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师姓网 > 师氏名人 师氏名人

明朝大臣师逵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师姓展区
简要介绍:师逵(?~1427), 明朝大臣,官至户部尚书。字九达。明代兖州东阿(今地属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南市村)人。生平:

幼年聪敏,8岁读书,日记千言。20岁入太学,从御史到辽东视察,因刚直不阿,触犯上司,被诬陷,逮至京城。明太祖见其长相非凡,问明真相,擢为御史。后任陕西按察使,到任一月内,即将千余积案审理完毕。成祖即位,升兵部侍郎。仁宗即位,升户部尚书。居官40余年,为政清廉,家无积蓄。宣宗常与群臣议论:“大臣持廉守正者,唯逵一人。”宣德二年(1427),卒于任所。

人物故事:

师逵是建造故宫的重要功臣

北京故宫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群,但是关于其设计者究竟是谁却一直没有定论。不过,记者今天在平阴县采访时获悉,在这座宫殿群修建时,有一位济南人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  。这个人名叫师逵,其陵墓至今保存完好,他的后人也保存有完整的《师氏族谱》,上面记载了其为故宫采运木料的事。为此,记者深入采访了师逵的后人和文史专家。

师逵墓地被埋于黄河淤土下

记者今天与师逵的第19世孙师本发和平阴县博物馆副馆长马文平来到了位于平阴县城西部的南市村。在狼溪河的西岸、东阿古城的北侧,师本发指着一片小树林和一大片农田告诉记者,这就是师逵的陵墓所在地,但由于这里是黄泛区,以前经常被黄河淹没,经年年淤积,墓地已经被埋在地下两三米深的地方了。

在树林一处水洼旁,马文平指着两通石碑给记者看,上面刻有捐赠者的名字,并没有落款,因年代久远,以及受风雨侵蚀和人为原因,很多字迹已经漫漶不清。马文平说,这是原来黄石公祠的石碑,而师逵的陵墓就在这座祠堂的西北方。我们又找到村中70多岁的张长祥老人,他回忆,上世纪50年代初在农田的南侧还存有师奎墓碑,大约高有3米多,上面还有碑帽,但后来断成了两截。到上世纪70年代石碑就不见了。以前这里还有石羊、石马等,但是在1959年“大跃进”时期就没有了。师本发也说,他从本族老人那里听说师逵墓占地面积达40亩,规模很大,现在这片土地已成为农业用地。另外,在明清一直到民国时期,墓地的最南侧还曾经有过一条南北向的“师家街”,与狼溪河并行,街里住的都是师姓人家,可见当时师姓家族的规模是很大的。

率十万民众入深山采运木料

那师逵与故宫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师本发拿出了3册《师氏族谱》,上面就有关于此事的记载。3册族谱中最早的是清嘉庆十一年木刻版的《师氏世系宗图族谱》,在《序》之后有《户部尚书师忠孝廉公传·载明史名臣列传》,其中记载:“师逵,字九逹,东阿人。少孤,事母至孝……永乐四年,建北京宫殿,分遣大臣出采木,逵往湖北,以十万众入山,辟道路,召商贾,军役得贸易事以办,然颇严刻,民不堪,多从李法良为乱,左中允周干劾之。时仁宗监国,以帝所特遣置不问……”

马文平对这段历史曾进行过深入研究,他告诉记者,这段话除了说明师逵是东阿人外,最重要的就是说明了时任兵部侍郎的师逵为建造北京故宫而奉命前往湖北采运木料的史实。据文献记载,故宫中的宫殿所用木材,多为师逵所采伐。尤其是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原始森林的险峻之处,当时那里常常有虎豹蛇蟒出没,师逵和采伐民工冒着危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丢失性命。后世有人用“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的代价。永乐时期为建造宫殿而进行的采木工作,据说持续了整整13年。而师逵也就成为此项工作的最大功臣。也就是说,师逵等人为故宫的修建打好了部分物质基础。

马文平还解释,兵部侍郎是明朝时中央六部及都察院一级的首要成员,到了地方上则要凌驾于布政和按察二司(地方行政、司法负责官员)甚至巡抚之上。而且这种采木督官本身就是“钦差大臣”,有权驱使所至省份的民力。

师逵一生清廉且善于断案

另外两册族谱分别是民国时期手抄的《师氏宗 谱 》和1988年重修的《师氏族谱》。师本发说,他对于师逵的史实非常重视,所以才经过多年苦心寻觅收集到了这几册族谱。师逵有8个儿子,但除了第8个儿子的后代散失外,其余7个儿子的后代都聚居在东阿,而他属于长子师宗礼一支。

马文平告诉记者,其实为故宫采运木料是师逵最重要的功绩之一,而其少时孝顺、一生为官清廉且善于断案等事迹也非常重要。这在《明史名臣列传》也有记载:“明永乐八年,随成祖北征,命总督馈饷。逵在吏部二十年,人不敢干以私。仁宗时,逵进户部尚书兼掌吏部,宣德二年卒于官,年六十二岁。逵一生清廉,俸禄皆分族党。有子八人,至无以自赡。成祖在世,常语左右,六部扈从臣不贪者,唯逵而已。”“还有,明洪武年间,师逵以国子生从御史出京按事,被御史所劾,逮捕下狱。朱元璋见他相貌奇伟,便消除了他的罪名。之后,他升任御史,改任陕西按察使。到任时,当地监狱关押了千余人,师逵用10多天就按犯人的罪行轻重审定处理完毕,且判罚非常准确。对于一些事出有因或查无实据的人,他不搞逼供,大胆释放,很得人心,得到世人非常高的赞誉。”

现在,师逵的陵墓被埋在深深的淤土中。师本发说,让先人的陵墓就这样埋在原地吧,因为这样才是保存这位有重要功绩的祖先陵墓的最好方式。马文平也表示,师逵是平阴也是济南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名人之一,其历史事迹和遗迹应该花费大力气进行保护和挖掘,以对济南历史文化的丰富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