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饶凤璜(1876-1953),字聘卿,湖北省恩施市东正街人;幼随其父饶应祺驻新疆,光绪十九年(1893年)回恩施应院试,中秀才。
光绪二十七年自费赴日本留学,考入庆应大学政法科;次年回武昌应乡试,中举人。
光绪三十三年一月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幕僚;2月赵调任川督,徐世昌继任东三省总督,饶任奉天省道员;宣统元年(1909年),徐世昌任邮传部尚书,饶随任该部参议;次年,赵再任东三省总督,饶任总督署参事。
民国二年(1913年),饶任荆宜施鹤道观察使,旋改鄂西观察使,后任湖北省政务厅长;民国七年任总统府秘书,后任国民政府行政院中央赈济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恩施县临时参议会议长,县志馆馆长;民国三十三年被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民国三十七年回恩施,当选为国民政府立法委员,旋赴南京出席立法院会议;国民党溃败时,蒋介石要其去台湾,饶拒去。
饶自中年好佛学,精深研究,潜心于大乘,认为大乘八宗根本原理及追求结果皆为一致,无高下优劣之分,八宗的地位同等。
饶50岁后,戒烟酒,食素;饶父死于哮喘,母亡于乳癌,痛自无医术救父母。此后,乃立志研究中医,与北京名医肖龙友等深交,在抗战期间,饶以中央赈委会名义在重庆瓷器街创办中医救护医院,专为市民诊治。
新中国成立后,饶凤璜曾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后在北京挂牌行医,1953年在去世,终年79。
人物著作
饶凤璜著有《显妣清封一品夫人饶母王太夫人行述附家传并追忆录》、《伤寒金匮标目提纲》8卷、《医经精义便读》1卷、《医学三字经》1卷、《长生庵诗词》1卷。
人物评价
饶凤璜,可谓从政行医皆有成果的著名人物,抗战期间曾任国民参政员,政治态度开明,坚持“无党无偏”的公正立场,同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与中共参政员周恩来、董必武、林祖涵、吴玉章等时有来往,在国民参政会大会期间,多次附议中共参政员的提案,发言给予支持。
饶凤璜在为官之余深研《黄帝内经》等古代医书,虚心求教,医道日精,开方治病,常得灵验,传播医学知识。
为了发扬光大祖国中医药,他利用自己为官的权力与社会影响,曾向国民政府提出中医改革方案,主张中西药结合。中央赈济委员会采纳他的建议,创办“佛慈药厂”,用现代工艺制成“贝母精”、“当归露”、“枇杷露”、“杏仁露”等,为中成药的推广起到一定作用。
抗战期间,他在重庆为市民诊病,对待病人,不论穷富高低,平等相待,精心诊治,不收分文;自己和随身人员从不接受病家任何财礼酒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饶凤璜在北京行医,后病重期间,周恩来总理亲自到医院看望,对他的一生划下了一个肯定的句号。