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学良 撰文 2003-11-24 8:05:49
汤子敬,江西临川人,又名汤培,号厚珍,清咸丰10年(1860年)9月19日生,临川是太平军与清军争夺的重要战略要地,原本富庶的临川汤家,在这场战争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汤子敬出生于战乱之中,家遭兵祸,一贫如洗。清同治13年(1874年)内战平息,国家重建,父亲汤×高让汤子敬随叔父汤韵高去云南谋生,汤子敬怀揣600钱盘缠及一个鸡蛋,挟着一把雨伞和一双布鞋,告别父母及故乡,离家远行。当他和叔父途经四川重庆镇时,被同乡谢艺诚看重,则设香案收为门徒,因而,汤子敬留在重庆谢亿泰布店当学徒,出师后,先后任谢亿泰布店管帐、办内事、跑街,30岁时娶谢艺诚之女为妻,成为谢老板的佳婿。
清光绪16年(1890年)8月汤子敬参加四川大足县余栋臣反帝、反清斗争,因他精通经营之术,起义军让他负责募集资金购买军火,但起义军多是贫苦的矿工和农民,没有购买物资的资金,汤子敬则依靠运销鸦片补充军饷,因而获利百倍。起义失败后,汤子敬回到重庆,他决心在商界大展其才,为振兴重庆、为贫苦的百姓造福。清光绪22年(1896年)汤子敬先后在重庆开设了“同生福钱庄”和“聚福商号”,因商号有钱庄为后盾,汤子敬的买卖越做越大。清光绪25年(1899年)汤子敬与谢亿泰布店分户,又分得8万两银,这笔巨款为其日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宣统元年(1909年)汤子敬在商界经过一番艰苦的创业,他在重庆已拥有源长钱庄、正大昌钱庄、德大家钱庄、正大永钱庄,聚福厚布店、德大合布店、裕生厚布店,大昌祥盐号,聚福长山货号,协太原朱丹粉作坊及永美厚银行,世誉其为“汤十号”。
民国6年(1917年)汤子敬采取以日货换国货的经营方式,一举创利40余万元,使其逐渐成为重庆商界的泰斗,时称其为“汤百万”。汤子敬的经营成功,使他声名鹊起,重庆商家为沾其事业成功的仙气,多请其为商店题匾,传说:汤子敬的字能驱瘟避邪,起死回生,竟使多家店号扭亏为盈,因而世誉其为“汤财神”。汤子敬的资本积累,使他的财富占重庆总额的三分之一,因而他大量投资购买房地产,其房产遍及重庆大街小巷,故号“汤半城”。汤子敬的家业越来越庞大,他一个人力不从心,就将这些店号分别交给弟弟汤子善,儿子汤志修、汤壹桥经管,使汤氏子弟成为他事业上的重要助手。
民国14年(1925年)汤子敬雄心勃勃,欲走出重庆,向长江下游发展,他携带百万两现金至下江,在汉口、沙市、上海等大城市,先后创办了七家永美厚银行分行,使其成为江南首屈一指的金融大亨而名闻遐迩。然而,汤子敬在下江人地生疏,所放出的款项多陷于呆滞,使其无法周转,渐渐陷入困境。民国16年(1927年)唐生智在武汉强行封锁现金,发行国库卷,汤子敬套购了大量的国库卷,欲图重振。但国库卷一日数贬,汤子敬判断失误,没有将手中国库卷及时抛出,而是静待市面恢复正常,结果损失180万两,永美厚七家银行相继倒闭;并牵连重庆同生福钱庄亏损40万元,汤子敬只得收兵,败返重庆。
民国17年(1928年)汤子敬虽然经济上损失惨重,但他并没有灰心,为了巩固自己的实力,并为其成龙之地重庆作出贡献,他出巨资协助四川军界重要人物刘湘,将重庆镇改建为“重庆市”,他的这一贡献,在重庆市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民国21年(1932年)汤子敬的德丰、德泰两号正在汉口贩运烟土,突遇水灾,使烟土全部被侵泡,损失惨重,并牵连了号称重庆第二市场的“裕生厚商号”,亏损20余万元。汤子敬在事业上连续失败,使其心灰意懒,则将外事交与儿子汤志修、汤壹峤去处理,自己闭门思过,不闻外事。
民国25年(1936年)汤子敬决心东山再起,他与四川袍哥老大范绍增联合创办了“四川商业银行”,由汤子敬出任银行总经理。汤子敬欲独揽重庆铜元局,他与刘湘的亲信刘航深共创“川康殖业银行”,由其子汤壹峤出任经理,并将四川商业银行并入川康殖业银行,他让诸亲友担任银行要职,控制住银行特权。为保护汤氏家族在川康两省的经济利益,汤子敬出资20万元,帮刘航深争任21军财务处处长之职,以求得军方的支持。川康殖业银行在汤子敬的有效管理中日益兴旺,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为此,使四川军阀心痒难耐,欲以武力强行夺取汤子敬的经济利益。由于军阀割据,国家政令和法律更本不能得到贯彻,商人的合法利益更得不到保护,四川军阀依靠手中的军权,联手将汤子敬驱逐出他苦心经营的川康殖业银行,强行夺走了汤子敬的全部血本,汤子敬失去了经济基础,被迫做空头,结果却连连亏本。
民国26年(1937年)抗战爆发,国民政府颁发的法币大幅度贬值,汤子敬的同生福钱庄在此动荡时期,受到法币贬值的影响,亏的只剩1万元资金。民国28年(1939年)汤子敬见大势已去,被迫将同生福钱庄牌照易人。抗战时期,民国政府迁至重庆市,官商企业及内地的商界巨头陆续迁至陪都重庆,面对这些拥有雄厚资本的大财团,汤子敬已无力竟争,在外部经济势力的侵压下,他的企业先后倒闭易人,至民国31年(1942年)汤子敬的商号仅剩下三家,于是他将这三家商号分给儿女,自己闭门养忧,同年9月24日西南商界巨擘汤子敬病逝,终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