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庄与乌从善
《茌博乡音》
茌平县温陈乡政府驻地西北五华里的乌庄,是一个不足300人的小村,但在明清时期的名气却很大,原因是该村出了一个有名的教育家——乌从善。
乌从善,字汝登,号龙江,先祖本是胶州人,明洪武年间迁居博平(今并入茌平县)。父乌钊,母傅氏,兄弟三人,兄名为善,弟名继善。
从善自幼天资聪颖,爱好读书,孝敬父母。学校每次考试均名列前茅,人称博士子弟。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由举人赴京考中进士,从太常博士选入刑部。历任户、礼部左右郎中,兵、礼两部都给事。以议治乱之源与议边事,深得世宗重视。
大奸臣严嵩专权时,他刚正不阿,坚持真理,驳斥谎言谬论。他在任监军时,负责练兵,要求官兵纪律严明。有一违反军纪的指挥官送来重金,求其宽恕,他拒之不收。嘉庆皇帝迷信道教,听信谗言,贻误国事。乌从善指出危害,直言不讳。严嵩父子窃据国家大权,为非作歹。他上疏参奏,激怒了皇帝,罢了他的官。他背着半个行李卷回了家,可谓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回家后以教学为业,布衣粗食,出行步行,克勤克俭。人名其里曰:“孝友庄”,旌其居曰:“清诒堂”。
乌从善博学多才,教学有方。他为博陵书院撰写了二十条规则,文理通达。
一、他讲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时说:人与禽兽不同,人有学习的本领,国家以科第取仕,应把读书学习作为进步的阶梯。
二、他谈到读书的要则时指出:要想学习,首先立其志。人无志,如树无根,天下道理无穷尽,什么书都读,人的精力有限,这就应该选择重点学科反复读。他提出读书要看出道理,才能有所得,不然,只当作故事看,有何益处呢?他还指出,学习哲学,要以儒学为正宗,以经学为辅助。他又说:“什么是功名,原是建功立业也。”人要懂道理,用之于行动,为国为民建功立名最长久,争功争名,盗功盗名不会长久。
三、他说人要修养品德,要做人,要知道必知义,而不计利,便光明正大。有人一团私心,唯之有利,而不讲义,很多事情是行不通的。他还指出,凡事俱当知足,惟有学习不能知足,自足则无进步。所以谦受益,满招损,孟子说:“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他讲到为人做事要诚实,指出诚方有真学真德,……君子以诚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
重修城隍庙记
邑人都给事中 乌从善
古者建国设都,必依山川之险以为固。其在平地,无险可恃,则垒土筑城以象山,掘地浚隍以象川。此城隍之所由名,而保障捍卫之功赖之然。所以斡旋化机而阴翊显应者,必有神焉。凭之此庙祀之所由兴也。历考载籍祠宇之建,始于唐,盛于宋,然尚未遍于天下。迨我明太祖高皇帝混一区宇,斟酌祀典,革去渎乱,惟是城隍之神。自京都下暨郡邑,各建庙以祀之,岂非以其功德及民不得不重者欤?吾邑治之东南,旧有城隍庙,岁久圮壤,弗称瞻仰。邑人久议修葺,以时歉财诎未举。嘉靖癸卯,邑侯翟公,期年政成于时,时和岁丰,民有余积,咸愿致力于庙,乃相率以修庙,请侯曰:“时和岁丰,神之赐也,修庙崇祀,礼固应然,尔往兴作,吾其助成尔。”民于是喧传兢劝,捐资如流。侯亦因事区画,金谷沓来,乃庀材鸠工,卜曰告神,撤故而新之。始事于岁之夏,再逾岁而傑搆鼎峙。凡正殿后寝回廊翼宇楼亭门屏墙垣阶砌,俱焕然改观。其像饰从卫仪仗器具,视昔整丽加倍,赫赫奕奕,足以安神灵而答昭贶矣。落成之明年,佥谋砻石纪绩。值翟侯以迁秩去石具未勒遂致因循。丙辰春,苏涯刘侯继莅吾邑,谒祀之后,念兹修建,谓不可泯没,乃召先日倡率之人,俾终其事。而耆老刘显宗辈托庠友冯训,恳予作记。予惟明有礼乐,幽有鬼神,其理本一,其机相通者也。予不佞,因记修庙之由,并著其说。
载《博平县志·卷五》(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