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汪姓网 > 汪氏名人 汪氏名人

奇才天纵说汪良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汪姓展区

 

 

说起汪良,就会想起明清《绩溪县志》上的的一句话,“武有汪华之武功,文有汪良之文学”。汪华(590-652),一般人都比较熟悉,绩溪岭南豋源汪村人,是徽州汪姓的显祖。

汪良(1257-1297),越国公汪华后裔,字贞万,行名千六,绩溪六都坦头人,进士汪安行五世孙。生于科第世家,自小受家族熏陶和影响,博览群书,十岁时就善于写诗属文。及长,博览群书,过目不忘,“奇才天纵,下笔数千言立就”(《绩溪县志》记)。汪良十七岁参加乡试,领乡贡。次年(1276)即南宋德祐二年十八岁的汪良赴京参加“省试”(礼部试),登进士第一名(故坊间也有以其为状元之说),授翰林院五经博士,官至大学士副使。

宋亡后,元初至元年间,元世祖忽必烈闻汪良博古通今之才华,下诏延请汪良入京城大都(今北京),并在金銮殿上以“诗赋”对汪良进行了“小考”。汪良才思敏捷,从容对答,挥洒立就 , 元世祖甚为满意,视为奇才,随即钦点其为经筵侍讲学士,这就是县志上所载的“御前捷对,诗赋立成”的故事。所谓经筵侍讲学士,其实就是充当皇帝的先生,给皇帝讲经论道,君臣共同探讨治国之道。每次侍讲结束,皇帝都设宴予以款待,谓之“经筵”。在元代,像汪良这样被重用的的汉人仕宦是不多见的。

然汪良乃一介传统士子,性情率真,个性耿直,敢于直谏,为当权奸人所嫉恨。后被奸佞从中作梗,加以陷害,调离京城,谪放琼州(今海南省)刺史。不久,元世祖得知个中原委,深为惜之,即令诏回再行重用。不想被权臣加害于回京途中。年仅四十一岁。汪良灵柩被运回老家坦头归葬,相传装以金头,极尽哀荣。为防后人盗墓,故殡葬时有六棺同出。现有史料记载汪良墓有三处,一是七都的墓凹(明隆庆五年刻版《汪氏统宗正脉》记)。二是九都的玉己源,是否九都乳溪源误读,有待稽考(明正德《重修汪氏家乘》记)。三是汪良故里坦头,毗邻坦头小学之北有一地方谓“汪良墓”,又称“状元坟”。墓前有一口水塘,谓之“官塘”(1998新版《绩溪县志》记)。元以后,坦头村中汪良后裔皆称“状元汪”。

关于汪良是否状元之说,似是一桩悬案,笔者也曾心存疑窦。说其是状元,旧志旧谱只载其为“省元”而非“状元”。说其不是状元,然县志载坦头村北有“状元坟”,其后裔皆称“状元汪”,其内中必有缘由。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终在南宋朱弁撰写的《曲洧旧闻》中找到了答案。朱弁(1085-1144),南宋官员、文学家,徽州婺源人,朱熹叔祖。《曲洧旧闻》是朱弁撰写的一部文言小说集,记录了北宋和南宋的朝野遗事、社会风情、士大夫轶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在卷二中,朱弁对宋代的“状元”名头有一段清楚的解析,原文曰,“按状元之目,始自辟召,而本朝科举取士之法,合以省试正奏名第一当之,今呼廷试第一名状元,非也”。宋代的科举取士分为三级,即乡试——省试(礼部试)——廷试(皇帝亲策于廷,也称殿试)。依朱弁之说,宋代的状元,并非殿试第一,而是省试第一当之,而旧志和旧谱均载汪良曾为“省元”,即省试正奏名第一,与朱弁之说相符。由此看来,汪良贵为状元是实至名归,其后裔称“状元汪”也是理所当然。

汪良才华横溢,为政有声,并以诗词闻名于世。可惜其传状表记由于兵燹乱世被毁等原因,以致名不显朝,学不传世。

明代坦头村人举人,曾任河北临城教谕,官至浙江按察副使(中央监察部门特派官高)的冯靖,对汪良极为推崇,曾赞汪良“童年及第,学冠群英。御前捷对,诗赋立成。金殿宠渥,万古一人”。后又在《绩溪县志》上为其立表,即为“武有汪华之英武,文有汪良之文学”。冯靖为明初人,其生活年代距离汪良去世仅有百余年,因此冯靖的表记应该比较可信。村人非常爱戴和景仰汪良,为了纪念他,在村中建立了“良公祠”,籍以祭祀和怀念。该祠宏伟典雅,笔者十几岁时还曾见过良公祠里巨大的石门阙,宽阔的石阶和精美的梁柱。七十年代该祠被拆毁,改建民房(今农联汪小球汪珍昌宅皆为其旧址)。

明代《汪氏统宗正脉》记载,汪良生有两子,长子原寿,次子时中。但其后裔自曾孙(65世)以后《坦头汪氏族谱》均不载。现存《坦头汪氏宗谱》世系清晰,派衍明确,已肯定没有“状元汪”后裔,那么他们今在何处,是一个谜。2011年,笔者在查阅明代正德年间(约1510),歙县宿儒汪奎纂修的徽州汪氏统宗谱《重修汪氏家乘》时,发现了汪良之子迁居绩溪九都雄路,与开国公后裔并族而居的记载。只是两子却为一子,原寿成为福寿,不知孰是孰非,有待考证。谱中还记载,汪良的玄孙玉生(69世)后从雄路迁居城北郊郎家溪。

2011年秋,笔者曾到雄路寻访,奈时过境迁,特别是战乱和血吸虫,雄路汪氏已寥寥无几,现多为移民,即使有一两户汪姓,但对其源流也知之甚少。然在郎家溪寻访中却找到了汪良后裔线索。一日在县城邂逅郎家溪的汪晓建,因姓汪,问其祖籍源流,他立马告诉我,他曾听其父亲说过,他们祖上是岭北六都坦头的,世居郎家溪,其宗谱由于种种原因早已遗失,但世代口口传其祖上迁自岭北六都坦头是没有错的。现在郎家溪这一支汪姓有二十余户,近百人,基本上都迁居县城和外地。汪良的后裔终于有了下落,了却笔者一桩心愿,实为可喜可贺!真是:

十八登科第,弱冠入翰林。

诗赋惊四座,侍讲陪帝君。

满身书卷气,怒目对奸臣。

年终仅不惑,青史留美名。

 

 

 

明正德版徽州统谱《重修汪氏家乘》中汪良简介奇才天纵说汪良

 

 

                            

《重修汪氏家乘》中汪良玄孙玉生迁居郎家溪的记载。


 

   炊烟融云紫霞长(坎下坦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