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武姓网 > 武氏名人 武氏名人

京剧艺术家武忠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武姓展区
简要介绍:武忠1938年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1953年考入太原市戏曲学校,后从事舞台表演艺术。他先师从晋剧前辈张宝魁,后拜晋剧大师丁果仙为师,专攻晋剧须生。此后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又先后向京剧名家李万春、厉慧良,蒲剧名家闫逢春,河北梆子名家王玉罄学习。武忠吸众家之精华,创自己之风格,逐渐形成武派表演艺术风格。

青年时期,功底扎实的武忠勤于学习继承;中年时期,他勇于开拓创新,在剧目与舞台表演上融会贯通,对于晋剧须生表演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表演细腻深刻,尤善于塑造人物。同时,他的戏路宽广,文戏韵味无穷,武戏功力刚劲,尤在中年之后在舞台上表演的关公戏受到各界高度评价,有“活关公”之称。武忠在现代戏的表演方面也独具一格,深入体验到人物的心理世界,然后再用戏曲化表演把栩栩如生的人物展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他在《刘胡兰》中扮演的贫雇农刘锁,听来动情,看来动容,在观众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武忠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又自我创新、借鉴、吸收、探讨,逐渐形成、发展了有独特风格的表演形式。如他在《徐策跑城》中扮演的徐策,就是以晋剧表演为基础,又大胆吸收、借鉴了蒲剧大师闫逢春、京剧大师周信芳的表演特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体系。所以“跑城”一剧不但在山西观众中广为流传,在全国乃至国外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晋剧的优秀代表之作。

武忠徒弟、戏迷甚多,徒弟有既是儿子又是徒弟的梅花奖获得者武凌云,其他徒弟也是名不须传,牛建伟、檀俊明、王晋文、王海明、郭坚、李春旺、陈林海、郝文龙等,其主要代表剧目包括《卖画劈门》、《徐策跑城》、《古城会》、《走山》等。

晋剧表演艺术家武忠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今年73岁的他把晋剧表演艺术传给了儿子、孙子。“传承人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10日,武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晋剧传承只为责任在肩。”

在省城太原桃园一巷,一处新修的雕梁画栋门楼里面,是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武忠的家就在剧院背后,一套老式的八十多平方米楼房。一进家门摆放着武氏闫老太君七十寿辰的全家福,武忠告诉记者,“我、老伴、儿子、媳妇、甚至于我的姑娘,他们都是文艺界的,热爱自己的艺术。”

墙壁上贴着晋剧表演艺术家五十年庆典照片,武忠和老伴都是这里的元老,从小生活贫寒,喜欢唱戏,当初学戏,一心想的只有练出名气,才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白天跟着老师练,晚上私下自己练,钻进被窝还在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市里就有十多家剧场,那会天天演戏,除了到剧场演出,还下乡演出。

“晋剧成就了我,剧团培养了我,眼下戏曲不景气,更应牢记出人才、出好戏是剧团的安身之本。”武忠说现在城里的剧场少了,观众群也不多,从事了60年的文艺工作,现在退休在家,老伴说电视里每天都播放着他们喜欢的戏曲节目。有时电视上会出现大型比赛节目,武忠就坐在电视机前和台上的评委一起评分,不时和老伴谈论比赛过程。

“他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喜欢唱戏,现在父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我替父亲高兴,同时更要将戏曲发扬光大。至于我的孩子,从小也跟着爷爷学戏,我们都是父亲的学生。”武忠的儿子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的武忠,他第一个传承的是他的儿子、孙子。

晋剧是山西省分布地区最广、最受观众喜爱的剧种,已被列入《非遗条例》范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坚信,只要付出努力,我们的民族戏曲文化就会延绵不绝,代代相传下去。”武忠说,传承晋剧在他的心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