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荣廷昭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荣姓展区
荣廷昭(1936.1.5 -) ,男,玉米遗传育种学专家。出生于重庆市璧山区。1957年毕业于四川农学院农学系。曾任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现任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所长、教授。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文名 荣廷昭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重庆市壁山区 出生日期 1936年1月5日 职 业 玉米遗传育种专家 毕业院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主要成就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0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职 务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所长
目录
1 个人简介
2 人物事迹
3 研究领域
4 所获荣誉
个人简介
长期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学科主要带头人,在学校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建设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玉米数量性状遗传及育种方法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设计并成功实施自交系、杂交种选育与群体遗传组成研究、群体改良同步进行的育种新方法,提出西南地区玉米育种利用热带种质的新途径,多途径培养出雄性不育等育种新材料,筛选到西南玉米转基因工程育种急需的优良受体自交系并成功利用。选育出集高配合力、高产、高抗多种病害于一体的玉米自交系10余个和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杂交种20余个,累计推广6,000多万亩,新增玉米30多亿公斤。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作为第二获奖人获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是四川省首届创新人才奖、第二届科技杰出贡献奖的获得者。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6部。[1]
人物事迹
荣廷昭一直从事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学科主要带头人,在学校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培养硕、博士50余名;他先后承担了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四川省和国际合作等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对玉米数量性状遗传及育种方法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设计并成功实施了自交系、杂交种选育与群体遗传组成研究、群体改良同步进行的育种新方法,提出了西南地区玉米育种利用热带种质的新途径,结合西南实际对传统育种方法进行了改良,多途径培育出雄性不育等育种新材料,筛选到了西南玉米转基因工程育种急需的优良受体自交系并成功利用。选育了集高配合力、高产、高抗多种病害于一体的玉米自交系30余个和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杂交种40余个,累计推广近亿亩,新增玉米40多亿公斤。此外,为解决在南方发展草食性畜牧业所面临的饲料短缺矛盾,他还培育创制出能提高与近缘属种远缘杂交结实率的新材料068,进而组配出生长繁茂,抗逆能力强,有的还具有多年生性能并具保持水土功能的新型饲草玉米品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他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他作为第二获奖人获省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他在《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Crop Science》、《TAG》、《PNA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6部。他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科技成果推广先进个人和全国先进工作者,曾荣获四川首届创新人才奖和四川第二届科技杰出贡献。[1]
研究领域
玉米遗传育种、生物技术与育种。
所获荣誉
1994年,《山区育种用优良玉米自交系S37》,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第一完成人。
2. 1996年,《玉米高配合力、高产、高抗多种病害新自交系48-2和S37》,国家科委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第一完成人。
3. 1996年,《丰抗兼优玉米杂交种川农单交9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特等,第一完成人。
4. 1999年,《优良玉米杂交种雅玉2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第二完成人。
5. 2001年,《四川地方种质和美国玉米带种质三高自交系21-ES及18-599、156选育》,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第一完成人。
6. 2002年,《玉米新型雄性不育材料的创造、研究与应用》,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第一完成人。
7. 2005年,《突破性玉米杂交种川单21的选育与应用》,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第一完成人。
8. 2007年,《高配合力、大穗、多抗、广适玉米自交系08-641选育与应用》,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第一完成人。
9. 2008年,《西南地区玉米杂交育种第四轮骨干自交系18-599和08-641》,国务院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第一完成人。
10. 1997年获王丹萍科学奖。
11. 1997年获科技部全国科技成果推广先进个人。
12. 1998获教育部、人事部“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13. 2001年获首届“四川创新人才奖”。
14. 2002年获四川省第二届“科技杰出贡献奖”。
15. 2005年获国务院“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