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元榘(1880年-1962年),字士度,江苏如皋如城人,清末禀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就读于南通师范学堂,是首届毕业生。毕业后回如皋长期从事教育行政工作。
生平简介
沙元榘早年接受变法维新思想,继而受到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他宣传解除封建礼教的羁绊,主张男女平等,提倡文明婚姻;废庙宇,办学校。他是当时如皋开风气之先的人物。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八月,沙元榘担任县劝学所视学兼总董。宣统三年(1911年)改任县劝学所所长兼视学。1912年1月任民政署学务课长兼如皋县立师范学校代理校长。1913年任县公署第三科科长。1919年1月到1926年12月任如皋县教育局局长。1932年到1935年再度任如皋县教育局局长。此后,他还任如皋县救济院长等职。在这20年内,全县共创设学校155所,社会教育事业也有很大的发展。他创办了公园和公共体育场。任职期间,他强化了教育局的人事阵容,延聘教育界有声望的人才,加强了视导力量,改革了考核制度,特别是保证了教育经费探险时发放,深得广大教师的拥戴。
1915年举办的学生联合运动会,开如皋体育运动之先河。他还在集镇创办通俗教育讲演所、阅报社;出版《如皋白话崐报》、《如皋通俗报》、《如皋周报》。当时江苏省政府认为如皋的教育事业为全省60县的楷模,称赞他对教育“规划有方”、“办事切实、细致”。
沙元榘生活俭朴,平易近人,有民族气节。抗日战争时期,他支持5个子女先后参加革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政策,但任苏皖边区参政会参议员、如皋县参政员。“白蒲事件”发生后,他不顾近70岁高龄作为如皋人民的首代表赴南通向军调处执行小组呼吁和平。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占领如城,沙元榘避居上海。全国解放后,他被聘为江苏省和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并继续担任如皋县各界代表会议特邀民主人士代表。
1962年7月病逝,享年83岁。
个人著作
著有《寒松诗集》,出版于建国之后。另有著作《如皋上下三百年》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