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邢姓网 > 邢氏名人 邢氏名人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邢献然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邢姓展区


邢献然,男,汉族,1963年9月生,安徽无为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7月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理化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专家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是在我国本土上培养起来的一名杰出青年学者。曾在美国、奥地利、日本等大学学习和工作。

邢献然,男,汉族,1963年9月生,安徽无为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7月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理化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专家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是在我国本土上培养起来的一名杰出青年学者。曾在美国、奥地利、日本等大学学习和工作。

研究方向

负热膨胀材料及类钙钛矿新型化合物的制备及应用、新型功能材料与稀土材料制备过程物理化学、相图与相结构、冶金和材料热力学与网络数据库等;

主讲课程

"冶金热力学"、"冶金和材料热力学"、 "相图计算"、"材料化学"、"固体化学"、"功能材料"等10余门课程。

科研成果

在科学研究实用化日盛,产学研结合呼声高涨之时,作为一名青年学者,邢献然同志以心静如水的心境和坚韧的毅力,选择了冶金物理化学中的基础问题进行长期不懈怠地研究,在材料制备过程物理化学方向中做出新成果。国际上率先开展钙钛矿新型负热膨胀材料研究,发现两个世界上迄今为止仅有的负热膨胀增强体系,制备出目前国际上报道的热膨胀最小的氧化物陶瓷(零膨胀材料),提出负热膨胀的新机制;熔盐拓扑法制备出形貌可控的功能材料,揭示了熔盐拓扑反应机理,发展了高温熔盐物理化学;由他负责的项目"若干先进材料制备过程物理化学前沿研究",2004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另获其它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发表论文近百篇,SCI收录约70篇,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专利5项。特别是近两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指导研究生13名,其中毕业硕士生4名,有2名获学校优秀硕士论文称号;博士生2名,有一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学校优秀博士论文,并被选为北京科技大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培养人之一。

社会兼职

邢献然教授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在北京香山主办2006国际合金热力学会议(TOFA2006,第十届),任大会主席。曾经在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re Earth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Baotou · China, August 7-11, 2007)做特邀报告;在"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 in the PbTiO3-based titanate ceramics", 2007 Auxectic & Related systems conference(sept 24-26, 2007, Malta)做特邀报告。目前,还兼任为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重庆大学教授、全国X射线粉末委员会委员、全国相图委员会委员、稀有金属冶金学术委员会、美国陶瓷学会会员等职。是欧洲《Thermochimica Acta》、《J.Crystal Growth》、《J.Solid State Chem》及美国《Chem Mater》、《J.Am.Ceram.Soc》、《Mater letts》、《Mater.Sci.Eng.A》等十多种国际杂志的评审人。

本科课程

相图在冶金中的应用、功能材料

研究生课程

材料化学、冶金和材料热力学等

科研方向

1、负热膨胀材料的可控制备、晶体结构及应用

2、新颖功能材料与稀土材料合成策略和制备过程物理化学

3、矿相结构及冶金过程物相转变和反应机理

社会职务

1、中国晶体学会理事

2、中国稀土学会理事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会评专家

4、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

简历

1988年7月在安庆师范学院获学士学位,1994年3月在北京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奥地利、日本等大学学习和工作。2005年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Chemical Communications杂志顾问编委,《中国稀土学报》编委(中、英文)等。研究方向:①负热膨胀化合物的设计与性能调控,②新型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③冶金过程物相转变和反应机理等;主讲课程:"固体化学"、"材料化学"、"相图在冶金中的应用"、"冶金热力学"、"冶金和材料热力学"、"功能材料"等10余门课程。在J. Am. Chem. Soc.、Phys. Rev. Lett.、Chem. Mater., App.Phys.Lett.等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件,培养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名、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