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卫姓网 > 卫氏名人 卫氏名人

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八代国君卫灵公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卫姓展区

人物生平

卫灵公,姬姓,名元。是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八代国君,前534年—前493年在位,因爱好男宠而多猜忌,且因脾气暴躁留下不好的史学评价。但他擅长识人,知人善任,也正是他用他提拔的三个大臣仲叔圉、祝鮀、王孙贾的合作,才使卫国的国家机器运行正常。其生于“韩宣子为政聘于诸侯之岁”(即昭公二年,前540年),卒于哀公二年(前493年),寿47岁。初,因卫襄公夫人宣姜无子,嬖人(爱,爱也)婤姶生絷与元,而絷“恶疾”,不良于行,故孔成子与史朝借梦废长立幼,昭公七年卫襄公卒,元登基,是为灵公,在位42年。卫灵公虽限于国势未能称霸,但其所作所为丝毫不逊于齐桓晋文楚庄秦穆那些霸主们,为一代诸侯之佼佼者。据《孔子家语·贤君第十三》载,在鲁哀公问“当今之君,孰为最贤”时,孔子对曰:“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评价不谓不高。但孔子因不见用于灵公,故一时激愤“谓卫灵公之无道”,后人不察其义,妄为注解,遂将卫灵公抹黑。

《左传》载:昭公二年,晋韩宣子因“为政聘于诸侯”,是年卫灵公出生,名元,其兄絷患“恶疾”,不良于行,故孔成子与史朝借梦卫始祖康叔而立元为太子。

昭公七年,卫襄公恶卒,冬十二月下葬,明 年灵公即位,时年六岁。

昭公十二年,灵公以国君身份“如晋”,贺晋顷公登基。明 年,与晋、鲁、宋、郑等诸侯会于平丘。

昭公二十年,齐豹、北宫喜、褚师圃、公子朝四家叛乱,杀灵公兄絷,伤灵公叔南楚,两日旋平,终灵公在世卫国再无此类内乱。

昭公二十一年,灵公使叛乱回国的公子朝领兵救宋,以安众心。

昭公二十五年、二十七年,两次使北宫喜会于诸侯,以彰其平乱之功。

定公四年,与晋、鲁、宋、蔡等诸侯会盟,因听说歃血时位次于蔡后,灵公即派祝佗游说周王臣苌弘,事成,捍卫了卫国的国格。

定公六年,鲁伐晋,过不假道,及还,阳虎又使季桓子、孟献子不告而过卫都,灵公大怒,派弥子瑕率兵追击,公叔文子入谏,灵公遂召弥子瑕还。

定公七年,派人与齐景公密谋,使其羁执卫行人(外交部长)北宫结并侵卫,趁机削弱北宫氏之势力。

定公八年,因会盟时受晋沙陀、成何之辱,灵公表示:”我让卫国受辱,请改立国君“。

定公九年,灵公以半数之兵过中牟,中牟欲击之,一直逃亡在中牟的褚师圃说:”卫国兵力虽少,但卫灵公在那儿,是不可能战胜的,还不如攻打齐军“,中牟乃舍卫而击齐,缴获其战车五百乘。

定公十年,晋师围卫都,成何狐假虎威,灵公坚守不出,晋师乃退,杀辱于灵公之沙陀(成何逃亡)与卫讲和。

定公十四年,灵公驱逐欲为乱的公叔戌(公叔发——即公叔文子,谥襄贞文子——之子)、赵阳(赵魇之后)、北宫结(前卫之行人)和太子蒯瞶、公孟驱(絷之子)。

哀公二年,灵公卒,生前欲立郢为太子,郢辞,灵公卒后南子传其遗命令郢即位,郢又辞,并推举蒯聩之子辄即位,是为出公。


人物影响

卫灵公在历史上是被人为抹黑的,其原因就是因为孔子的一句激愤之语,而这句话又被记录在了《论语》中。人皆有情,谁都有一时激愤而做偏颇之语的时候,孔子以近耳顺之龄抛家别业而适卫,而灵公又先与之“奉粟六万”,却终不见用,以致其颠沛流离十余载,老夫子为之激愤情有可原,而其弟子因此而将孔子的一时激愤之语录之《论语》也无可厚非,毕竟《论语》乃一家之言。然读史贵在察义,万勿循言,且孔子的激愤之语当时即被人质疑:“夫如是,奚而不丧?”,老夫子只得推说因灵公手下有仲叔圉、祝佗、王孙贾等大臣,但按老夫子的这个逻辑他为什么还要去鲁适卫?反正君贤与无道和大臣没关系,昭公受不受齐国的女乐也无所谓,你干你的代理“总理”就行了,为什么昭公“三日不朝”老夫子就要去“优哉游哉”呢?倘若康子再问:“夫如是,奚何以去鲁?”,真不知道老夫子该怎样回答了。

按《左传》所载,卫灵公不失为一代君侯之佼佼者,而按《孔子家语》所论,卫灵公可直追尧舜,其任人唯贤(按:渠牟即弥牟,也即弥子瑕,为晋灵公庶弟之后,封于弥,遂以封邑为氏,其长于灵公二三十岁,在晋曾为司马、邬大夫,晋顷公卒后乃仕卫为将军,封于渠,故又称渠牟,死后谥曰文子——只看年龄诸位就知道所谓的“分桃”是怎么回事了——而其后卫与晋交恶,倒向齐国,但灵公仍对渠牟“爱而任之”,因其“智足治千乘、信足以守之”也),其国无游放之士,更有“有大事则起而治之,无事则退而容贤”的谦谦君子,而灵公则因大臣出走而“郊舍三日、琴瑟不御”,以待其归,如此君侯,何“无道”之有?如孔子在《家语》中所言属实,那中国历史上就只有唐太宗可与卫灵公比肩了。伟哉卫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