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褚姓网 > 褚氏名人 褚氏名人

经济学博士——诸建芳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褚姓展区
简要介绍:诸建芳,中信证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教授。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中文名:诸建芳                国    籍:中国  

职    业:经济学家            性    别:男  

学    历:博士                学    科:经济学  

  

科研成果  

一、主持完成和承接的科研项目

1. “芒市傣族的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南京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03~2005,已完成。

2. “芒市傣族文化再研究”,云南民族大学与北京大学省校合作课题“云南著名人类学田野调查地点的再研究”的子课题,2001~2003,已完成。

3. 南京大学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项目“汉语言文字与民族认同”子课题“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理论研究”,已完成。

4. “全球化、民族认同与中国研究”, 2007年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在研。

二、已有科研成果

专著:

《人神之间:云南芒市一个傣族村寨的仪式生活、经济伦理与等级秩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译著:

1. 《努尔人——对尼罗河畔一个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描述》(第一译者,华夏出版社2002)等

2. 《全球化与民族认同》(第三译者),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 “地方世界:现代中国的乡土诗学与政治”(杜赞奇著),《中国人类学评论》第2辑(2007)。

学术论文:

1. “制造传统:关于傣族泼水节及其相关新年话语的研究”,《开放时代》2010年第2期,101~115。

2. “边民、跨界族群与汉语人类学——围绕云南傣族研究的思考”,《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6辑(2010)。

3. “民族认同:族群、地方与其他”,《社会理论论丛》,第四辑(2009),88~120。

4. “花蓝瑶社会组织——社区研究的范例”,载于马戎等(2008)编《费孝通与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808~821。

5. “经济人类学与关于经济的人类学:当代经济人类学的学科定位及其与中国研究的互为主体性”,载于王建民、汤芸(2008)主编《学科重建以来的中国人类学》,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38~260。

6. “桃李不言自成蹊——记田汝康先生”,《中国人类学评论》第2辑。

7. “巫术信仰中的文化逻辑”,《中华读书报》(社科版)2007。

8. “《花蓝瑶社会组织》——社区研究的范例”,《年度学术》2006,3~20。

9. “芒市傣族的‘摆’与交换”,《重归魁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77~293。

10. “《漂泊中的永恒——人类学田野调查笔记》书评”,《人文世界:中国社会文化人类学年刊》第1卷,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270~275。

11. “《土著如何思考》书评”,《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139~49。

12. “《文化模式》书评”,《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37~52。

13. “《努尔人》书评”,《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53~61。

14. “《野性的思维》书评”,《西方人类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370~84。

三、学术访问与国际会议

1. 2011.8——2012.6,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东亚与太平洋研究中心弗里曼项目访问学者

2. 2011.8——2012.8,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人类学系副研究员

3. 美国泰学会2011年度年会(The 2011 Council on Thai Study Meeting), 2011.10,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4. “仪式、宗教与认同的超越”学术研讨会, 2011.5,西宁。

5. “人类学新视野里的文化与艺术”学术研讨会,2010.12,杭州。

6. “西南人类学研讨会”,2010.1,北京。

7.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访问教师,延安,2007.04~2008.05。

8.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系二十周年庆祝大会暨‘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南京,2008.10。

9. “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南京,2005.02.25~27。

10. 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北京,2004.07.06~11。

11. “当代人类学与文化历史”专题研讨会,北京,2004.10.14~19。

12. “云南芒市田野调查”报告,昆明,2003.11.08~10。

13. “中缅边境上的珠宝贸易与族群认同”国际学术讲座,昆明,2003.11.14。

14. “中缅边境经济文化状况考察”,中国德宏与缅甸南坎、姐告,2002.03~11。

四、主要获奖情况

1. 2007年,《人神之间:云南芒市一个傣族村寨的仪式生活、经济伦理与等级秩序》(专著)获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证书号码:100151);

2. 2002年,《努尔人:对尼罗河畔一个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描述》(译著)获河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校内奖励;

3. 2001年,《傣族的摆》获北京大学中流与喜马拉雅基金会研究奖助学金;

4. 1998年,《中国人的气节心理初探》获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三等奖。

学术访问与国际会议  

 1. 2011.8——2012.6,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东亚与太平洋研究中心弗里曼项目访问学者

2. 2011.8——2012.8,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人类学系副研究员

3. 美国泰学会2011年度年会(The 2011 Council on Thai Study Meeting), 2011.10, Madi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4. “仪式、宗教与认同的超越”学术研讨会, 2011.5,西宁。

5. “人类学新视野里的文化与艺术”学术研讨会,2010.12,杭州。

6. “西南人类学研讨会”,2010.1,北京。

7.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访问教师,延安,2007.04~2008.05。

8.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建系二十周年庆祝大会暨‘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南京,2008.10。

9. “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南京,2005.02.25~27。

10. 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北京,2004.07.06~11。

11. “当代人类学与文化历史”专题研讨会,北京,2004.10.14~19。

12. “云南芒市田野调查”报告,昆明,2003.11.08~10。

13. “中缅边境上的珠宝贸易与族群认同”国际学术讲座,昆明,2003.11.14。

14. “中缅边境经济文化状况考察”,中国德宏与缅甸南坎、姐告,2002.03~11。[1]  

科研项目  

1. “芒市傣族的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南京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03~2005,已完成。

2. “芒市傣族文化再研究”,云南民族大学与北京大学省校合作课题“云南著名人类学田野调查地点的再研究”的子课题,2001~2003,已完成。

3. 南京大学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项目“汉语言文字与民族认同”子课题“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理论研究”,已完成。

4. “全球化、民族认同与中国研究”, 2007年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在研。[1]  

获奖情况  

 1. 2007年,《人神之间:云南芒市一个傣族村寨的仪式生活、经济伦理与等级秩序》(专著)获江苏省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证书号码:100151);

2. 2002年,《努尔人:对尼罗河畔一个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描述》(译著)获河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校内奖励;

3. 2001年,《傣族的摆》获北京大学中流与喜马拉雅基金会研究奖助学金;[1]  

4. 1998年,《中国人的气节心理初探》获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