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鲁(1193—1264)字伯舆,又字仲元,人称双峰先生,饶州余干万年乡(今万年县青云镇)人,南宋大教育家,理学大家。年幼时师从当时的大理学家、乡贤柴中行,稍长,又师从朱熹高足、女婿黄干,极得器重。后赴试不第,遂专意经学。
饶鲁承传朱熹理学,而又不固守朱学门户。所谓“共派而分流,异出而同归”,后人名之“双峰学派”。饶鲁的主要理论有:他把宇宙的根本看成是太极、道、理,“气以理为至、理以气为辅”。人之所以生,是禀天地之气以为形,怀天地之理以为性。人的本然之性即天地之理、天地之性是湛然纯善的,但由于气禀物欲的昏蔽,人性有善与不善的区别,这就是气质之性。本然之性寓于气质之性当中,不善的人,本身也潜藏着本然之性,革除物欲的昏蔽,就可向善,与天理合一。要克除私欲还复本性,关键在于自识本心,内省自身的善端。他提出“仁”即“心”。心之能存在与否在于“诚”,即涵养自省的功夫。主张“持守涵养为主,学问思辩为先,而笃行终之”;要诚必须“敬”,“须是敬,方看得道理出”。敬就是戒惧、慎独、笃恭。初学者可以用静坐的方法来“收心”,使本来的善性得到发挥。
饶鲁行为端正谨慎,治学问注重实践。别人屡次推荐他做官,皆推辞不就。后来饶鲁名气越来越大,四方来聘他讲学的,天天不断。为此,他还专门建了一座“朋来馆”用来招待远路来找他学习的人,广聚学者,互相切磋。“朋来馆”源自孔子《论语》中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又建石洞书院讲学。因院前有两峰,因号双峰。明代正德年间万年建县后,在城东建饶双峰祠及双峰书院,而“姚西十景”之首“双峰藜火”,便寓双峰精神薪传火播之意。
饶鲁还曾先后主持当时极为著名的白鹿、濂溪、建安、东湖、西涧、临汝等学堂,是在江西境内传播朱熹理学的重要人物,春风化雨,遍及天下。其门下如陈大猷、赵汝腾、程若庸、史泳等高足极多,而再传弟子吴澄、程钜夫、揭奚斯、虞集等,更在元朝影响巨大,其中吴澄后来成为元代著名的理学大师,与许衡、刘因并称为元代三大学者。
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年),毕生无意仕途、一意经学的饶鲁最终补了个正七品的饶州教授这个学官。饶鲁著有《五经讲义》、《语孟纪闻》、《春秋节传》、《学庸纂述》、《石洞纪闻》等,已佚。死后门人尊谥他为“文元”,元仁宗赐封为“理学大宋儒家”。
饶鲁的师承渊源
至于饶鲁的师承渊源,除了前述《宋元学案》中的记载之外,清人李清馥在其《闽中理学渊源考》第二十四卷“直学士黄尚质先生幹”一章指出:“黄幹,字尚质,福宁(今福安市)人,师朱子,著述甚富。余干饶鲁、宁德李鉴皆师之”。另外在李贤等人所著的《明一统志》第五十卷里也说:“饶鲁,余干人,幼从黄幹游,性行端谨,学术精明”,等等。这些史料都较为详细地谈到了黄尚质幹与饶鲁的师承关系。
至于饶鲁亲聆黄勉斋榦讲学是在嘉定五年至嘉定八年黄榦任江西新淦县令时期,只有短短的三年左右。若从时间上来看,显然饶鲁师从黄尚质幹的时间远多于黄勉斋榦,只是后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要比前者大了许多。另外,如《元史》第一百八十九卷等史料所载:“饶鲁之学本出于朱熹,而其为说多与熹抵牾。”黄勉斋榦最为忠实于朱子学问,如饶鲁主要是受勉斋先生影响,料想应不会与朱熹的学说抵牾较多。更重要的则是,我们从《饶双峰讲义》及所能见到的黄勉斋榦的著述当中,也都找不到双方书信往来及讲论的明确记录。若是双方在思想学术上联系紧密,当不至于此。由此可看出,饶鲁所受理学思想与黄勉斋榦的关系不是很大,至少没有如同后世学者所认定的那么密切,而其学术思想与黄尚质幹的渊源要深厚得多。换言之,饶鲁所传之朱子学主要是源自于黄尚质幹,而非世所公认的勉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