霹雳中医中药联合会总务共10年。期间,为避免消费者服用到低劣药材,他毅然推行“正药正价”计划,引起争议。

  “马来西亚国的中药材都来自中国,但药性和效果也有东南西北之分,不同地区产的药效果也不同,比如高丽参就要用韩国生产的。当年,日本侵略韩国,连泥土也运回国去,但种出来的高丽参质量也是不同。人参就要是长白山生产,因为药材的生长条件很重要,不过,一般消费人并不知道。”

  因此,在七十年代时,一些业者为了做成生意,卖低劣药材拉低成本卖给消费者,造成恶性竞争。“当时激烈竞争导致本地的中医中药发展退化。譬如我卖的药是5令吉,别人配药售4令吉50仙来抢生意,第三间药店开价更便宜,只售4令吉。但他们的药是不是跟第一次买的一样?很多便宜药来自日本、朝鲜,成本低就可以赚更多钱,但这样会造成中医没落,因为病患吃到没有效果的中药,以后就没有人相信中医了。”

  从那时开始,消费人开始质疑中医,中医也渐失去公信力。幸镜清说,药没有效果,再高明的医生也变成庸医。所以他建议推行“正药正价”计划统一药价。“那时我们每个月发出价格表派给36个区的同业,并在36区成立小组执行任务,如果你卖假或便宜药,就会罚款;不肯付罚款的话,所有批发商就不能做他的生意,如果那批发商不合作,大家的诊所就不跟他来往。我们以此方法监控。”

  “不过,正药正价并不容易进行,最主要的问题是大家不团结。比如我们原定星期日是休息日,平日规定做8小时。过去,药店是早上7点开店做到晚上11点,工人的待遇低很难找,我们要改善工人的福利,就规定工作时间是早上8点至下午5点,有些业者找了很多借口,不守规矩地另开小门做生意,但这不公道,也导致政策走不下去。”

  无论如何,那是七八十时年代的情况,现在的中医师比较团结了。“大家加入中医师公会后明白,要团结才能生存,若作恶性竞争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政府绑着中医手?

  对于中西医的比较,幸镜清看好中西医合拼。“毕竟中医有中医长处,西医也有西医的专长,若两者合拼对病人会有好处。但是,这些都得看政府如何处理传统医药。我国政府虽然在近十年来给予承认,但他们不能用西医的角度来评价中医。”

  他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在九十年代就提倡人们多服食传统药物作保健、防病和治病。几千年来,在西药问世之前,人人都是吃传统药草延续生命,人口还是如此繁盛,尤其是在中国,所以传统医药有它的存在价值。

  “比如川莲,以前的小孩子一出世就服食它清胎毒,它是重要的抗生素,用途很广,但你(卫生部)就检验到它有毒不能用。我们几千年来都没有发生过吃川莲发生问题的事,为什么要禁它?你禁它就好像绑着我们双手,无法发挥。

  因此,幸镜清认为,中医要在马来西亚更进一步的发展,就得争取用药的权利,以及办中医学院。

  没有医德不配为医

  幸镜清于2001年出书《幸镜清诊余随笔》,公开他对各科疾病的论述、治愈的个案,还有对时事的评论及演讲等,为马来西亚中医药事业留下另一份瑰宝。

  他在自序中特别强调医德。“学医的人要先具有道德、仁心,以医者父母心的心态从事济世活人的工作。要把病人当作自己的儿女般予以悉心治疗。遇有贫病交迫者,应酌量给予援助。”他说,道德为立身之本,没有道德遑论医德;没有医德就不配为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