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继禄是岑怒木罕第十四世孙,为岑兆祯长子,亦即岑云汉之孙,袭泗城州第十六任土知州。岑继禄在任49年(1645-1694),上马能征战,维护了社会稳定,建立军功;下马能理政,为民办实事好事,赢得民心,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大明王朝积弊已久,天灾人祸,气数已尽。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大势所趋,英雄遂起。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岑继禄顺势而为,征战滇黔,击溃明王朝分裂割据势力朱由榔,消除滇黔混乱局势,促进了国家稳定与统一。因有功于朝廷,清廷把泗城州升格为府,任命岑继禄为土知府,使泗城迎来了发展新机。
古人云:“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岑继禄深谙治理之道,在土府任上,守法勤职,不扩充军队,不掠夺周边地区,而以民为本,“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积累财力物力推进各项惠民工程,如教育、交通、水利、安保等工程,惠泽大众,使泗城出现了生平景象。
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清康熙二年(1663年),岑继禄才泗城创办学堂,又叫“学宫”,设儒学教授,开启民智。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他又扩大学堂规模,建成“府学宫”(今泗城文庙)。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为“府学宫”撰《至圣先师孔子赞并序》,使泗城人崇尚儒学之风如星星之火被催燃快燎连成片。今泗城文庙中的“功名坊”就记录着一代代泗城人在孔子思想影响下,崇尚儒家文化,金榜题名。可见,岑继禄此举将儒家文化传播到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培育了一代代泗城才人,促进了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交流,增强了群众的国家意识。
解交通难题,便群众出行。古人云:“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岑继禄体察民情,为百姓解决交通难题,方便群众。一方面,岑继禄带领群众铺设石路。泗城街原是泥土路,雨季时节,道路泥泞,群众出行困难,严重影响了百姓的生产生活。岑继禄体恤民困,因地制宜,带领民众,发挥“水滴石穿”、“愚公移山”精神,就地取材,人工搬运、凿刻山石,铺设了街道石条路。其中,大街道铺双轨,小巷道铺设成一条“单”轨石条路,全长有几公里。
另一方面,岑继禄带领群众架设桥梁。泗城内与城外周边河流交错,城中有澄碧、龙渊两条河从北向南穿城而过,还有城北龙溪河、城西西溪河。古时,人们都是涉水过河。每遇洪水,人们根本无法过河。尤其是圩日下暴雨而爆发洪灾,从农村来赶集的人就无法回家,实在是很可怜。为了方便民众来往,岑继禄在穿城的河段修建了三座桥梁:接龙桥、中桥、太平桥。当然,岑继禄所建的桥梁还有很多,如旧版《凌云县志》载:“诸山溪渡口,遍治杠梁,以利行涉”,为百姓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重视水利工程,促和谐与发展。起初,州治署衙是先在凌云县城西,清顺治年间,岑继禄在任时把泗城府署迁到在县城东后龙山脚。此后,他带领群众开展了如下几项水利工程,为泗城和谐发展释放正能量。
是开凿河道。原来龙渊河是沿后龙山脚而流,流过署衙的背后。为了方便民众饮用龙渊水和美化城区,岑继禄带领群众,人工开凿河道,导引龙渊水环绕署衙前。此举既方便更多人饮用水,又使署衙前有两条护城河,形成龙渊、澄碧河弯绕并流的“双玉带”。
二是建青石水渠。旧城街道最长的东风街头到解放街尾,街道两旁有两排民房,岑继禄在街道两边用青石条砌两条小水渠,导引春熙泉水汩汩流进水渠贯穿县城南北,水质清凉,还有鱼游,人们可以用水渠的水来刷锅洗碗,洗菜洗衣服,禽畜饮用,半夜人静时可以人饮用。
三是砌防洪墙与拦水坝。县城澄碧河穿城而过,城中低洼地段常受洪水侵袭。为了抵御洪水,预防洪灾,保护城中民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岑继禄带领群众,沿着澄碧河岸两边砌一条高约2-3米,长达2公里的防洪墙,在接龙桥,镜澄桥、太平桥三处桥头开有三个桥头门,洪水一来,关上桥门闸板,城中的百姓安然无恙。另外,为了灌溉城下的大片土地,岑继禄还在凉水河段建设拦水坝,这水坝至今仍发挥着灌溉作用。
建城墙城门,保卫我泗城。封建时期的社会动荡,治安混乱,常有匪窜侵扰州民。为了搞好安全防范,岑继禄在城南城北修建防护城墙,城墙沿山形斜坡砌至半山腰,墙高丈余。与此同时,他在城墙中设有五大门,北有“春熙”、“翔泰”城门,南有“揖翠”、“硕丰、“镇午”城门,每个大城门的前外又都建有一个小城门,城南还有一个“朝阳关”从防护上说是双重防护,御早晚城门关闭,保护城中百姓的安全。
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德莫高于爱民”。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褒奖”。岑继禄在位期间,勤政爱民,“以百姓之心为心”,“知民情,解民困,纾民忧,暖民心”,受到了群众的尊敬与爱戴,美名流传。
尽管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事事休”,但是,一生为国为民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会被人们刻进历史的丰碑。因此,岑继禄为国为民所做的一切早已深深镌刻在老百姓内心,代代相传,使今泗城(凌云县)人依然没有遗忘岑继禄。换句话说,因有功于国于民,岑继禄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在今凌云县泗城镇上,人们于每年春秋季自发组织两三百人,前往中桥(即太平桥)头烧香膜拜,祭奠岑继禄,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并以他为榜样,努力开创更加美好新凌云,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凌云岑氏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